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丛扬 于 杨
(安康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幼儿在一日常规活动中,离不开游戏,当然,在音乐活动中,需要游戏化,并丰富幼儿掌握的内容。根据幼儿年龄段的特点,结合幼儿自身的发展,幼儿的音乐活动要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更大限度地去创新,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在游戏的作用下,能够学会更多。既要满足幼儿的认知、情感、行为的需要,也要给幼儿提供更多有利的环境。由此可见音乐活动游戏化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音乐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以适合幼儿年龄段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的设计和组织,以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使主客体,互相产生关系,用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过程的教育活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是一种以儿童主体进行的活动。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成为联系主客体之间的桥梁。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内容包括:(1)歌唱。歌曲是用音乐的方式演唱出来的文学。在幼儿园中,幼儿不仅可以演唱成人创作的歌曲,还可以演唱传统的童谣以及由幼儿即兴创作的歌谣。歌唱表演形式是歌唱活动中参加的人数、全体成员的合作方式以及歌唱时所伴随的表演方式的总和。在幼儿园中,儿童可以掌握的歌唱表演形式主要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表演等。(2)音乐游戏。音乐游戏一般是指在伴奏或伴唱下,按规则和音乐的要求进行各种动作的游戏。(3)律动活动。幼儿律动一般是指在音乐或节奏乐器的衬托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做出有动律的肢体动作。幼儿律动一般可模仿静态的形象,以及基本舞步练习。幼儿律动可以是单一动作的重复,也可以是相关几个动作连接组合形成的律动。(4)舞蹈活动。舞蹈是经过人们提炼、组合、加工并以人体动作为表现形式,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和表情。(5)打击乐活动。用各种打击乐器敲打出歌曲的节奏。这样的乐曲节奏性比较强,老师用钢琴来弹奏旋律,幼儿用打击乐器敲击节奏。打击乐器一般没有固定的音高,音响效果多变,大部分幼儿比较喜爱,也比较容易掌握。
目前,游戏在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的认识各有不同。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游戏,认为游戏是生活和能力提升需要并模仿的活动。大多数学者从游戏的体验中对游戏进行界定。做游戏时人体会产生多巴胺,是可以直接让人们感受到快乐,有意思且没有过多目的的活动。所以说,游戏是可以让人们愉悦身心的活动。
游戏是一种获取快乐体验的方式,不是为了某种目标的付出。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本身就是一种目的,儿童以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和愉悦身心为目的。因此,人们总是在情绪积极时才做游戏,并通过游戏活动获得更大的快乐。从以上几种对游戏的解释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游戏的两个特征:首先,游戏是一种自由的活动;其次,游戏是一种令人快乐的活动。游戏化具有娱乐、认知及沟通的职能,能够使人愉快、健康成长,是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活动形式。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融入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帮助其获得更多的不同游戏体验。音乐活动游戏化是指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的一种音乐活动。
幼儿音乐活动主要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欣赏活动和打击活动。在大部分的音乐活动中,音乐教学活动大致分为三段式。刚开始时,教师带领幼儿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教师同幼儿一起做一个律动运动和热身操;到中间的部分,教师会教幼儿一些新的东西;最后让幼儿复习,教师会预告给幼儿下次活动的内容。这样的三段式活动形式会让整个活动比较松散,但重点不突出,形式单一,有局限性,幼儿容易产生疲倦和厌烦的情绪,幼儿融入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对于3-6岁的幼儿来讲,因受到年龄的限制,知识面比较窄,理解能力不足,所以在一些音乐欣赏活动中不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容易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看法。所以,对于幼儿学习,有很多的不利之处。所以,教师不应用一种音乐活动让幼儿进行学习,这样的活动没有创新,没有新鲜感,枯燥无聊,幼儿就会慢慢产生排斥心理。
当今,大部分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形式比较单一,通常忽略了对活动内容重点的突出,而韵律活动也成为当今幼儿园里音乐活动的主要的活动,其中的活动模式不过是教师教幼儿一首儿歌,并排练出简单的肢体动作,而打击乐活动,音乐欣赏活动都非常少见,内容没有什么意义,不过是形式而已。所以,音乐活动需要表现出不同的艺术形式,这样才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给幼儿更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
