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有效课堂协同发展的问题研究

2020-12-06 10:50李盼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有效课堂课程思政

李盼

摘 要: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课堂教学质量关系到专业是否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将课程思政与有效课堂的建设结合在一起,对两者的协同发展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课程思政与有效课堂协同发展的内涵,接着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结对、校企合作三个方面分析了课程思政与有效课堂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最后以统计基础课程的一节课教学设计为例,分析了课程思政与有效课堂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有效课堂;协同发展;高职院校

一、课程思政与有效课堂协同发展的内涵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的内涵,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第一个维度是目标,主要体现在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或者是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中,通常指的是素质目标或者是态度目标;第二个维度是路径,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是以专业课程教学为载体,将思政教育贯穿在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过程中;第三个维度是作用,专业课程思政具有德育隐蔽性[1],作用就是通过慢慢渗透的“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一点一点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使得专业课程的教学不仅可以传授学生知识、锻炼学生技能,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有效课堂的内涵

有效课堂的内涵,可以从四个维度来理解。第一个维度是学生,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主体,學生在课堂上“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怎么样”,直接影响着课堂的学习效果;第二个维度是教师,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怎样教,教的怎么样”,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是否可以实现;第三个维度是课程,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载体,课程的性质、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及课程的考核标准,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可行;第四个维度是课程文化,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环境,课程文化的形成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它是由学生、教师、课程三部分相互融合、相互交织而形成的。打造优质的课程文化,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品质。

(三)课程思政与有效课堂协同发展的内涵

1.课程思政为有效课堂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有效课堂的实施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实施课程思政,一方面,任课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政素养,为人师表,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学生也才能“听其话,懂其事”。任课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政素养,才能将思政教育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在上课的时候,才能更加准确得把握上课的节奏和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以任课教师为榜样,通过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从而促使自己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有效课堂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平台

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有载体和平台,离开了载体和平台,课程思政就失去了它的意义。课程思政是一种隐性的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校实施有效课堂的过程中,课程思政的元素可以将它“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高职院校实施有效课堂,要有一套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符合学生实际学情的教学设计,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组织并开展课堂教学过程。通常情况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课程思政的元素是贯穿始终的。

二、课程思政与有效课堂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学校与二级学院合作,培养“四有”师资队伍

“四有”好教师[2]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四有”指的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教师要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并且将这种理想信念慢慢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理想、有信念,并且通过课堂将这种理想信念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努力学习,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要有自己的道德情操,为人师表、作风正派的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言传身教,学生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3]”。教师要具有扎实的学识,知识最终是要传授给学生的,这种知识不但包括文化知识,更包括技术技能,教师首先自身的基本功过硬,才能教授出高水平的学生。教师要有仁爱之心,懂得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平时生活中,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有限,所以课堂就成为了培养师生感情最好的场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潜移默化的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等问题,增进师生感情。

教师的素养决定着课程思政与有效课堂协同发展的教学效果。师资队伍建设离不开学校与二级学院,所以学校应该与二级学院合作,共同培养出优秀的师资队伍。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路径来实施。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政策文件,让学校教师体会到学校领导以及二级学院领导的重视,形成一种氛围,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有效课堂的认证。第二,经常性地开展专家专题讲座,聘请校外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将课程思政与打造有效课堂的理念深入人心。第三,派遣一线教师外出学习或培训,去其他高校或者单位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第四,开展全校观摩课,让一线教师中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开展观摩课,使其他教师能够观摩学习,以“教”促“教”,教学相长。

(二)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结对,将思政元素充分融入有效课堂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两者的价值导向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培养出拥护党、拥护国家、拥护社会主义的人才[4]。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对外界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缺乏自己的判断力,思想防线不牢固,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误导,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急需教师帮助其及时纠正错误的思想认识,虽然高校也开设了思政教育课程,但是仅仅依靠专职思政教师上课,课堂时间有限,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远远不够。而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养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造成了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有些教师“不作为”的现象出现,传授知识也就仅仅是传授文化知识,对思政教育涉及的较少。基于这种情况的出现,可以让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一对一结对,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将这些元素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使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能传授学生知识,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举两得。

