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演唱分析

2020-12-06 10:45袁彤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8期
关键词:侵略者艺术歌曲小节

袁彤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19世纪末随着甲午战争和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让当时的国人意识到了自己与侵略者国家的差距,于是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在20世纪中国音乐开始了东西音乐文化的交汇冲撞与融合,首先迎来了“学堂乐歌”。基本特点为:引进国外(大多数为日本曲调)新曲调然后填上新思想的歌词。这可看作我国近代音乐的开端,代表人物有:李叔同、沈心工等,代表曲目有《革命军》《祖国歌》等。他们希望能用一颗颗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满腔热血通过音乐唤醒大众担任保卫祖国之大任。20世纪初期中国的音乐教育出现了新的篇章,在“五四运动”之后,1927年“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的建立标志着“西乐东渐”在我国全面展开,从此音乐教育在我国进入了更新更高的阶层,代表人物有:萧友梅、黎锦晖、赵元任、刘天华等。在20世纪三十年代一直到抗日战争时期,人人保家卫国,共产党上阵杀敌,这时期的音乐也是与时共进突出了救亡图存的主题。在此期间出现了大批的爱国且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如,聂耳、冼星海、贺绿汀、吕骥等。他们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数量多,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与赞扬。1931年的中国经历了“九一八”“七七事变”后各地城市被侵略者相继攻占,事态十分严峻。为了提高士气,鼓舞人心,当时的作曲家们开始创作出各种形式多样的爱国歌曲,如《长城谣》、《在太行山上》、《大刀进行曲》等等,形成了“有人烟处,就有抗战歌曲”的场面。陆华柏(1914-1994)是一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是当时爱国的音乐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独唱歌曲、合唱歌曲、歌剧、《中国民歌钢琴小曲集》等,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当时身处抗战时期的陆华柏先生看着被日本侵略者糟蹋的满目疮痍的祖国,心中悲愤不已。《故乡》这首作品就是陆华柏先生在抗日战争初期1937年所创作的。据他回忆说这首作品是他有感而发的真情实感,是他含着泪创作完成的佳作。之后1938年这首作品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听到这首歌曲的人们,无人不伤心流泪思念故乡,更加紧迫的想要参加抗日的队伍赶走可恶的侵略者。下面本文从陆华柏先生对艺术歌曲创作不同时期的创作、《故乡》歌词内容解析、《故乡》演唱分析,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述。

一、陆华柏艺术歌曲创作时期

陆华柏先生从1934-1992年之间共创作了20首左右的艺术歌曲,但由于当时年代久远,保存也并不完善,所以创作数量并不多。但从艺术价值和歌曲的感染力来说在中国艺术歌曲中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笔者根据陆华柏先生创作的生涯记忆生活背景,进行了四个时期的划分:第一个时期1934-1937年,是陆华柏先生的创作起步时期。陆华柏先生因为受到老师陈田鹤的影响,创作了多首古诗词艺术歌曲,如作品《感旧》,歌词来自于唐朝的李煜之词《望江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无限怀念;作品《田家乐》,诗词来自末清初文学家李笠翁,这首诗词描绘了真实的农家生活和对未来的期许;作品《相见欢》,采用了纳兰容若的词,描绘了宫中女子伤春念远的形象。从这三首歌曲的歌词中我们看出了当时陆华柏先生的生活态度:对过去的怀念、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现在生活的态度。这个时期的创作稍显稚嫩,但也有一定的歌唱性和艺术价值。陆华柏先生说:“从我学和声起,心里就想着为中国曲调配和声”。后来在前辈赵元任、贺绿汀等人的影响下,陆华柏先生刚开始走上了创作中国艺术歌曲的道路。第二个时期1937-1949年之间为陆华柏先生的巅峰时期。正值抗日战争时期,陆华柏先生创作了一系列有着高层次和较高欣赏价值和文学价值的艺术歌曲,激励人心抗日斗争的符合时代要求深获大众喜爱。如《故乡》《勇士骨》等。直至今日这些歌曲仍被人们所聆听和演唱。第三个时期1949-1979年,中国刚刚成立,由于错误的“左”思想将钢琴视为资产阶级之物,所以连带着以钢琴为主要伴奏的艺术歌曲也被牵连,当时的音乐家们都被非音乐类的原因所禁锢和打压,因此问世的作品也寥寥无几。但陆华柏先生依旧坚持着自己的音乐事业,在1952-1963年创作了四本民歌改编曲集,陆华柏先生利用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对原有的民歌进行配以钢琴伴奏,增加了名额的演唱性,更是提升了民歌的艺术价值。也使得陆华柏先生在题材和创作领域的涉及范围更广。第四个时期1979-1992年,在广西艺术学院任职系主任的陆华柏先生重新开始了艺术歌曲创作,如《春雨沙沙》《迷人的北部湾》

二、《故乡》的作品内容及结构分析

“故乡,我生长的地方,本来是一个天堂。那儿有清澈的湖水,垂杨柳夹岸;那儿有茂密的松林,在那小小的山岗。春天新绿的草原有牛羊来往;秋天的丛树灿烂辉煌。月夜,我们曾泛舟湖上,在那庄严的古庙,几次凭吊过斜阳。”

《故乡》是一个二部曲式,这一段歌词是作品的前半段。展现了恬静舒展的旋律,伴奏是以模仿的手法写成的复调形式。词内容描述了战争前恬静,美丽的家园景象,旋律舒展含有民族风格,从狭义方面表现了对故乡山水的怀念,从广义方面体现出词曲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思念与痛惜。整部作品是D宫民族调式,前奏(1-4小节)弱起小节,A部分5-27小节;钢琴部分多以分解和弦和琶音为主,增加了歌唱的流动感和舒畅感。间奏部分28-29小节强音记号标记下的三十二分下行音符寓意着即将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调性由传统的民族五声调式转为西式b和声小调。

“现在,一切都改变了!现在,已经是野兽的屠场!故乡,故乡,我的母亲,我的家呢?哪一天再能回到你的怀里?那一切是否能依然无恙?”

