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情景再现的场景设计与运用

2020-12-06 09:32凌亚涛
视听界 2020年1期
关键词:营造纪录片情景

凌亚涛

历史人文类纪录片的叙事手法,通常有史料揭示、遗迹呈现、人物访问等, 而对于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虽已渐成主流,却也时有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情景再现的扮演手法,是否削减了历史题材的真实性。情景再现的适度运用,有助于故事讲述、情感表达、主题提升,其是否运用得当的关键,在于场景设计的真实、准确与克制。

一、场景营造的历史感与真实感

历史纪录片拍摄的主要难度在于,所要呈现的年代久远,很难给观众以感性认知。为历史事件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场景,为历史人物和故事提供一个真实的历史环境和氛围,可以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历史、深入历史,甚至融入历史。因此,在情景再现运用中,如何营造出场景的历史感与真实感,让观众身临其境、触摸历史,显得尤为重要。

(一)场景的还原

囿于资料的匮乏、历史遗迹的缺失,纪录片在历史故事的叙述中,往往会没有立足点,流于飘忽、游离。适当的场景还原,能够搭建一个叙事的平台,将历史事件置于一个相对真实的空间,由此带动观众去感受历史风云。纪录片《河西走廊》开篇,汉武帝刘彻派遣张骞前往西域,联络诸国共同对抗匈奴。片中再现了汉武帝为张骞壮行的场景,形象地刻画出在那个大时代中英雄人物的历史定位。在《河西走廊》故事的推进过程中,又不断地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呈现出张骞出使西域途中,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瞬间,使得张骞热血坚强、不辱使命的形象愈加丰满而真实。中美合拍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纪录片《南京之殇》,搭建了一个惨遭日军蹂躏后、如人间炼狱般的南京城的场景,充分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国际友好人士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些历史背景的真切还原,通过解说词叙述或空镜头描述是很难实现的,恰当的场景还原是实现纪录片历史真实感的重要补充。

(二)氛围的营造

在纪录片的故事叙述中,有时其历史背景并没有具体的年代、事件和特定地点,此时的情景再现方式,则会更侧重于环境的营造、特定氛围的表达。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之《霍去病墓石刻》一集中,为了表现国宝石刻所蕴含的历史含义,运用了气氛性的情景再现,表现战马奔腾、激烈厮杀的气氛。《如果国宝会说话》之《玉组佩》一集,也是用适当的简笔勾勒式的情景再现,表现古代玉石的开凿、雕琢的情形。同样,在纪录片《苏东坡》的情景再现中,并没有一味追求年代场景的逼真,而是依照苏东坡的人生沉浮、情感波折的复杂心境和情怀,营造了恰当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氛围的营造掺杂了创作者对历史的理解、对人物的评价,在当下的纪录片生存环境中,更有利于纪录片的互动与传播。

(三)细节的准确

场景的搭建、氛围的营造使纪录片情景再现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真实感,而场景设计中的细节体现,使纪录片的表达更生动、有深度。同时,这些细节本身,也是历史信息的呈现。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之《商鞅方升》中,用简洁的情景再现方式呈现了战国时期称量稻米、测量田亩的情形,其中对称量、测量的用具和方式的细节刻画,使观众对彼时的生产、生活有了感性的认知,更加凸显了国宝文物的珍贵价值。

江苏广电总台摄制的纪录片《薄复礼的长征》讲述了一个随红军长征的传教士眼中的长征传奇,该片将情景再现的拍摄点放置在真实的历史地点中,如驻扎过红军的根据地遗址、传教士薄复礼居住过的院落等。在征得当地文物部门的许可并做好充分保护防范措施的前提下,摄制组在湘鄂川黔根据地革委会遗址内进行了部分情景再现内容的拍摄,在文物专家的指导下,恢复了部分陈设、红军标语等,有效准确地传达了历史信息。摄制完成后,当地文化部门还要求保留部分陈设、标语,以作为红色旅游的资源。

