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亮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音乐的起源非常古老,在我们身边处处可见。音乐的益处也很多,可以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有益身心健康等。在幼儿园里,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感受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2001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将音乐、美术等学科艺术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 年10 月,教育部正式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1]其中艺术领域分为音乐和美术两个部分,目标是:感受与欣赏美、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这一目标的达成主要通过幼儿教师来实现。
1.与幼儿园管理者在教师音乐方面情况的访谈
笔者在幼儿园进行调研时,与业务主管园长和教导主任进行交流,发现教师的音乐专业技能与专业背景密切相关。幼儿园师资的专业背景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学前教育和音乐教育专业;第二类,其他教育类专业;第三类,非教育类专业。在第一类专业背景中,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在弹与唱等专业技能,以及音乐活动组织方面的整体能力最好,但这类教师的数量非常少。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能应对简单的节奏,复杂节奏容易出错;第二,只会弹c调歌曲,换一个调就不会了;第三,没有伴奏的歌曲,自己不会编配或编配困难。这类专业背景的教师目前是幼儿园师资的主体。在音乐活动教学中遇到问题比较多的是后两类专业背景的教师,有的甚至还不识谱,乐理方面的培训需要从头开始,整体人数约占师资总数的两成多。
2.对幼儿教师音乐方面情况的调查问卷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4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由于这一政策,笔者所在高职学院招收了187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在职学习者,他们分布在本地区的各个城市和乡村。笔者亦有幸为他们讲授《乐理视唱练耳》这门课程。在开课之初,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由于这些在职学生的学历层次在大专以下,而他们恰好是幼儿师资中音乐能力相对较弱的人群,再加上分布面较广,所反映出的问题更具代表性。问卷涉及两方面内容:基本信息3道题,音乐活动教学方面5道题,调查情况如下:
(1)您是否正在或准备从事幼儿教育工作?A是83%;B否17%。
(2)您的专业是:A幼儿教育或学前教育73%;B音乐教育1%;C其他教育类专业1%;D非教育类专业25%。
(3)您所在幼儿园或准备就职的幼儿园所在地是:A城区41%;B城乡结合27%;C乡村32%。
(4)您最熟悉,使用频率最高的记谱方式是:A五线谱16%;B简谱65%;C不用谱子5%;D其他14%。
(5)您最擅长组织的幼儿音乐活动是:A歌唱活动53%;B韵律活动20%;C奏乐活动2%;D其他25%。
(6)您最不擅长组织的幼儿音乐活动是:A歌唱活动8%;B韵律活动19%;C奏乐活动60%;D其他13%。
(7)您是否能够移调弹奏歌曲?A.能13%.B.不能87%。
(8)您是否能够为幼儿歌曲编配简易伴奏?A.能22%;B.不能78%。
3.通过访谈和问卷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复杂节奏容易出错,说明对于节拍和节奏的关系并未完全掌握;第二,只会弹c调歌曲,不能移调,说明对于调号等内容并未理解透彻;第三,对幼儿歌曲简易伴奏编配感到困难,说明对和弦知识不够熟练,调式类型判断没有掌握;第四,记谱法中,简谱比五线谱应用更广,五线谱较为生疏;第五,不擅长组织奏乐活动,也和节拍节奏的把控能力有关。
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他们在校期间需要学习《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舞蹈》等音乐方面的专业课程,以此获得未来在幼儿园进行音乐活动教学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这四门专业课程中,《乐理视唱练耳》将奠定学生音乐方面的专业基础。基本乐理属于《乐理视唱练耳》的范畴,以理论知识为主,是基础中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音的基本概念、五线谱及简谱记谱法、乐谱中的各种常见记号、音程、大小调式、民族调式、调号及其产生、和弦等。掌握这些音乐表现的各种基本要素,有利于后期课程的学习。
第一,偏重理论讲解。虽然基本乐理属于理论知识,但它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生掌握得如何,需要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出来。第二,记谱法的重点在五线谱上。五线谱较为复杂,熟练掌握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因此,教学中五线谱比简谱所占比重要大。但根据幼儿音乐活动的特点和具体内容,以及幼儿教师的实际使用情况,简谱更为实用。第三,和弦知识,缺乏歌曲编配的实际训练。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和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儿童歌曲编配伴奏,但偏重理论,忽略实践。第四,调式的内容比较简单。基本乐理的调式包含大小调式和民族调式,对结构和类别做简单讲解和分析,不能满足简易伴奏编配的需求。第五,缺乏移调的相关内容。从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孩子的音域和音乐活动的具体需求对歌曲进行移调弹奏,但在高职学前教育的“基本乐理”内容中并未涉及。
根据在幼儿园方面了解到的基本乐理的具体问题,以及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发现,基本乐理的教学在幼儿教师的培养环节和幼儿教师的工作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由于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特点,有必要调整基本乐理的教学,使之更加符合幼儿园的实际需求,以实现院园一体化的教学设想。具体措施分为五个方面:第一,在记谱法方面,保证五线谱的教学,增加简谱记谱法的比重。目前,幼儿教师接触到的曲谱有五线谱和简谱两种记谱法。由于五线谱记谱法相对较难,需要较长时间来学习,所以,在教学中,五线谱占的比重较大,简谱由于相对简单,处于从属地位。但是,幼儿教师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地使用简谱,因此,需要增加简谱记谱法的比重,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简谱知识和练习,有利于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第二,和弦知识,增加给简易儿童歌曲进行和弦编配的实例训练。和弦这一章,主要讲解和弦结构与类别,属于理论部分。给具体的儿童歌曲编配和弦属于实践部分,是在钢琴教学中进行的。理论与实践进度不一致,不能很好地衔接。所以,在基本乐理教学中完成理论讲解,及时进行适量的简易儿童歌曲和弦编配实例训练,有利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第三,大小调式与民族调式,加大谱例分析与听觉分辨。课本的内容包含调式结构与类别,以及少许的谱例进行分析,但这不足以使学生较好地分辨调式。由于调式的结构与类别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音乐风格,风格之间差异较大,需要加大听觉分辨,来累积这种音乐风格差异的敏锐性,再结合曲谱,方能提高学生调式判断能力。第四,调号这一章,增加移调的内容。在幼儿园,当一首歌曲,孩子唱不上去时,可以降调,唱时觉得压抑,可以升调,这是非常实用的音乐技能。但高职学前教育的基本乐理部分并未涉及,因此,在调号这一章,增加移调的内容,并将两者结合,互相参照讲解,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和技能。第五,理论讲解要和实际训练密切结合。例如,节奏与节拍,“明确节奏、节拍、和节奏型等概念”,“正确感知这些节奏型”[2]一个两拍内的附点节奏,讲完就要进行相应的节奏与视唱练习,直至学生掌握。所有复杂节奏都需要将理论与训练紧密结合,才能帮助学生应对类似问题。
高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乐理教学要与幼儿园的音乐活动教学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基本乐理属于奠定音乐基础的内容,幼儿园的音乐活动是幼儿教师所有音乐能力的综合体现,后者在音乐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对基本乐理知识的掌握不到位导致的。因此,进行基本乐理的院园一体化教学探究,既能帮助幼儿园一线教师解决一些音乐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又能推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乐理教学,值得更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