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转型背景下声乐钢琴艺术指导课程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0-12-05 04:51白雪莹
北方音乐 2020年16期
关键词:钢琴伴奏演唱者听众

白雪莹

(沈阳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注重对物质生活的美好追求,更要求有高尚、优雅的精神文明生活。音乐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渴望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美妙的音乐世界中。在此过程中,钢琴扮演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它是最常见、最实用的伴奏乐器之一,对伴奏者的钢琴演奏技巧、乐理知识基础、音乐感知能力、临场反应和随机应变能力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一些表演中,钢琴伴奏者不仅需要为演唱者进行钢琴的伴奏,还要善于使用其他乐器为其进行伴奏,为了呈现饱满的艺术效果,甚至需要为演唱者进行和声。由此可见,声乐钢琴伴奏者需要具备极高的音乐素养和综合发挥能力,这正迎合了教育转型的要求。

一、声乐钢琴艺术课程的内涵及作用

(一)声乐钢琴艺术课程的基本含义

声乐钢琴是钢琴演奏的一个分支,它是高校声乐系学生的必修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声乐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声乐钢琴更是向着独立学科的方向逐步发展。这是一种极具艺术张力的音乐表现形式,它没有华丽的表演风格,没有喧宾夺主的演奏形式,而是利用钢琴和谐、优美的音色辅助歌手的演唱,通过伴奏的形式达到衬托演唱者感情的目的,使作品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层次感。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密切融合和频繁交流,我国也诞生出了与西方社会文化相关联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中,音乐艺术、乐器演奏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最突出的一个部分。钢琴是来自于西方的一种西洋乐器,但其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现如今,我国的钢琴教育已普及到小学阶段,由此可见钢琴对我国音乐艺术影响之深刻。我国也在此基础上,将西方艺术与本土文化进行了有机融合,打造出适合我国音乐品位的钢琴表演形式。

(二)声乐钢琴艺术课程的作用

1.丰富音乐情绪,渲染音乐气氛

在声乐表演中,声乐演唱者将蕴藏在歌曲里的情感,以优美的曲调、动人的歌词向听众娓娓道来。通过聆听这些歌曲,听众会慢慢了解歌曲的内涵和其所表达的核心情感,了解声乐作品创作者和声乐表演者的情感,并由此融入音乐情绪之中,享受多感官的艺术盛宴。

2.规避演唱失误,弥补表演不足

缺少伴奏的清唱表演很有可能出现失误,加上钢琴伴奏后则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它为演唱者起到了辅助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演唱者表演得更加完美,还能掩盖住一部分不可能避免的演唱失误,这是现场性表演并不可少的基本要求。此外,一旦演唱者真的出现了明显的失误,钢琴伴奏可以在短时间内重新集中听众的注意力,利用钢琴伴奏的修饰作用,一转演出过程中出现的尴尬局面,同时为演唱者快速调整状态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有利于演出的完整性。

二、声乐钢琴指导课程现状

(一)具有独立学科教学体系

我国自1998年才开始将钢琴伴奏课程作为独立的学科进行教学,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间,声乐钢琴教学课程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系统性研究理论体系。当前,我国多数高校都将钢琴伴奏作为必修的内容进行教学,并将声乐钢琴伴奏作为专门的考试科目,将考察后的成绩表现纳入学生的学分评测标准之中。有的则将声乐钢琴伴奏,以合奏或重奏的课程形式进行讲解,以达到更好的声乐融合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在一些较为权威的高校级声乐比赛中,会明确要求必须带钢琴伴奏,这些都体现了钢琴伴奏课程在声乐教育中的不可或缺性,也从侧面体现了我国多数高校对钢琴伴奏的重视。

(二)出现了重作用、轻艺术的错误倾向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国的声乐钢琴教学体系仍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不少教师仍将教学重点停留在对钢琴伴奏技巧、风格、舞台表现等方面的研究上,却忽略了对伴奏者综合能力和感情、行为机制的培养,这并不符合当下声乐教育转型的大环境趋向。还有一些教师,认为钢琴伴奏只是辅助声乐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因此,只要学生了解简单的钢琴知识、能够按照乐谱进行演奏即可,不需要为此投入太多的教学精力。我们认为,一名出色的声乐钢琴伴奏者,必须从身体、心智等多方面出发,对整个表演过程进行严密的思考,进而实现意识与行为的统一。他应是演唱者的良好搭档,而不仅仅是演唱者的陪衬和演奏工具。为此,教师要加强对声乐演唱的艺术性指导,树立正确的演奏观念,进而呈现出情感层次丰富、完成程度高的音乐作品。

