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娟 (江苏南通市锡通园区小学)
如果说学校是教育的主战场,那么家庭则是教育的根基。应该家校携手,协同作战,形成教育合力。因此,与家长取得有效沟通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那是若干年前的一件事了。开学不到一个月,刚进行完第一单元的测试,班上小凡的妈妈就来找我“兴师问罪”了!“吴老师,我女儿一二年级时,可是班上非常出色的学生,每次考试都是95 分以上!”她扬了扬眉毛,很为她的女儿感到得意。还没等我开口,她就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我:“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怎么一升入三年级,一到了你的手上,我的女儿怎么就考了八十几分呢?”这样的质问,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真的有些无言以对,一股委屈顿时溢满了心房……我稳定了自己的情绪,尽量中肯地跟她解释了三年级的特殊性,三年级跟一二年级不一样——特别是语文,因为刚开始学习作文,学生势必还不适应。可是,不管我怎么解释,她都听不进去,似乎一定要我承认,我这个老师就是不行。我火了,但没有跟她发作,我冷冷地说:“如果你实在不信任我这个老师,你可以考虑换班!”结果,她更加无理取闹,说我要赶她女儿走,还有些不依不饶!那次,闹得很不愉快……
自从那次闹矛盾后,看得出,孩子在我面前有些诚惶诚恐,小心翼翼。然而,尽管我对孩子妈妈有些意见,可我却丝毫没有迁怒于孩子。我跟低年级的老师打听了孩子的情况,都说比较一般,顶多属于中等偏上,并没有孩子妈妈说的那么优秀。我也间接了解到了孩子妈妈的情况,这几年,她都在日本打工,一天都没有陪过孩子,这不,刚回来,就来“履行”她当家长的职责了,唉,无言……
以后的日子,她没有再来找过我,我也当没有发生这回事。对待她的孩子,跟对待其他孩子一样。毕竟,孩子没有错!大概,孩子从来没有从我的眼中发现过“敌意”,也慢慢地放下了“戒备”,投入到学习中来,不知不觉,学习倒也有了些进步!在测试卷上,我肯定了孩子的进步,大力表扬了孩子!
有一天,这位妈妈又出现在办公室,不过这回不是再来“为难”我,而是给我和其他两位科任老师每人带了两盒精美的喜糖,说是去亲戚家喝喜酒带回来的。我想,她大概发现了,她女儿的老师,也许并没有她原先想象中那般糟糕。
一个学年不知不觉过去了,到了四年级,学校重新将学生打乱了分班。这回,小凡被分到了一个资深老师的班里。可开学第一天,她竟然又“重蹈覆辙”,她找到了那位老师,毫不客气地对老师说:“孩子原来在小吴老师班里,学得挺好的,怎么又分班呢?”语气中,明显透露出对重新分班的不满。那位老师很怅惘,跟我说:“我当了几十年班主任,还头一回遇到这样的家长……”
尽管对我来说,事情的结果不算糟糕,因为我最终赢得了她的认可。但是这件事情却一直留在了我的心中,不断地叩击着我的心灵。我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面对家长的不理解,甚至是自以为是地“指手画脚”,作为教师,我们该怎么去做呢?如何打破家校之间的沟通障碍,创建和谐、科学、有效的教育统一战线呢?
