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民歌中的红色民歌研究

2020-12-05 00:08彭雯静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民歌革命红色

陆 伟 彭雯静

(1.合肥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2.合肥市第三十二中 安徽 合肥 230051)

皖西位于大别山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催生了皖西独具一格的区域文化,而皖西民歌则是皖西区域文化的代表。[1]皖西民歌,也称大别山民歌,已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皖西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丰富、完善。其中,红色民歌是皖西民歌在革命战争时期的产物,在皖西民歌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价值。

一、皖西民歌中红色民歌的历史背景

皖西红色民歌是皖西民歌在革命战争时期的新发展。皖西红色民歌的历史背景主要有两点。

首先,皖西悠久的民歌文化。皖西是非常重要的交通节点,在衔接东西、贯穿南北中发挥着独特的交通作用,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重要的交通区位,使得皖西民歌艺术非常发达,并出现了慢赶牛、挣颈红两种极具地区特色的民歌样式。悠久的民歌文化为皖西红色民歌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文化基础;

其次,皖西在革命事业发展中的独特地位。皖西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特别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皖西被开辟为鄂豫皖根据地,在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皖西有关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为数甚多,如立夏节起义、红32 师建立等,这些均为皖西红色民歌的创作提供了素材。[2]

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皖西红色民歌的创作可以分为三大阶段,第一是土地革命前。早在清末,皖西便是革命重地,以陈玉成为代表的太平天国将领与腐朽的清政府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埋下了革命的火种;第二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皖西被开辟为革命根据地,区、乡苏维埃政府纷纷建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皖西革命文化日益浓厚,涌现了大量红色民歌;第三、土地革命战争后。皖西人民创作了一批反映抗日与解放战争的红色民歌。

二、皖西民歌中红色民歌的创作方式与艺术特征

创作的角度来看,皖西红色民歌的创作方式主要有三种:

首先,在原有民歌基础上改编。[3]作为皖西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皖西红色民歌与其他民歌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当一部分红色民歌的旋律直接来源于皖西地区原有的歌谣,在既有旋律的基础上加入具有红色意义的歌词。人民群众对歌谣的旋律早已耳熟能详,改编而来的红色民歌自然更易为人民群众接受,普及度非常高。比如《工农兵歌》的旋律便来自民间小调“秋香调”,而《红军胜利歌》则改编自皖西广为流行的《苏武牧羊》;

其次,改编自外来曲调。苏家埠战役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入鼎盛期,皖西军民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同时,也引入了许多具有革命意义的外来歌曲,最为主要的便是苏联歌曲。为了扩大革命歌曲的影响力,皖西军民对外来革命歌曲重新填词,形成了外来旋律加本土歌词的创作方式,比如《工农兵反日歌》的旋律便源自苏联经典歌曲《劳动颂》。尽管均属于“依曲填词”的范畴,改编自外来曲调的红色民歌与改编自民歌的红色民歌有一定的差异性,前者旋律为西洋的大小调系统,后者则为传统的五声调式,在审美效果上大为不同;

再次,是原创。在皖西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中,同样涌现了大量原创红色民歌。原创红色民歌的主体多为根据地的军民大众,他们没有受到系统的音乐教育,文化水平也不高,这使得原创红色民歌具有简单质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特点,且歌词也以皖西地区的方言土语为主,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有《庆祝成立工农民主政府》。

皖西红色民歌是皖西儿女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创作的,具有皖西地域特色的民歌,承载了皖西人民的革命记忆和革命精神。

皖西红色民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从题材层面而言,皖西红色民歌的题材极为丰富,既有反映革命斗争时期皖西革命根据地领导人光辉事迹的,也有表现革命根据地军民鱼水情的,更有表现皖西儿女痛恨旧社会,期待新社会的革命理想的。《大家要平等》是皖西红色民歌的代表作品,歌词写到“要想得翻身,快去当红军,打倒地主和劣绅,大家都平等”。

丰富的题材使得皖西红色民歌在我国红色民歌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成为皖西红色文化的主要代表。[4]从结构层面而言,皖西红色民歌与其他民歌相似,均比较自由,无固定形式的结构框架。同时,受皖西传统民歌的影响,皖西红色民歌也比较注重歌曲结构的对称平衡,特别是小节的数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以四小节、八小节等偶数小节居多。自由而又对称的结构使得皖西民歌更易在传播中被大众所接受,有效地扩大了皖西民歌的社会影响力,成为革命宣传的重要资源。从情感层面而言,皖西红色民歌具有情感真挚、充沛的特点,表现了皖西人民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皖西红色民歌虽然不事雕琢,但却以简单的旋律、质朴的歌词,传递出深沉、持续的情感。