这是《故乡》的第二部分(30-48小节),曲风与前半段截然不同,愤慨,激动,充满了戏剧性,调式转变为和声b小调,紧张的气氛一直蔓延,语气中强烈指责着侵略者的铁蹄带给故乡的无限深渊。钢琴伴奏多以柱式和弦为主,和声的功能性加强与前半段形成强烈的对比;结尾(49-53小节)延续了第二部分愤怒悲伤地渲染气氛。

三、演唱分析

这部作品有一个较大的特点是几乎每一句的开头都在弱拍上起,如,第5、6、9、10、12、15、16、17、39、40、41、42;在第一部分声音的要求轻柔稍微甜美,要一种叙述美丽故事的感觉。第一句“故乡”不但在弱拍起唱且被标注“p”,所以这句尤为重要,歌唱的点要高且轻,要怀着一种拉开回忆帷幕进行讲述故事的感觉,切记节奏不可过于拖沓在二分音符上。“那儿有……那儿有…..”这两句的“有”,是八分音符,在强拍上,但也不能过于突出抢拍的感觉,要前后音量大致相同,演唱时严格按照谱面进行演唱,不可拖成一拍。在第15小节“春天……秋天……”喜悦感要流露的明显一些,仿佛真的回到了山清水秀一片祥和的家乡一样,看到家乡的牛强马壮,新意盎然,心中些许激动接着唱出“灿烂辉煌”;“灿”要保持气息稳固在“烂”时达到中强的力度,在强拍上渐收“煌”字。第23小节“我们曾”是弱拍位置的三连音,要唱的力度与气息运用均匀与后面的八分音符有明显的区别。间奏28-29小节,三十二分音符下行音阶渲染着十分紧张的气氛,预示着眼前的故乡被侵略者肆意的践踏,一片凄凉,荒无人烟。此时的声音线条需要第一部分歌曲中所没有的戏剧性张力。“现在,一切都改变了”中的“现在”重音落在“在”这个字上,“改”字加强演唱力度,适当的延长成大附点的节奏,体现了当下故乡的状况多么的令人心痛,一切都变得面目全非。“了”字直截了当不可延长破坏气氛。第34小节“现在”,相同的词句情绪需要更加高涨更加悲愤。“野兽”二字,根据谱面要求强拍演唱,强烈的控诉侵略者与“野兽”的行为无二异。第39小节的“故乡”虽然标注着“mf”中强,却不可脱口而出,需要竖起腔体控制音量。后一句弱拍的“故乡”要有一种无所适从的迷茫与无助感,腹部紧绷控制音量进行弱唱,演唱者可想象着故乡被敌人奸淫烧杀,横尸遍野,满目疮痍的凄凉场景。“我的母亲?我的家呢?”歌唱速度可稍放慢,声音可有些许哽咽与颤抖,和钢琴的伴奏形成呼应的感觉,当然这些情绪都是自然地有感而发,不能故意矫揉造作。第44小节回到原速,强拍进入,演唱的声音要坚定有力与钢琴铿锵有力的颤音伴奏形成一致,似乎要敲醒亿万沉睡中的同胞们奋起抵抗侵略者们。“那一切是否能依然无恙”要唱的铿锵有力,“依然”在“rit”的提示下适当减慢但并不减弱音量,在“无恙”时回到原速,并保持口腔软腭立住直至歌曲节拍结束。

结 语

陆华柏先生的这首作品可以看作是艺术歌曲向歌剧演唱的过渡,它有着抒情,叙述,对比以及戏剧的张力,完全可以是一首小咏叹调的感觉,作品内容有始有终故事叙述完整,层次清晰。歌词重音和弱起以及十六分、三十二分音符排列安放的恰如其分。在作曲方面采用了中西结合的方式,丰富了曲子的创作形式,烘托出跌宕起伏的歌曲情感。这首作品能够很好地引起共鸣与教育作用。21世纪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强大而和平的中国,未曾经历过这些磨难,但是我们不能忘怀曾经可恶的侵略者践踏我们的土地,杀戮我们的同胞。让我们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工作,为祖国建设美好明天而奋斗。

猜你喜欢
侵略者艺术歌曲小节
Nanjing Confucius Temple
My Trip
羌族萨朗舞歌巴茸的音乐分析
——以羌族舞歌《叶忍》为例
快把我哥带走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不弯腰的习俗
《怒吼吧!黄河》向全国人民发出抗击侵略者的战斗号角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
节节草的秘密
中国艺术歌曲的近代发展及其风格特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