接下来,将我的几点思考与大家一起分享:
亚瑟·乔拉米卡利曾经说过:“情感上的被理解绝对更能给人安慰,比任何语言都有用。”是的,这就是共情的力量。
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心愿,发现孩子进步了,当然会高兴,可一旦发现孩子退步了,而且正好换了个老师,难免会有想法。情急之中,自然顾不得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说话、做事的方法难免就有些欠妥当。再说,她常年在国外打工,对孩子的情况不甚了解,对孩子的关心也落实不到实处,一旦回到孩子的身边,自然很想从各方面助孩子一臂之力,想当个好妈妈。
此情景,教育者若能设身处地从家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也许就能理解家长。因此,当面对家长“冷言冷语”发牢骚的时候,教育者不妨微笑着侧耳倾听,想之所想、急之所急。这种家校沟通的角色置换法,能让教育者很快找到家校沟通的切入口,找到教育问题所在,对促进彼此间的理解与有效沟通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家校协作,必须在彼此平等的基础上携手并进,学校教育引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协同学校教育,教师并非“高高在上的教育权威”。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如果学校教育不能获得家长的理解、认同及配合,是很难结出甜美的硕果的。因此,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教育者谦逊的态度尤为重要。
当家长对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水平产生怀疑时,我们不妨笑着向她请教:“看来,您也是一位很关心孩子教育的家长,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孩子的进步而努力。那么,我们是同一个战壕里的盟友。您觉得,您的孩子更适合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呢,我们一起来商讨一下。”当教师放下身段,谦逊地以倾听者的姿态与家长共同探讨时,相信这份尊重在抵达家长的心灵时,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馈给教师。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班主任老师是各方教育力量的统领者,在这样的情境中,当老师用谦逊的态度面对家长时,可谓一举三得:一得是让家长了解你的责任心,对家长的尊重以及对孩子的重视,从而消除或缓和彼此间的对立情绪;二得是有利于对家校双方的教育优势进行整合,找到一条双方比较认可的,而且能适合个性教育的道路;三得是使家、校双方真正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家长,家长无论是家庭背景、知识水平,还是情感、品行、生活阅历等各方面都千差万别。如何应对各色各样的家长,实现个性化的有效沟通,真正促进孩子的成长呢?学习,终身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学习教育专业技能以及与家长沟通的基本技能,促使家长更好地理解、协助班主任工作,推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并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学习学生发展指导技能,懂得规划孩子学习之路,推动学生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健康、快乐成长;需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懂得孩子在各个成长阶段容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能够用专业知识指导家长,形成家校联盟,用专业教育手段进行化解,使得孩子顺利通过成长中的各个险要关卡;还要学习教育和沟通谋略,育人治心,有些突发事件并非通过讲道理能解决的,有时往往一句充满智慧的话语或一个看似无心的举动,恰恰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因此,要想胜任班主任工作,学习是基本准则,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同行、家长学习,甚至为了知彼知己,不耻下问——向学生请教,可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总之,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反复研究,才能解锁出“教育艺术”的真谛。
通过学习,学会“吾日三省吾身”;通过学习,让自己成长起来,成熟起来,更加自信。这样,学生及家长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信服你,教师的威信才能真正树立起来。当彼此间拥有了更多的心灵沟通及情感共鸣,家校沟通才会少一点阴霾,教育合作的天空才会多一些阳光。
包容,就是给予人机会,反过来也是给自己机会——凝聚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去实现更大的目标。正如《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为了创建强大的蜀国,欲与当地人建立统一战线,故对孟获“七擒七纵”,最终使对方心悦诚服,化敌为友,心甘情愿地与诸葛亮一道扛起治理国家的重任。教育之道亦是如此,懂得包容,让教育之路更宽广。
如何取得家长全力有效地配合呢?首先认清一个事实——各异:家长,由于家庭背景、知识水平、生活及创业经历、性格特征等各不相同,即使遇到相同的事情,不同的家长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态度。故而,建立教育统一战线并非易事。因此,作为老师,要像诸葛亮一样用一颗包容的心,用智慧,获得家长的理解、信任和全力配合。其次坚信一个事实——共同:家长与你的教育目的一样,都是“让孩子获得长足长效的进步。”尽管有时家长言行举止过激过头,本性不是恶。最后把握一个事实——教育问题的核心就是孩子的问题,究其根源就是父母的影子。因此要想破解孩子问题,必须破解父母。俗话说得好“解铃还须系铃人”。通过包容,正确地理解和引导家长,做一个真正的智慧教育者。归根结底,包容就是解开羁绊心灵的枷锁,与家长联结牢固强大的教育统一战线,让教育工作变得更加轻松有效。
通过家校合力,努力构建出最美最坚固的教育“三角”——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撑孩子,让孩子们自信、快乐、步伐坚定地朝着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