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苓梅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学院,四川 雅安 625000)
黄褐斑又称为黧黑斑、蝴蝶斑。是一种好发于女性颜面部位的局限性的或浅或深的褐色的色素沉着性疾病,多见于育龄妇女。患者虽无自觉症状,但却因该病妨碍美观而备受困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女性患黄褐斑的发病率远远高于男性,约为9:1[1]。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探索,对黄褐斑的认识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思路和经验,根据黄褐斑的病因病机特点,结合患者临床表现,遵循“有斑必有瘀,无瘀不成斑”的理论,以疏肝理气,滋养肝血,益气补肾,活血化瘀治法为主,采用中药面膜联合皮内针,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临证治疗黄褐斑的心得总结如下。
溯本求源,最早在《黄帝内经》中称“面尘”,是有关黄褐斑最早的记载。散见于古文献中的“黑奸”、“面奸”、“奸赠”、“黔黯”等称谓亦属于黄褐斑的范畴。中医藏象理论认为“有诸内必行于诸外”。黄褐斑病位虽在颜面,但其发病多与脏腑病变有关。但笔者认为本病的关键是瘀血停滞于经络,肌肤失养而发生黄褐斑。诸如最早对其进行描述的是《难经》:“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是斑色泽去,故面黑如黛,此血先死”。明确指出“血瘀”为致病因素。各种原因所致的气滞血瘀、经络不通、气血不能上荣面部是黄褐的重要发病原因。从经络的角度来讲,本病病位在皮部,其发生主要与皮部经络瘀阻有关,而其中最为密切的经脉主要包括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故黄褐斑的病机变化与肝郁、脾虚、肾虚相关,而气血不能上荣于颜面在发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观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主要是从脏腑功能失调、情志失调、体质差异、虚和瘀等四方面进行认识[2]。大多医家认为肝、脾、肾功能失调乃发病的核心,肝郁、肝虚、肾虚为主要病机,瘀为基础病理产物[3]。
笔者遵循“有斑必有瘀”的理论,从“瘀”的病机出发进行辨证分型论治,临证中多见以下五种病机:①气滞血瘀;②阴虚血瘀;③肝经瘀热;④肺经瘀热;⑤久病血瘀。《医宗金鉴·卷六十三·黧黑·黯》认为黧黑斑妇女多见,是由于“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所致。《普济方》曰:“面尘脱色,是主肝”[4]。临证观察,女性黄褐斑患者多伴有情绪异常,月经不调,痛经,经血紫黯有血块、舌黯苔白、脉沉细等证。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气郁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不和,气滞血瘀,络脉瘀滞而引起面部黄褐斑。陈实功在《外科正宗·卷十一·女人面生黧黑斑》云:“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即指出黄褐斑的发生与肾阴虚火旺导致颜面气血瘀滞有关。临床上长期慢性肾病、妇科病等患者,由于久病气血亏虚。临证中常根据以上五种病机进行辨证取穴以疏肝理气,滋养肝血,益气补肾,活血化瘀。
患者刘某,女,已婚,39岁,四川雅安人,教师,2019年10月6日初诊。主诉颜面色颧部、淡褐色斑片,已有2年。近三个月来色斑有加深趋势,平时月经量少,血块,行经腹痛,舌质暗淡,脉弦细涩。中医诊断:黧黑斑,证属气血瘀滞。西医诊断:黄褐斑。治法:化瘀祛斑,方法:中药面膜联合皮内针,中药面膜处方:白术、白芷、白芨、白蔹、芍药、茯苓、白僵蚕等各等份,用纯净水调成糊状,均匀敷于面部。每日睡前1次,每次30min;同时配合皮内针治疗,主穴选择面部皮损区(阿是穴)、足三里、三阴交、曲池、血海、合谷、太冲、膈俞。操作流程:穴位局部皮肤消毒后,选取直径0.2mm、长1.2mm的皮内针埋入,留针2日,2日1次,1周3次,连续3周。3周之后复诊,色斑已消失部分,乳房胀痛等症状已消失。
局部治疗与全身调理的标本兼治是治疗黄褐斑的常用原则,而中药面膜和皮内针就是这一原则的体现。由于黄褐斑好发于鼻、额、颧、口周和面颊等处,位置较为重要,因此选用适宜的治疗方法亦非常重要。相较于毫针针刺和中药内服,采用皮内针埋针和中药面膜外敷,具有疼痛小、依从性高等特点。
首先来看皮内针,选择皮内针埋针,一是为了契合黄褐斑的病位主要在面部,属于皮部的病变。《素问·皮部论》云:“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皮部正是“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因此有研究提出治疗黄褐斑过程中,除传统防晒、调节内分泌等方式外,还需恢复血管功能、去除炎症及修复皮损处皮肤屏障。皮内针浅刺可促进病变部位皮肤毛细血管内的血流加快,加强表皮细的新陈代谢,改善组织代谢,达到消除黄褐斑效果。至于穴位的选择,以足三里、三阴交、曲池、血海、合谷为基本主方。主要是契合黄褐斑的发生主要责之于脏腑气血不和、气滞血瘀的病机。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针对三阴交针刺,可以冲任得充,则气血化生有源。足三里、曲池同为阳明经合穴,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二穴合用可共奏行气活血之效。因“有斑必有瘀”,故临床上多选用血海活血化瘀,调理气血。“面口合谷收”。合谷是治头面疾患不可缺少的有效腧穴,此五穴配伍属针灸中的经验配穴,合用有很好的叠加效应增加了疗效[6-7]。
此外,中药面膜的应用也是特色之一,面膜本身具有促进表面细胞新陈代谢,消除斑片,增强肌肉弹性的作用。而再加入中药启到外敷作用,使得药物避开了首过效应,能过直接作用于患者皮肤。而采用的中药方来源于经典名方七白散,方中白芍药含黄芪甙、多量没食子鞣质、除虫菊素等,有抗菌消炎作用,在配伍白蔹、白术、白牵牛、白僵蚕、白芷、白附子,研末加蛋清或蜂蜜牛奶调成糊敷面用,有较好的活血养血,柔肝消炎,治疗面肤黯斑之功[8-10]。
综上所述,运用皮内针和中药面膜,整体与局部并重,脏腑与经络同调,方能在淡化甚至消退黄褐斑上取得满意疗效。两者配合,作用效久,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能够让患者以最小的痛苦获得最大的疗效,这一方法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