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0-12-06 10:34张美娜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司马光现代文古文

张美娜

教学内容: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

教学目标:

1.认识 “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游戏导入: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猜故事。(课件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片。)

2.课文引入:这个故事同学们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今天它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中——文言文《司马光》。

3.简介文言文:文言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語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不仅是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继承,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素养。

二、板书课题,学写 “司”

1.回顾姓氏:司马是个复姓,我们在《姓氏歌》中还学习了一些复姓,记得吗?(欧阳、诸葛、上官……)

2.介绍名字的由来。因为司马光出生时,他父亲在光山这个地方做官,所以为他取名光。

3.学写“司”。

教师相机指导:司,甲骨文=(卜,权杖)+   (口,问审),表示问审、判案。

司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要先写外后写内,横起左边向左伸,口短竖向内收,横折压在竖中线上。

【设计意图】这篇文言文,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学生对文言文很陌生,但又对它充满了好奇。因此,以猜图片的游戏导入,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机,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此外,由《姓氏歌》的复姓迁移到“司”字的学习,既复习了旧知,又掌握了新知。

三、初读课文,掌握停顿

1.学生读新词。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课件出示:司、跌、皆、弃、持。

同桌互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3.你是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的?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停顿处,画停顿符号。

5.教师强调停顿处,学生跟读,读出恰当的停顿。

四、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1.多种方式引导诵读。

课件出示: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如果老师去掉拼音这个帮手还能读吗?

如果去掉停顿还能读吗?

你们知道吗,古人写文章和我们今天的书写习惯很不同,古人是按从右往左书写,如果把课文还原成古文形式,还能读吗?

以前古文中并没有标点,去掉标点还会读吗?

古文献中有些字缺失了还能读吗?(原文只留“戏…登…跌……弃……持……破……进……)

2.尝试背诵全文。

【设计意图】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停顿处做标记,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学生初读时,采用同学互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愉快乐读,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之后的读文中,采用不同方式的朗读,既能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变化,又能够熟读成诵。

五、多种方法,理解全文

1.回顾学古诗的方法:借助插图、借助注释。

点拨:这两个方法都可以借鉴到文言文学习中去,其实反复诵读也能帮我们理解。

2.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话。

课件出示: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默读第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点拨: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他们在做什么。

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点拨:先弄清楚每个字的意思,再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注意词语间的顺序。

“群儿、戏”,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理解。 “于”由教师进行讲解。“庭”可以参照书下注释。

在庭院中游戏心情怎么样?

瓮是什么?

点拨:书中注释你明白吗?还可以看插图。如果只是脚跌到水中就不用打破瓮。足跌,可以说成失足跌入水中,这表示整个人落进水里,你看用上组词法这句就解释通了。

3.课件出示课文第二句话。

课件出示: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尝试让学生用刚才学到的方法理解这句话。

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碰撞,成长变化的过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如参照文章书下注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插图等方法在自学、合作学的方式下完成。教师抓住“于、瓮”等进行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下突破重难点,理解文章内容。

六、感悟人物,讲讲故事

1.说说课文里的司马光做了什么事。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3.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

4.请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出示星级挑战要求:

学生自己练说,然后全班交流。

你们觉得他讲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学习的能力,设计星级挑战赛,意在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得到提升和锻炼。通过讲故事的环节,学生理解文中的词语,再辅以自己的想象,生动再现故事情节。既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精练又培养了想象、语言表达的能力。

七、初步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

1.文言文与现代文有什么不同?(出示原文和现代文。)

点拨:这篇文言文只有两句话,区区30个字,就讲清楚一件事,非常精炼。

2.文言文和现代语言有没有一样的地方?

点拨:戏、登、跌、弃、破、活这些词意思没变。

八、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长大后的司马光和得救的小孩怎么样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司马光,增加学生文化底蕴,学习司马光身上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好品质。

反思:

《司马光》一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短小,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关注学情。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把夯实学生的朗读训练作为学习小古文的敲门砖。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让学生关注到停顿,帮助学生体会小古文的语感,提高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之后又通过去拼音读、去停顿读、古文形式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给予学生广阔的空间自由朗读,并运用富有针对性的策略加以指导,经过多次的反复朗读,最后熟读成诵,背诵课文。

学生学习这一类型的课文,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旧知带新知,把学习古诗的方法迁移到学习小古文中,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小古文的难度,保留了学生学习小古文的热情。教学中,准确理解古文与通过想象丰富故事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所以我搭建平台,创设情境,根据学情,设置不同的星级挑战,激发学生讲故事的热情,这样有了形式的支撑和情境的浸润,学生语言的表达就更自然流畅了。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小古文语言精练,意蕴丰富,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養的重要资源。教师要用朗读为学生接触文本搭建桥梁,用恰当的学习方法为学生认知文本提供渠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小古文带来的文化魅力。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JJC1319087)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司马光现代文古文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司马光砸缸之谜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称象
司马光砸缸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