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 霞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肿瘤内科,江苏 南京 211100)
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程序死亡受体1抗体(PD-1)能够对T细胞膜上PD-1分子直接作用,进而抑制其和PD-L1、PD-L1配体结合,促进细胞因子释放,提高抗癌活性[1]。治疗中患者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不仅会影响患者正常组织与器官功能,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本文探讨接受PD-1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干预实施效果。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PD-1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分组方法选用抽签法,组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女12例,男18例;年龄40~80岁,平均(60.25±4.67)岁;体重48~82 kg,平均(65.12±3.85)kg。在观察组中,女10例,男20例;年龄41~78岁,平均(60.18±4.59)岁;体重49~81 kg,平均(65.09±3.78)kg。对于基线资料而言,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给予PD-1治疗,静脉滴注给药,用药剂量200 mg/kg,30 min内滴完,每三周一次。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即严格遵照医嘱及治疗要求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患者因为担心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导致负性情绪比较大,认真解答患者疑问,纠正患者错误认知,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以此提高患者配合依从性。(2)用药护理:用药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状况,给予全面检查。药品需存放在2~8℃的冰箱中,不可冷冻结冰,也不可晃动,用生理盐水溶解。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给予对症处理。(3)不良反应预防护理:①发热: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如果体温低于38.5℃,叮嘱患者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多喝水,适当采用温水擦浴、冰袋等方式降温;若体温超过38.5℃,可严格遵照医嘱用药。②皮疹与瘙痒:引起皮疹与瘙痒的原因可能是切断了共同抗体,使得皮肤出现不适症状。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皮肤状况,保持指甲干净,且不可留长,尽量避免抓挠皮肤,若有必要,应给予药物干预,保持皮肤卫生、干燥。③疲乏:患者疲乏原因并不明确,必须积极和患者沟通,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普及有关疾病的知识,消除患者不确定感,从而调节患者疲乏感,提高生活质量。
分析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1)不良反应:发热、皮疹、瘙痒、疲乏。(2)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评定,划分为三级:完全满意、部分满意、不满意,满意度=完全满意率+部分满意率。
利用专业软件SPSS 20.0处理本次研究数据,用x²值检验计数资料,用t值检验计量资料,P<0.05说明数据差异显著。
针对不良反应来说,观察组发生率为6.67%,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如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对于护理满意度来说,观察组数据为96.67%,明显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如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免疫治疗前景非常广阔[3]。PD-1是一种免疫抑制分子,能够有效激活T细胞表达,具有两个配体,作用机制就是通过抑制和配体的结合,阻断负向调控信号,激活T细胞,以此提高免疫应答,达到抗癌效果[4]。然而,在临床实际治疗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导致患者身心健康受到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为了提高患者治疗及预后,必须加强护理工作的落实,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前,护理干预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同时有助于临床医疗工作的展开,对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关文献[5]非常接近,由此证实,通过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恶性肿瘤患者PD-1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后,不仅有助于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