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敏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语文核心素养”可以分为“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修养”这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首先把语言能力放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语言能力的提升源于积累,重在语感的培养,落实在运用。
关键词:语文素养;语言能力;听说读写;积累;语感;运用
引言:
2017年《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部分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修养”这四个维度,和《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既一脉相承又更加简洁明确。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注重平时的日积月累,但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和检验学生语文学习程度无外乎就应该秉承这四个维度。
这四个维度首先把语言能力放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
在人的各种智力中,语言智力被列为第一种智力。事实表明:语言在人的一生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人们发展智力和社交能力的核心因素。语言能力一般被认定为“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四方面缺一不可,“听说”一部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接受语言信息,与不同的对象沟通交流,在不同场合的语言表达;一部分源于课堂中听老师的讲课,并能口头表达自己的见解与观点,两种能力相辅相成。读和写的能力最主要就是在课堂上跟随老师的引导掌握方法,并在课外大量阅读,练习写作,提升能力。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就反复强调: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任务是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知识的积累;更加重要的任務是形成、提升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而语言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人们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技能。语言能力的提升一定源于积累,重在语感的培养,落实在运用。
一、积累语言
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过程,是在语文课上,在语文教材的课文和阅读的书籍中,帮助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大量积累。因为语文学习的核心圈,其内核是语言层次,这个层次的语文,较多关注词汇、句子、修辞、语法等,因而老师要刻意在平时的教学中设计多种课型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积累更多的雅词、佳句、精美段落。包括积累文言词语,古诗文中的经典和现代文作品中的精华,成语的积累,随文讲解相关修辞、句式、段式及语法的知识,让这些知识有了语言环境的依托,而语文知识的讲解也使学生明白所积累的词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美在哪里,与普通语言的区别在哪里,今后如何去运用。
除此之外语言积累还应包括生活化的语言和应用类的语言,如各种公文写作、调查报告、演讲词、辩论词、开场白等的规范格式及规范专业术语,这些也需要学生通过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去把握不同类型的语言。
二、培养语感
语言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语感的训练,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通过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文字信息的训练,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语感的培养主要靠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听是非常有效的接受语言信息的一种途径,包括听各种场合,各种情境下的语言表达,比如听演讲、听新闻、听评书、听讲座等,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上通过反复朗读、背诵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口读耳听,让大量语言存于脑中,久而久之化为语言素材库,是直接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是在语感习得过程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一个最有效的言语实践方式,更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必经之路。
囿于时间和场合的限制,学生朗读的内容毕竟有限,大量的语言积累、语感培养更需要多读书来获取,通过读不同类型、不同语体、不同风格的文字去感悟领会不同的语言,并且在需要表达和写作时,才有源头活水来。欧阳修谈写作时曾说:“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杨绛小时候向父亲杨荫杭请教写作的秘诀,她父亲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阅读还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潜质和阅读潜质,能够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潜质,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忙。一本好书,也足以影响人的一生,一个学生如果培养了终身阅读的习惯,可以说是打好了人生的底色。
叶圣陶先生还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教学实践显示,对于一些深奥的或情深意厚的文字,仅靠单纯读背,学生往往难以达到深刻的理解,要体验蕴藏其中的感情和道理,还须让学生将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在脑海里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学生如能运用形象思维展开想象,借助生活体验将所接触的文字转化成可以理解的、可以深入人心的内容。训练语感非常有助于学生在遇到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时能快速把握内容,加强理解,领悟文字的精髓。
三、运用语言
语言能力是指掌握语言的能力,发展的好不好、强不强,只有在运用时最能检验,学习语文,最终是运用于学习和生活,体现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运用能力,其中听的能力不容忽视。据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人们各种交往的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6%,由此看来,一个人倾听的能力,直接影响他的学习能力与社交能力,只有养成好的倾听习惯,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上听懂并理解老师的讲课,才能掌握大量的知识。其次是说的能力,因为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好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必备能力,美国医药学会的前会长大卫·奥门博士曾经说过,我们应该尽力培养出一种能力,让别人能够进入我们的脑海和心灵,能够在别人面前、在人群当中、在大众之前清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念传递给别人。所以检验学生说的能力要看他是否用词准确丰富,是否连贯流畅,是否逻辑清晰,是否有感染力,是否让别人听懂。
一个学生的阅读量大直接体现在他的言谈举止,体现在他分析问题的角度与深度,体现在他儒雅的气质,在语文阅读和写作上,游刃有余。读书也不是学生的专利,成年人也应该博览群书,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如果经常阅读,不仅能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也会提高思维方式、社交能力、培养性情。这种习惯与能力就应该从学生时代开始培养。
古往今来,写作历来是用于考查人的思维能力和检验人的德才表现的最有效手段。写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体现在所写是否符合语体特点,用词是否准确,思路是否清晰,意思是否明确,是否真切地表情达意,而运用于将来工作体现在写出调查报告、写总结、写论文、写公文、写材料等的能力,具体来说有通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公文写作能力,有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文化修养与文化素质,展现其应有的工作能力。
语言能力如此重要,因而对于语文教师就应该将大量时间与教学策略用于研究如何奠定并发展学生良好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致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