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诚
摘 要: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存在一些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搬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有利于降低学生学习负担,让学生更加有学习动力,同时也可以很快速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与数学学习思维。因此教师需要对此加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数形结合的解题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信息技术;结合书本;启发思考
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就是学生在解数学几何问题的时候,将题目中的几何图形转化成可以进行计算的代数关系,或者将题目中的代数关系转化成容易理解的几何图像。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极大地拓宽解题思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本文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形结合思维的培养策略,希望对广大师生产生启发和思考。
一、采用信息技术方法
让小学阶段的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具有一定的困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采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可以让数形结合教学更加简单。教师在课前提前制作好相关课件,将课程当中重点难点着重突出,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当中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到自己本节课所要学习到的内容,这样对于学生学习效率具有一定的保障。采用信息技术的方法能够极大地方便教师开展教学,有利于教師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因此教师应当对此种方法加以利用,以更好更快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例如,在讲授“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一节课的时候,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看懂图形,但是从图形当中转化成代数就有些困难。所以在课前根据这节课的内容我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课件在课堂上放映,学生观看了我放映的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了解了表格中的数据可以转化成条形统计图,同样地条形统计图也可以转化成表格里面的数据。这样学生知道了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看统计图的时候也更加的直观。因此,采用信息技术的方法,能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加以显现,有利于学生数形结合思维的培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应当不断地对信息技术加以利用,使其辅助教学。
二、结合书本优秀例题
教师在讲授题目的过程当中应当具有针对性。教师若想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采用合适的题目进行讲解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课本上的优秀例题是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重点,若对此加以讲授让学生深入地进行理解,学生就能在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中掌握解题方法。通过题目学生可以树立起数与形的转化思想,得以灵活地把图形与代数相互转化,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加强思考能力,突破解题方法的关键。在具体的题目当中有时候代数更加简便,有时几何更加直观,学生若能灵活运用数形结合将对自己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帮助。
例如,在讲授“图形与几何”这一节课的时候,我带着学生学习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同时复习了有关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在这一过程中,我告诉学生:“我们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时候是用计算的方法,这就启示我们解决图形问题的时候可以用算术的方法加以解决,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一种数学思维——数形结合,我们根据书本上87页的填空题,可以很容易地体会到这种做题方法。”学生通过我的讲解,结合书本上的例题对数形结合这一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三、启发学生联系思考
在现代教学的背景下,教师应当采取各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性,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做学习的主人翁,学生才会有自主学习的概念,学习的效果大大提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解题方法,更加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启发学生在实际的题目当中进行联系与思考。小学生学习方法还未形成,思考问题的角度单一,若能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过程也会更加地顺利。
例如,在讲解“圆”这一节课的时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圆形都非常熟悉,但是有关数学方面对圆的性质的表述却需要学习,所以在这节课当中我给学生介绍了画圆的方法并且让学生利用圆规自己画圆,然后我介绍了半径的概念,学生知道了半径与圆心的位置可以准确地画出来一个圆。在这个时候,我启发学生:“圆是一个图形,圆心的位置和半径却可以用代数表示,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学生根据我提出的问题开始思考。然后我启发学生:“这就说明图形与代数之间具有联系。我们利用这种联系可以轻松地解出一些题目,用数学的方法说就是数形结合。”通过这样的启发,学生能对数形结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总体来讲,数形结合思维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数学思维之一,学生对此思维加以合理的运用,可以让学习更加的轻松,解题过程更加简单,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与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适当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给学生的学习成长带来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进录.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2).
[2]李文玲.“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