江苏广电总台摄制的百集微纪录片《江南文脉》也适当运用了情景再现的方式,来呈现江南文化发展中的一些典型瞬间。由于年代跨度大、题材广泛、人物众多,其中历史文化细节的呈现具有较大难度。摄制组严格考证、精心设计,适当还原了不同年代的社会场景、诗人装束、书房陈设,乃至渔船、灯火、楼阁等细节,传达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提升了纪录片的表现力。

二、场景营造服务于人物塑造

人物的塑造、人物故事的讲述,是纪录片的一个重要功能和呈现手段。在历史人文类纪录片中,人物塑造方式主要是通过历史档案资料、历史影像、专家访问、相关人讲述等。而情景再现的运用,可以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人物与其所处的历史环境的关系更加明确,人物故事的叙述也就更加顺畅。

(一)围绕人物的场景设计

以表现人物为目的的情景再现,它的场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时代背景、环境因素、人物特点等诸多因素。美国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讲述了一系列在美国发展史上影响重大的商业巨头的故事,该片运用了大量的情景再现,呈现他们所经历的重大事件、重要抉择,他们的人生沉浮与美国社会发展休戚相关。与很多美国纪录片一样,该片也吸取了美国电影工业的经验,在场景设计、道具舞美布置、人物服装化妆、人物表演等方面,适度地戏剧化,甚至在人物故事的演绎上,也能看出好莱坞故事模板的影子。这种情景再现的安排,对刻画人物形象与性格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近几年涌现出的很多优秀国产纪录片,也有一些借鉴了这种手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纪念建党95周年而摄制的《重生》就是其中较为成功的例子。该片设计了若干个能够反映中国共产党在苦难岁月中涅槃重生的关键瞬间,按照历史的真实,还原了重要的场景,再将重要的历史人物如毛泽东、陈独秀等置于其中,加之深刻有力的解说、生动点睛的细节,使这些伟大的共产党人的形象栩栩如生。

而在一些侧重于揭示人物复杂命运的纪录片中,情景再现场景的设计要更多考虑到人物所处的特定背景,与周边人物的特殊关系。纪录片《薄复礼的长征》中设计了传教士在长征途中与红军战士同甘共苦、在根据地与红军战士朝夕相处、对革命队伍从困惑到理解到敬佩的心理变化等重要环节,将人物放置于适当的场景之中,增强了叙事效果和感染力,较好地刻画了复杂多面的人物形象,从侧面印证了红军队伍的伟大。

(二)虚拟人物的真实场景

为了便于历史的呈现、故事的讲述,一些纪录片也会采用设定虚拟人物的手法,利用虚拟人物的故事推进,搭建相对真实的历史空间。这样的虚拟人物,其真实身份也许是虚拟的,但其职业情况、生活状态等都应该是符合历史依据的,是具有说服力的。

在这种情形下的情景再现,虚拟人物的设置也可以说是场景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需要符合对于场景的真实、严谨的要求。纪录片《河西走廊》之《驿站》一集,创作者依据考古发现的悬泉置遗址及文献记载,虚拟了一个人物“置啬夫”,然后围绕这个“置啬夫”讲述河西走廊驿站中人员往来交流的故事。在《敦煌》一集中虚拟了画师“李工”这一人物,并围绕他讲述石窟壁画工匠的平凡而传奇的岁月。这样的表现手法,既避免了纯粹搬用文物资料的生硬枯燥,又不失场景的历史感与真实感。

正是由于情景再现手法的强大表现力、感染力,在当下的纪录片创作中,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也难以避免地被过度使用。场景过于繁复、表演过于戏剧化、讲述过于故事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和记录感。应该明确的是,在纪录片的创作中,情景再现只是叙事手法,而不是表现主体。唯有适度的、克制的,充分尊重历史真实的场景设计与运用,才能让情景再现恰如其分,有助于构建流畅的叙事时空,让观众充分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营造纪录片情景
情景交际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楼梯间 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