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大量革命志士英勇就义。《革命鲜花用血浇》中唱到“真金不怕烈火烧,革命不怕坐监牢,砍头只当风吹帽,革命鲜花用血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皖西儿女。

三、皖西民歌中红色民歌的传承与开发对策

当前,皖西红色民歌出现了传承困境。皖西红色民歌形成于革命战争时期,当前的时代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皖西红色民歌的传承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西方文化大量传入我国,青年群体对西方文化的兴趣远远高于红色文化,这也影响了皖西红色民歌的传承。[6]

对此,要做好皖西红色民歌的保护工作。首先,加大皖西红色民歌的社区推广力度。皖西红色民歌,不仅具有艺术的价值,也具有文化的价值,是社区教育与文化娱乐的重要资源。因此,应该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中推广皖西红色民歌,如在广场舞中推广,丰富广场舞的音乐形态,提高广场舞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其次,创新推广方式。要利用好各类网络平台工具,重点发挥好抖音短视频平台的作用。作为风靡海内外的短视频平台,抖音有着庞大的用户基础,同时,抖音短视频的平台属性为皖西红色民歌的展现与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可以将融革命故事与音乐文化于一体的视频上传到抖音平台中,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

皖西红色民歌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与革命教育价值,[7]在青少年的成长、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将皖西红色民歌融入到学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皖西红色民歌的融入,丰富了学校音乐教育的资源,也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融入学校教育也创新了皖西红色民歌的传承方式,对皖西红色民歌更好地传承具有积极意义。[8]

因此,学校应该成为皖西红色民歌的推广重地,六安市学校在开展音乐教育的时候,要开设皖西民歌音乐课程,而在皖西民歌音乐教材的编写中,则要以专章的形式凸显红色民歌的重要地位,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习皖西红色民歌。皖西红色民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在学校开展皖西红色民歌教学能够充分发挥皖西红色民歌的价值。学校一方面要加强皖西红色民歌教学资源的开发,结合地区红色民歌的分布与类型,凸显皖西红色民歌的区域特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皖西红色民歌社团的培育工作,发挥好第二课堂在学生皖西红色民歌学习中的价值。

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我国旅游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9 年,我国旅游总收入6.63 万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业对GDP 的综合贡献逼近11 万亿元,占GDP 比重11.05%。文旅融合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安徽作为文化大省、旅游大省,正着力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机制建设。在2019 年召开的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长袁华强调“各地要结合实际,找准放大优势,努力为文旅融合发展探寻路径、创造经验、提供借鉴。”

六安地处大别山区,文化资源、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且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间有着天然的耦合性,最为典型的便是大别山民歌,既是文化资源,也和大别山旅游紧密相关。对此,需要从以下两点出发,将皖西红色民歌融入到旅游发展中。首先,在旅游中增加皖西红色民歌的元素。比如仿照桂林的《印象刘三姐》,制作红歌演出节目;其次,开发具有旅游意义的文化节。立足皖西丰富的红色民歌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红歌节。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门类,在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以独立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行业,如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演出、策划、娱乐等;三是为其他商品、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

对六安市而言,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发展态势最佳。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增长,而文化服务行业则是当前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点行业,另一方面,六安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特别是以皖西红色民歌为代表的民歌文化,有着很高的表演价值,产业开发潜力巨大。因此,六安市在皖西红色民歌的开发中要以文化服务行业为发展的重点,合理引导资源向文化服务行业流动,通过顶层设计加政策扶持的形式,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演出团体,产业开发同样要做好产业链条的延伸工作,以文化产业为主导,向旅游产业等延伸,实现协同发展的目标。

结 语

在皖西独特的自然环境与社会历史的共同作用下,皖西形成了艺术特色鲜明的民歌艺术,而红色民歌则是皖西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皖西红色民歌蕴藏着重要的经济、文化、教育价值,开发空间极为广阔。因此,必须做好皖西民歌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最大限度发挥皖西民歌的价值。

猜你喜欢
民歌革命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中国的出行革命
追忆红色浪漫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