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玉雪,周海丽,黄秀荣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胃癌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目前常采用手术治疗,但由于患者手术后需长期卧床,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综合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发挥重要作用。我院探究胃癌手术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现将研究效果如下报道。
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5月30日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7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7)与研究组(n=37),研究组患者年龄30~74岁,平均(48.38±3.62)岁,其中女17例,男2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8~73岁,平均(46.82±3.68)岁,其中女18例,男19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 患者经超声胃镜检查、CT检查、MRI检查确诊为胃癌;② 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③ 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 患有严重精神疾病;② 严重沟通障碍;③ 配合度差。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在术前常规护理,术后饮食指导、用药指导。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1)生活护理,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宣教,对告知患者要戒烟、戒酒,对于肥胖患者医护人员嘱咐其减少食用含高胆固醇食物,多饮水,同时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术前、术后应注意事项,教授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锻炼方法。(2)术后护理,医护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同时做好引流工作,对患者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做好下肢保暖工作,防止压疮,血液瘀滞的现象,对患者下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进行观察,若患者出现肿胀、疼痛等情况,则立即向主治医师报告,及时采取处理措施。(3)早期活动,由于患者在手术前进行全身麻醉,术后6小时下肢自主活动障碍,因此医护人员需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踝关节、膝关节活动,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液瘀滞,待患者下肢可自主活动后,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排肠肌训练,促进患者血液循环。(4)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干预,在术后医护人员遵医嘱对患者下肢进行空气压力循环仪治疗,每日治疗2次,每次治疗30分钟,3天为1疗程。(5)静脉保护,医护人员给予患者补充液体,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絮乱,在对患者静脉穿刺时要注意禁止在同一位置,防止损伤静脉,在输液时尽量采取上肢留置针输液,避免下肢深静脉输液。
观察研究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进行记录。
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组与对照组胃癌手术患者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以x2检验,表示形式n%,计量资料,以t检验,表示形式,P<0.05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研究组患者对比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n,%)
胃癌为肠胃外科常见疾病,该疾病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疾病,该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其临床表现为上腹痛、贫血、厌食、体重下降、呕血、黑便等症状,该病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手术是治疗该疾病主要手段[2]。但由于手术需对患者进行麻醉,而麻醉药物会对患者凝血功能产生影响,麻醉药物会使患者静脉扩张,激活血小板膜糖蛋白,促使血小板聚集,影响血液循环[3]。此外,患者会出现手术应激反应,促使患者机体内分泌功能改变,使大量凝血酶原及肾上腺激素释放,影响血液循环,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作用。医护人员通过对胃癌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程度进行评估,早期发现高危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并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医护人员通过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术后对患者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做好下肢保暖工作,对患者实施早期活动、静脉保护,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患者预后。经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研究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胃癌手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较理想,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