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结对,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关键在于增加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接触交流的机会,主要可以通过三个路径来实施。第一,开展教研沙龙活动,促进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交流。在高校,每个教研室都会有自己的教研活动时间,通常情况下,是自己本教研室的老师对教学工作的反思、总结之类的活动,可以以教研室为单位,实行专业教研室与思政教研室对接,专门以挖掘课程中思政元素为目的,将教研活动的时间充分利用,让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进行思维的碰撞。第二,开展教研项目,以“研”促“教”。专业教师可以与思政教师合作,共同完成教研课题或者教研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思政教师可以为专业教师提供较为丰富的思政素材,而专业教师可以将这些思政素材融于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同时抓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思政教育,一举两得。第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课余时间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在课余时间,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可以一起带领班级学生“走出去看一看”,高校当地会有不少名胜古迹、名人故居等,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瞻仰名人事迹,访问名人故居,体会名人的伟大,以此激励学生以名人为榜样,自觉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三)专业与企业协作,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与有效课堂协同发展,不仅需要将课程思政元素融于课堂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掌握知识、锻炼技能。无论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是课程的教学目标,都脱离不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与职业技能的训练。所以,专业要对企业中实际开展的业务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就业岗位的技能需求,与企业协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教学是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有了较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加入企业的业务操作,以情境教学的模式,利用案例分析或者小组任务的形式实施课堂教学。以笔者所在的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为例,前期,派遣专业教师与当地企业联系,下企业实习,自己亲身去体验企业的各项工作,并且与企业管理者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以及注意事项,了解岗位的技能要求。待实习结束后,教师将自己的企业锻炼感受结合对企业管理者的访谈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对课程知识进行重构,删除冗长不必要的知识点,加入企业业务操作,进而重新设计出新的教学设计。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

三、“课程思政+有效课堂”的教学设计——以“统计基础”课程为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以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统计基础”课程为例,“统计基础”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内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很多,专业教师和结对的思政教师一起合作,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充分挖掘出来。课程以新中国成立70年社会经济取得的成就作为思政融入点,以JSJSY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各部门数据资料分析为项目载体。每一个教学单元分别有自己的案例数据依托,共分为七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又分成了若干子项目。

(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以课程第三章的内容相对指标中的一节课(45分钟)为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依托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制定的教学设计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1.课前预习(1小时)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平台发布学习任务,观看学习平台上的教学视频,自学总量指标的基本知识。学生登录平台,接收学习任务,并按要求完成,对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在线交流。

思政教育目标: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出问题,锻炼了学生自我管控的能力。对不懂的问题与教师在线交流,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现有的知识点。

有效课堂考核点: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可以监测到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及时对学生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2.课中教学(45分钟)

(1)小组学习情况汇报(5分钟)

教学活动:小组汇报课前预习的情况,教师总结学生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思政教育目标:小组汇报环节,锻炼了学生自我总结反思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有效课堂考核点:通过小组汇报,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可以更加清楚的解答。

(2)案例导入(5分钟)

教学活动:观看新中国成立70年社会经济取得的成就材料;引入JSJSY公司部门数据资料。

思政教育目标:通过观看新中国成立70年社会经济取得的成就相关材料,通过对比国家经济各项指标的数据,让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有效课堂考核点:引入JSJSY公司销售部各月的销售数据,为下一步教学工作做准备。

(3)知识点讲解+小组讨论(10分钟)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与种类。学生对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提问,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并随机选择一组学生解答。

思政教育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可以锻炼学生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同时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有效課堂考核点:教师运用讲授法讲解知识点,并组织小组讨论,“双管齐下”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点。

(4)课堂任务+小组课堂任务汇报(15分钟)

教学活动:根据给出的JSJSY公司案例数据资料,区分相对指标对应的种类。随机选择一组学生汇报成果,教师总结点评。

思政教育目标:通过课堂任务,小组合作完成,树立学生严谨科学的职业素养,与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小组汇报,可以锻炼学生阳光自信的心态。

有效课堂考核点:小组通过完成课堂任务,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懂得所学的知识在企业中是怎样应用的,同时帮助学生再一次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点。

(5)知识点随堂测验(5分钟)

教学活动:利用学习通里的试题库,对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进行随堂测验。

(6)评价与总结(5分钟)

教学活动:教师做最后总结,评出本次课表现最好的小组,同时布置课后作业。

3.课后拓展

学生通过学习平台,提交课堂学习小结。小组合作,根据给出的参考资料,区分相对指标的种类,并将结果提交到平台上,同时预习六类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根据学习平台上的资料,自己尝试计算出比例相对指标的结果。

(三)“课程思政+有效课堂”的课程考核方案

“统计基础”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其中过程性考核占50%,终结性考核占50%。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堂考勤、课堂表现、作业、课堂测验以及分组完成任务情况;终结性考核指期末考试。过程性考核其中课堂考勤和课堂表现占10%,课后作业占10%,课堂测验占10%,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占20%;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占50%。在过程性考核过程中,加入了对思政教育的考核,采用的是调查问卷的方式,将专业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点结合,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发放,最终根据回收的结果给出成绩。

四、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承载着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任,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有牢固的思想防线,拥有过硬的知识和技能是必备的条件。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的摇篮,将课程思政与有效课堂相结合,将学生的思政教育与知识技能培养融于一体,推动教学改革,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从根本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我国的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谌莉.高职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2019,12(36):74-75.

[2] 张明河,谭本军,邓建南.“课程思政”视域下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9(36):194-197.

[3] 李天贺.高校課程思政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4):101-103.

[4] 许硕,葛舒阳.“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关系辨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12(6):84-87.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有效课堂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