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艳 (安徽灵璧县实验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中有这样的口语交际要求:“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作简单的发言。”由此可见,演讲既是口语交际的内容之一,也是提升口头表达能力的练习形式。那么,口语交际教学中,如何通过加强演讲实践,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落到实处呢?
在现实口语交际教学中,因为很多演讲话题远离学生生活,学生往往都是“无话可说”,“被迫”进行演讲,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如果我们能创设生活化的语境,建立演讲话题和学生表达需要、欲望的内在联系,那么,学生将“有话愿说”,甚至是“有话必说”,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口语表达实践。
语文教材的设计多强调人文性与趣味性,课程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演讲资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演讲》内容是写发言稿,包括竞选稿、获奖感言或活动发言稿。于是,笔者相机开展了一次班委选举,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演讲。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演讲话题,充分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表达欲望。学生回家后都积极准备,认真撰写演讲稿,还主动请家人作为听众,反复练习。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经典小说和哲理散文等作为演讲训练资源,设计话题,要求学生表达个人观点,以讲促读。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文以“我爱阅读”为主题,从各个方面引领学生体会阅读带给我们的收获和乐趣。特别是《我的“长生果”》一课,作者以时间为序,记叙了“我”各个时期废寝忘食读书的趣事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课堂上,当作者读书的特有感受引起学生共鸣时,学生还主动提出要进行“读书伴我成长”的即兴演讲,平时发言积极的学生侃侃而谈,连几个害羞内敛的学生都跃跃欲试,积极要求上台发表演说。
校园生活是“最接地气”的演讲素材。每次语文课前,笔者都让学生按照号数,轮流以小记者的身份对班级近期“新闻”或有意义的学校活动进行报道。渐渐地,课前演讲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当笔者忘了进行课前演讲时,学生总会提醒我,丝毫不愿放弃上台演讲的机会。
除了事先准备好的话题外,有意识地抓住社会生活生成话题,能让演讲内化为学生表达的需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义卖、慰问孤寡老人、协助维持交通安全等活动后,笔者就在班级开展不同主题的演讲比赛。例如:“关爱老人,点滴温暖”“爱心义卖,快乐奉献”“交通安全,始于足下”。这些弥足珍贵的亲身经历,激发了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驱动了他们的表达欲望。
总之,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内心表达需求,调动了学生演讲的内在自发性,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演讲话题。
学生在“有话愿说”的基础上,如何学会表达呢?在口语交际课上,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由扶到放,给予学生演讲方法,让演讲变得“从容不迫”。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可从范例中“取其精华”——归纳总结出上台演讲的技巧和要求。作为教师,既可通过亲自示范,也可让一些优秀的学生来做示范,或借助媒体技术,播放演讲视频,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搭建表达支架。
在教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即兴发言》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观看学校大队委竞选的演讲视频。在观看视频前,笔者提醒学生留意即兴发言者的姿态、语速以及他们是如何表达观点的,并做好笔记。不得不说,学生的回答给了笔者莫大的惊喜,他们在评价的过程中已不知不觉地提炼出即兴发言的基本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清晰;语言规范,表达准确;语速恰当,节奏张弛有度……
别小看这些“范例”,正是有了他们的示范,学生才能“顺藤摸瓜”,在相互评鉴中构建出表达支架,为即兴发言的有序表达奠定了基础。
精彩的演讲离不开一篇条理清晰的演讲稿。但学生在台上演讲时,往往是一板一眼地照读稿子,和台下听众完全没有交流;或是偏离主题,前言不搭后语,很容易产生逻辑错误。这时候,利用思维导图,能发散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整合材料,理清脉络层次,组织语言,顺利完成演讲。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在环境保护方面动人心弦的科普文。它从三个不同方面说明了人类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篇课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演讲素材。当即笔者班级在展开“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的即兴演讲时,学生一时之间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展开演讲。于是,笔者就让学生一边画思维导图,一边梳理演讲内容。首先,先确立演讲主题词“善待地球”,再引发学生思考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证,鼓励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把脑海中出现的与它相关的词语补充上去,形成枝干。例如:如何“善待”,对人类的影响,等等。这种发散思维的头脑风暴,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演讲角度,打开了学生的演讲思路。
明确演讲方向后,可以在这些小主题词上继续丰满演讲内容。就“如何‘善待’”这方面,学生又列出了“善待河流”“善待动物”“善待植物”“善待空气”等不同方面。但面对这么多可演讲的内容,就需要学生从中筛选,删除一些不重要的“枝干”,把最能突出观点的材料保留下来,按照演讲顺序标上序号。这样一来,层次分明的逻辑框架就基本形成。
构建好了思维框架,笔者就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进行轮番演讲。这时候,学生就不再是生硬地“读稿”了。他们在演讲时,不仅能根据明确的主题词、清晰的导图框架,有条理地发表演说,还能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演讲的顺序和方向。因为思维导图特有的发散性和整合性,提升了学生的演讲技巧,实现了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参加的社会活动日益增多,他们表达与交流的意识也逐渐增强,渴望获得老师、父母或同伴的认同和尊重。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演讲实践活动,可以拓宽学生交际平台的广度,让学生在演讲实践中提升思维的敏捷性,从而使学生获得表达和沟通的动力。
要想使学生能够运用学会的演讲技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单靠每学期的几节口语交际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给学生创造各种实践的机会。新课标非常重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教学也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第三单元的内容是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困难。笔者将此部分内容与语文口语交际课相融合,在班级开展“坚持就是胜利”的主题演讲活动。在演讲过程中,学生有的结合心理课本内容阐述了“坚持”是克服困难的前提;有的结合自身实例,和大家分享了坚持养成好习惯,最终取得优异成绩的喜悦;还有的结合中外名人的事例,论证了“坚持就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不同学科在内容和方法上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交流的渠道,口头表达能力就在学科整合中迅速提升。
口语交际课堂上交流的时间毕竟有限,无法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在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做手工》这节口语交际课上,每个小组只有一位代表有机会上台介绍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临近下课,学生都意犹未尽。笔者就让学生课后录制自己介绍手工的演说视频,上传到电子书包的学习空间。这样一来,老师、家长和学生都能欣赏他们的演讲视频,还能在线进行评价。这充分激发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自觉和主动性,他们会根据大家的建议,创设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口语表达更加准确、生动。
口语交际与现代教育技术相整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和交流平台,也能在分享学习成果中提升演讲质量。
其实,生活才是口语交际的大舞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鼓励学生与社会上的人进行演讲交际,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场景中学会表达,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今年,“垃圾分类”活动逐渐走进了各个社区。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笔者布置学生在各自居住的小区里担任“垃圾分类”宣传员,并让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学生组建“垃圾分类”宣讲团。在家长的帮助下,很多小区开展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演讲宣传活动,学生有理有据地给小区居民分析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及做法,一段段精彩的演讲视频见证了学生的收获和成长。当演讲走出课堂,走入生活,走进社会,学生才能在更具时空性和实践性的情境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要想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可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在平常学习生活中对学生持之以恒的指导和训练,离不开教师用心挖掘各类素材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离不开教师的因材施教。教师应尽其所能,以演讲实践为基点,全面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