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蕾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微信公众号以其及时性、互动性、分享性、去中心化等特点成为受众最喜爱的媒介平台之一。其中,时政类微信公众号与日俱增,各大传统媒体都纷纷转战微信时政领域,通过发布新闻资讯等多种类型的信息,抢占网络舆论主阵地。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把握新媒体发展大势,创新融合发展,建立与推广微信公众号,目前微信公众号“无线徐州”已经成为徐州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新媒体平台。党政新闻采访部借助该平台,发布各类时政新媒体产品,并逐步摸索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创作之路。
主题是时政新闻出发的原点,新媒体不管如何创新,在内容上,也要紧扣主题,用主题拿魂聚气。新媒体产品尤其是时政微信产品不能做标题党,更不能滥用新媒体语言,让主题报道缺乏严肃性,流于表面、失于浮夸。
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徐州如何贯彻落实两会精神这一主题思想,“无线徐州”适时推出《报告这么说 徐州这么干》《两会手记:政府干的,都应是人民盼的》。随后,微信平台综合推出徐州市委主要领导接受采访的新媒体产品,角度巧,立意新,传播效果好,点击量均超10万+。
与此同时,徐州广电传媒集团紧扣两会主题,策划设置徐州议题。全国两会期间推出《徐州乡村振兴:好一片希望新田野》《徐州实体经济:实实在在守本分 心无旁骛做实业》《徐州法治样本:以人民名义 守人间正道》等有分量的专题报道。以《好一片希望新田野》为例,通过“环境美 好一幅淮海富春山居图”“文化兴 幸福的生活唱着过”“产业旺 稻花香里说丰年”三个篇章,紧扣乡村振兴中以农民集中居住、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产业发展等重大主题,描绘出徐州在乡村振兴中落实两会精神的生动画卷。该新媒体产品获得省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一致点赞,微信点击量超10万,形成舆论热点。
在传统的人文学科中,新闻和文学分属两种话语形态,而且经常被拿出来进行相互比较,用彼此间的差异来突出各自的特点。但是这些年来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关于新闻的文学化倾向,主要体现在新闻作品的散文化、小说化和新闻节目形态的娱乐化等方面。尤其当微信产品产生后,微信本身的自由度让新闻写作更加开放,新闻和文学两种话语形态在彼此靠拢,相互渗透。
传统媒体在策划主题宣传时有时存在“大而空”的问题,时政活动也常常是程序性、规定性动作,以会议新闻、领导调研为主,给人以刻板、无趣的印象。时政新闻如何在新媒体平台上有效传播,除了选准新闻角度,找好新闻落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内容可读、可感、可传播,文学化的表达方式,让微信时政新闻内容有了温度。
徐州党政代表团赴成都、深圳、东莞等地实地考察学习期间,徐州广电传媒集团推出《和铁根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听潮“渔村”,改革再吹满眼春》《“莞尔”一笑 转型倾城》等系列专题,结合党政代表团考察目的,把徐州与先进城市发展水平进行类比,与先进城市开展的合作项目进行阐释,用文学化的标题写出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让人有了二次传播的冲动。该系列在推出后,迅速形成阅读热潮,每篇点击量均超10万,在全市形成很好的宣传效果。
文学化表达,不仅仅在标题,更在内容。新春佳节,为提振全市干群干事创业的热情,徐州广电传媒集团推出三集微信专题《致我们奋进的新春:看模样 徐州追梦的样子,云知道》《看未来:徐州的“一百万个可能”》《看百姓:双手创造的幸福,心知道》。用细腻的文学化表达,让时政新闻充满了人文色彩与表达温度。在春节期间推出,引爆朋友圈,点击率、转载量屡创新高,为徐州经济社会发展开门红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好的新闻评论,可以让新闻作品有气魄,有导向,有力量。为适应新媒体传播的特点,时政微信的评论更多地呈现出来的是短小精干的微评、短评。在碎片化信息时代,直接、简短,更符合移动终端用户的阅读习惯。
2019年江苏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参加徐州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徐州要有大的视野,以“大画家”作“大写意”的眼界和格局来勾画发展。结合电视新闻现场,徐州广电传媒集团第一时间推出微信短评《大手笔 大写意》,通过评论,把省委对徐州的殷切希望,把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凸显出来、传达出去,简洁有力、美感十足。
全国两会期间,徐州广电传媒集团推出《政府干的,都应是人民盼的》《千载稼穑不寻常》《守本分、做实业》《不成规矩 不成方圆》系列微信短评,从政府工作报告到乡村振兴,从做强实体经济到建立法治政府,短评阐明义理,鼓舞干劲,发挥了评论力量。
如今,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移动优先成共识。以风头正兴的短视频为例,从央媒到地方,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把短视频作为承载主题宣传的融媒体产品进行重点打造,发挥短视频碎片、可视、即时分享的叙事表达优势,赋予它“主题宣传、主流价值”的硬核,使厚重的主题宣传报道变得通俗易懂,也为构建一个健康的互联网生态平台发挥党媒的价值引领作用。
2019年八一建军节当天,徐州广电传媒集团创作了以“我的最后一封信”为题的微信短视频。在不到5分钟的短视频里,没有一句画外音,全部用战士现场写信、用“心”读信的镜头,配以恰当的字幕和音效,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报效祖国、敢打必胜的决心和信心。此条短视频还登上了学习强国、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国家级主流媒体平台,同时在腾讯等多家商业媒体播发,在传播效果、宣传效果和社会反响等方面实现多赢,新华社客户端单条的点击量就突破了70万。短视频采用“去电视化、去演播室、全现场、大字幕、无声胜有声”的制作手法,进行碎片化的网络传播,让新媒体产品有流量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