在幼儿教学中,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存在着片面性,对于音乐欣赏活动,存在着内容和教育观念等方面的问题。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往往会忽略掉其中的方式方法,导致出现片面性。许多教师认为,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时通常以倾听、旁观为主要的活动方式,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解、展示为主,教学过程一般是首先完整地欣赏音乐,再分段欣赏音乐,引导幼儿逐段理解,最后再完整地欣赏一遍。但大部分幼儿只是坐在椅子上安静地听着,并没有什么反应,实际上没有几个幼儿听得进去,大部分幼儿已经跑神了,更不要说让他们学会什么。没有参与性的活动几乎是非常失败的教学方法,所以,这种活动的教学方法是非常不合理的。这种教学会导致幼儿产生厌学情绪,单调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幼儿的自由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只注重表面,会让幼儿记住曲名或机械地教幼儿使用舒情、缓慢、轻快等词语表达对音乐作品的认识或者教幼儿听几首乐曲,积累数量上的音乐作品,忽略了培养幼儿们的音乐素质。比较肤浅的教学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没有任何的作用。音乐活动应建立在游戏创新的基础上,而教师在音乐活动的丰富性上依然做得不够,教学活动经常缺少些内容,非常片面,导致幼儿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
从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音乐活动的形式单一,没有体现音乐的全面性和游戏的综合性,教师通常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忘记幼儿的感受和发展,很大可能局限于音乐活动教学的表面。当我们站在幼儿的角度看问题时会发现,平时的教学方法的确对于幼儿的学习有很大的漏洞,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产生的感受和游戏活动的自主性都没有办法发挥出来。音乐和游戏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只是我们没有得到一个有效的利用和发展。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一系列的优化和策略。我们必须要发挥音乐活动游戏化的作用,了解音乐活动游戏化的一些基本特征,选择一些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方法,正确运用到游戏实践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进行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创新,突破空间的限制,让幼儿自主发展,挖掘出幼儿的潜力。
幼儿在3-6岁的年龄段里,教师应该选择一些适合幼儿的游戏内容,查找相关文献和资料,在以往的案例中寻找适合幼儿的音乐游戏作品。在选材方面,要着眼于幼儿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将歌唱与表演、韵律与欣赏相结合,以游戏活动为主线进行结合,使音乐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让幼儿主动接受。
在音乐活动中,关注游戏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段,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机会得到适时的感受和创造。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体力和动作发展以及心理发展水平都有所不同,而我们的音乐活动需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这样有助于提高幼儿主动参与的热情,并启发幼儿的情绪和联想。幼儿也不会因为枯燥感到无聊,不会因为复杂而感到无措。比如中班的音乐活动,在幼儿初步熟悉了解歌曲时,需要给幼儿一些消化和了解的时间,不该要求幼儿跟着教师唱出歌曲,或是做到音高上的要求,而是应该让他们自己尝试去哼唱,教师再进行纠正。因为幼儿的年龄限制,生理和心理不成熟,对于中班的孩子,他们的声带发育不完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嗓子,有时也会引起幼儿声带损坏。而中班的孩子合作能力欠缺,不应让他们在短时间内配合演唱或是用打击乐演奏歌曲,所以,教师要注意活动内容要选择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时,不应该为了追求表面或结果,而单一地用一种方法训练和学习,应该在活动中让幼儿多些选择的机会,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在其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幼儿一些机会,让幼儿学会自主探索,自主表达以及自我反思,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愿去表达与别的幼儿不同的想法,从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在活动组织时,应关注提供幼儿充分表现的机会,保护幼儿们的想象和创造力。比如,在感知节奏的音乐活动中,要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指引幼儿,根据音乐内容变换其中的角色,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与幼儿的身体动作产生共鸣。在角色转变上,教师要多给幼儿一些时间和空间上的选择,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参与热情,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表现。对幼儿的提问及引导的方法进行调整,让幼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激发幼儿想要表达的欲望,让幼儿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享受音乐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
