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陆战
●河南省济源市济渎路学校
道德与法治教学,既要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又要担当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责任与使命。这就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想法与做法。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抓住初中学生发展和塑造的关键期,利用各种途径,对他们进行丰富多彩又内涵丰富的德育教育活动。
1.开展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学生道德情感、意志、行为形成的支撑与条件。学生只有在充分明辨是非的前提下,才能够在生活中、与人交往时自觉规范不良行为,才可能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具体真实的案例,启发学生自主产生价值评判。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主动产生积极的价值标准,又可以提升其道德认知能力。
2.整合德育资源,促进学生德育认同。
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穿插一些具有感召力量的教学环节或者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与思考中,对美丑善恶产生内在的道德判断,自觉排斥丑陋行为,接近和铸就美好品行。例如,教师在介绍诚信的重要性时,如果只是枯燥地进行说教,不仅不会使学生对诚信产生自我体验,还会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道德模范的人物事迹,让学生在内心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组织道德活动,磨炼学生的道德意志。
初中阶段,教师要善于动用学校的隐性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道德意志的锻炼。学生只有具备坚定的意志才能产生稳定的道德行为。例如:每个学期学校组织“善的教育”文化节,包括劳动实践、科学探究、志愿服务等活动;持续开展“善德善才济渎好少年”评选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反思自我、成长自我。
初中学生正是储存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的黄金时期,因此,法治教育必须得到关注和重视。
1.传播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认知。
近年来初中生违法犯罪率有所上升,主要原因就是初中学生的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因此,教师要在日常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中,普及基础法律常识。我校政治组结合校本课程《追梦少年》,先后组织了社区法律宣传、“我是法治小卫士”等活动,使学生的法律意识与认知能力明显增强。
2.组织开展法律宣讲等实践活动,营造守法用法的校园氛围。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定期为学生开展法律讲坛活动,在学校形成浓厚的学法、守法、爱法氛围,还可以组织学生绘制以法治为主题的宣传画、手工制作、手抄报和板报,以及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法律宣传月等活动。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法律知识,又能培养其尊法、守法的自觉意识。
道德与法治教育应渗透在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要注重调动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对学生展开积极影响。
1.强化家庭教育,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不仅观察学生的在校行为与表现,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协调,了解学生的在家思想与行为。家校协同,为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奠定基础。
2.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在历练中成长。
社会上存在很多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平台与资源,教师配合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政府宣传部门建立持久的联系,甚至可以邀请一些著名法治专家、公检法人员做学校的特聘教授,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法律咨询、建议,指导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教育,完善学校的教育方式与方法。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中招必考学科,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尽可能创设条件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课的魅力,从而使这门课变得更加有效、有趣、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