三、教育转型背景对声乐钢琴课程的要求

(一)要求更加科学、完善的理论体系

教育转型背景下的声乐钢琴课程,要求学生更加重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是由音乐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共同决定的。没有理论作为支撑,伴奏者很难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在结构和情感层次,其所演奏的作品也只能作为歌曲的陪衬,并不能与声乐演唱进行有效的融合。另一方面,伴奏者只有广泛地涉猎音乐美学理论,才能透彻理解作品的创作内涵,进而延伸到对歌曲内在情感的体验。最后,教育转型不仅要求教学方式、学生培养方面的转型,更要求教师自身的转型。教师首先要转变落后的教学思维,广泛吸收、学习与音乐相关的理论知识,体会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音乐作品特点,丰富自己的音乐思维和眼界,并将自己的收获应用到对学生的教学之中,通过侧面的培养和熏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更为开阔的音乐素养。

(二)要求培养综合素养更强、审美水平更高的学生

教育转型背景下的声乐钢琴教学,不再局限于对伴奏者的钢琴演奏技巧、理论知识基础的考察,而是将考察方向延伸到了音乐感知能力、临场反应和随机应变能力上。在一些表演中,钢琴伴奏者不仅需要为表演者进行钢琴的伴奏,还要善于使用其他乐器为其进行伴奏,为了呈现饱满的艺术效果,甚至需要为演唱者进行和声。由此可见,声乐钢琴伴奏者需要具备极高的音乐素养和综合发挥能力,这正迎合了教育转型的要求。为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基本功和理论知识进行指导,更要言传身教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三)要求加强学生和声编配、织体写作的能力

和声编配和织体写作是歌曲创作的重要环节,但在以往的钢琴伴奏课程中,这两个部分常常会被忽略。很多学生包括教师都认为,只需要按照乐谱,或是常规的演奏模式进行伴奏即可,并没有认识到这两个环节的重要意义。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部分构成主调织体还是复调织体?如果是复调织体,是对比复调、模仿复调还是支声性复调?这些问题,其实都是伴奏时必须要考虑的,伴奏编排的质量会直接影响艺术歌曲的和声层次及织体形态。因此,在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我们更要加强这两个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以此探索作曲家创作的初衷,深入体会作曲家为艺术歌曲融入的内在思想和情感。与此同时,观察、分析艺术歌曲的和声织体,还有助于我们明确织体中各声部的功能,以便在演奏中扬长避短,对伴奏声部进行恰当的演绎。

四、教育转型背景下的声乐课程教学实践

(一)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渲染教学

前奏音乐是钢琴伴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告知听众准备观赏表演的作用,可以帮助听众从嘈杂的现场环境中脱离出来,快速进入欣赏状态。很多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前奏的重要性,因此其伴奏显得苍白无力,不能够带领观众进入状态。为此,教师要加强对这一部分的教学。例如,在意大利名曲《那么多叹息》中,共有四小节前奏,其旋律简洁明快,点明了歌曲的鲜明特点,为之后的表演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调。在这三小节的演奏中,使用连续级进的二度音程,由此渲染出活泼、跳动的音乐旋律。这样的伴奏方式使人有一种连续叹息的感觉,仿佛在向听众倾诉自己的心声,为听众讲述自己饱含忧郁的内心故事。通过钢琴的引入,使演唱者调整好歌唱状态和情绪,为听众带去了歌唱要诠释的情感,为演唱前的准备工作打下了基础。除此之外,通过钢琴前奏的烘托,整个听众席、舞台的音乐氛围达成了一致,搭建起了听众与演唱者的情绪沟通桥梁,实现了声乐表演实践中的情感互动。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是审美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要求通过对歌曲的演出,将美的元素传递给听众。这就需要学生在了解作品、演奏作品的基础之上,深度挖掘作品中所蕴涵的美学内涵,将钢琴伴奏与歌曲进行巧妙结合,进而突出作品的美感。教育转型背景下的声乐钢琴伴奏,不仅要求学生“完成”伴奏,更要求学生在自身的审美基础之上,通过情绪的转换“影响并创作”伴奏。例如,在为《让我痛哭吧》这首意大利歌曲进行伴奏时,要根据歌曲表达的含义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处理:第一部分,采用平稳的伴奏,分割叙述展示故事的大致背景;第二部分,利用逐渐起伏的伴奏,体现主人公情绪的悲伤和不安;第三部分,进入歌曲的高潮,演唱者的情绪达到顶峰,要合理把控钢琴弹奏的强弱力度,将观众的情绪推向极点,在演唱完最后一句时,情绪陡然低沉,体现主人公此时的绝望之感。通过对情绪的转换,将角色带到演唱者身上来,帮助听众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内涵。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转型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声乐钢琴课程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具体体现在课程理论体系、课程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的实用性方面。本文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总结了教育转型背景对声乐钢琴课程教学带来的种种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机地融合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实现高效性钢琴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

猜你喜欢
钢琴伴奏演唱者听众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运用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钢琴伴奏的多元化思维和综合素养*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听众
合格钢琴伴奏者基本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