在游戏中,幼儿模仿人物、动物及各种事物,使得好奇心得到满足。但受到自身认识能力、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幼儿自发的一些游戏通常会比较简单而盲目,因此,教师在音乐活动的选择上要让幼儿感受到集体感,消除恐惧感,并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探索。比如,在上音乐鉴赏活课动时,欣赏外国的音乐作品时,不能只单单激发幼儿的兴趣,而且一些作品的风格是不能被幼儿们完全理解的,所以,在欣赏初期,尝试让幼儿学会一些关于作品中会出现的意象,并教会他们几个动作,在掌握一定的摆动频率后再去接触这部作品,并进行动作的创新。
在音乐游戏内容上,我们应多了解一些音乐活动的教材,选择一些歌词容易上口,音域比较小,风格明朗、简单易学的内容。在节奏方面,选择适合幼儿自身生理条件的节奏,比如其中的呼吸、心跳和脉搏跳动等进行结合。也需要与幼儿们的一些肢体动作,如跑步、蹦蹦跳跳、走路等相互协调。当然,教师也要关注到幼儿的兴趣倾向,找到幼儿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合理的选择。在音乐游戏的内容中,要适当地运用教学辅助材料。不同形状的打击乐器是可以引起幼儿的注意的,而这些乐器也应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得这些乐器得到正确的使用,这些也是培养幼儿音乐兴趣的一个契机。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节奏,或是根据一些故事情节,让幼儿模仿或创作,使得这些器材发出各种声音,在玩的过程中,幼儿也在练习节奏感,掌握简单的节奏型。
在游戏规则上,所有的规则都应该适应当下幼儿们的身体发展能力,并以音乐知识为基础,让幼儿慢慢地去理解。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幼儿去接受其中的规则,要让幼儿保持一个良好的兴趣点。教师在音乐游戏规则里要不断地加入一些创新元素,面对一些游戏,教师要进行教具的投放和使用。幼儿也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找到自己对应的角色,如果幼儿对游戏有自己的理解,主动让幼儿参与进来,教师也需要去了解幼儿们的想法,并参与到制定游戏规则中。让幼儿参与制定游戏规则,教师也应该学会转换思维,并适时调整游戏规则,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游戏其中的乐趣。比如,在音乐游戏《小青蛙》中。当听见轻快活泼的音乐时,幼儿们可以表现出小青蛙的各种动作,当听见轰隆隆的雷声时,幼儿就需要躲到安全的地方。这样幼儿们就可以在有规则的音乐游戏中尽情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在幼儿早上来园的时候,教师们可以为幼儿们准备熟悉的或是欢快的儿歌或歌谣。在集体活动前要放一些有节奏的音乐,并引导幼儿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收拾好玩具,并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好活动前的准备,与教师一起复习一些之前学过的动作。午睡以后,教师也应该放一些幼儿熟知的舒缓的音乐,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音乐是无处不在的,并让幼儿能够感知音乐的情境。作为教师,应注重音乐活动与幼儿日常生活的结合,保证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可以带入音乐元素。
音乐与美术这两种艺术在表现形式上虽然存在着一些差异,但两者表现出的思想是会相互补充的。因此,音乐活动与美术活动是相通的。利用美术活动配合音乐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并能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应该准备好相应的图片、简笔画或者提供一些与音乐相关的美术作品等,让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的抽象美。运用美术里的专有笔画去塑造出音乐里的意象,使得幼儿在整个过程中感受并喜欢。教师也应该在乐器演奏和韵律活动中找到对应的颜色和图片,帮助幼儿把节奏和形状融为一体。所以,当音乐活动和美术活动结合时,幼儿可以感受多元化的表达。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激励幼儿在欣赏不同的音乐时,给他们一些笔和画板,让他们随意去发挥,并在画板上画出不同的线条和形状,表达对这段音乐里的一些想法。在一些美术活动中,应该鼓励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师亲手教他们做一些想要佩戴的玩偶头饰,准备一场舞台剧;或是穿上自己设计一些报纸衣服,进行一个小小的时装秀。教师应该在音乐活动和美术活动中做出一些改变,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体会美术活动有趣的色调,促进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力。
在当今幼儿的教育中,教师应将音乐活动游戏化进行优化,加入更多不同的元素,使音乐教育不再乏味,让幼儿得到更好的音乐素质教育。音乐是一门艺术,通常是用声音塑造需要表达的艺术形象,能够明确表达某种事物所应有的思想和情感,聚集着一些抽象的概念。幼儿园在艺术教育这方面的确有很多的不足,而幼儿也欠缺这部分的启蒙。因此,在音乐活动中加入游戏有助于在幼儿的启蒙教育上起到积极的作用,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让幼儿的活动变得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