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中央关于立德树人要求,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要求,国家启动了新版普通高中美术教科书的编写工作。根据新“课标”,高中美术教科书全套共分为美术鉴赏、绘画、书法、雕塑、设计、工艺、现代媒体艺术七个模块。我校受人民美术出版社委托,承担了《设计》《现代媒体艺术》《工艺》三个模块的教材编写任务。院长潘鲁生担任分册主编,副院长董占军担任分册副主编。从2016年10月开始,组织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现代手工艺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应用设计学院的近20名教师参与编写工作。
本次完成的高中美术教科书,是按照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课标”要求,围绕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大核心素养进行修订编写。在全体编委、编辑与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几经研讨,反复修改,建立整体结构框架,再严格遵照课标遴选具体内容,聘请奚传绩、尹少淳等教授进行多次指导。2018年7月完成初步编写工作并举行了教材编审会,2018年11月又举行座谈交流会,精益求精地完成教材编写工作。日前,教材已经顺利出版,并面向全国高中推广使用,成为2019-2020学年全国普通高中新生的必修教材。
此次我校承担的三个模块,严格遵循“课标”框架,以立德树人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在编写内容上强调中国设计、中国文化,挖掘传统文化宝藏,用美术作品记录中华民族的精神、情感、基因,感悟中华文化艺术的自信和自豪,促进中华文化复兴和艺术繁荣。
经过三年多的共同努力,三本教材获得教育部审核通过,并已经正式面向全国出版发行。教材充分挖掘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在编写思路上充分体现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用正确的导向和先进的理念统领教材,体现出时代性、可读性、专业性特色。此次的教材出版充分展现我校师资队伍、科研、教学、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实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