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志庆
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形成‘讲授—内化—讨论’的教学模式。”①该理念提出以后,立即引起各大高校以及一些中小学的关注,并积极引进课堂教学,取得了不错的反响。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线教学由原来的辅助学习方式,一下子变成大中小学主要的教学方式。经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与长时间的教学磨合,在线教学的实践和教学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这种背景下,在线教育又一次成为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
疫情过后,课堂教学又必将替代在线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那么,如何充分利用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积累的宝贵教学成果,是值得教学工作者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将对分课堂引入课堂教学,再充分利用在线教学的优势,产生出“1+1>2”的教学效果。简单地说就是形成“在线—教授—内化—讨论”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学习效率的提升。在上课之前,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布置先导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学习熟悉本次课程的大致内容,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收集问题,然后在教师进行课堂讲授时看这些问题老师是否讲到,若没有讲到可在对分课堂的自主学习时间向老师或者同学提问。自主学习阶段分为两个部分,可以自己通过线上平台再进行巩固学习,也可以通过互助小组进行讨论学习,学习过程按照张新成教授提出的“帮帮我”“亮闪闪”“考考你”等环节来进行,两种方式自由选择,更能激发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讲授的时候一定要精讲留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笔者在研究“对分课堂+在线教学”融合的实际效果时,进行了充分的教学实践探索。本次教学实践研究主要针对艺术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展开,将本校2017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4个班184名学生分为两个实验样本进行学习数据收集。2017级广播电视编导1班和2班开展“在线教学+对分课堂”融合式教学,而2017级广播电视编导3班和4班则延续之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电视纪录片创作”“影视特效制作”这两门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实验课程,“电视纪录片创作”是理论课,“影视特效制作”是实践课,对两种类型的课程进行研究,数据更科学,更有参考价值。
学期课程结束前,教师对2017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4个班的学习效果进行比较分析,1班和2班采用的是“对分课堂+线上教学”的教学模式,两个班共96名学生,对这9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71%的学生对本次教学改革及教学模式基本满意,22%认为有一些帮助,3%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就整体情况而言,也就是说,93%的人认为该教学模式是有用的。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本次教学改革总体上是成功的,有推广价值。为了进一步检验该教学模式的实际学习效果,课题组针对2017级广播电视编导4个班学生进行期末测试,采用统考的形式,收集考试数据。“电视纪录片创作”采用试卷形式进行考试,“影视特效制作”采用上机操作的形式,考试结果如表1。
表1
以上表格的统计数据显示,进行“对分课堂+线上教学”的1班和2班平均分为84分左右,而沿用以往传统教学的班级平均分数则在73分左右,差距明显。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采用新的教学模式确实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笔者还对4个班参加各类专业比赛的人数及获奖情况进行了统计:参加“对分课堂+线上教学”教学改革的班级,参加比赛的有51人次,超过总人数的一半,并且有16人次获得奖项;没有采用新的教学模式的班级跟以前一样,参加比赛不是很积极,只有16人次参加比赛,只有2人次获得奖项。数据显示,采用新教学模式的班级学生参赛积极性更高,创作热情也更高,这有赖于他们平时学习上讨论交流时间比较多,同学之间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更强,更容易组队参加比赛。
新的教学改革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该教学模式如何形成常态化教学机制,也就是让各个教学环节形成高效的良性循环。
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快速适应在线教学,主要是因为疫情期间确实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在线学习的习惯,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还是有一定的欠缺。对此,除了要对在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调整,学生自身也应该积极适应这种学习模式,打破之前的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需要进一步加大自主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以此来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仅仅依靠教学监督。另外,考核评价体系需要突出过程性考核,提升自主学习成果的成绩占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
另外一个关键问题是教师对新模式的适应性问题。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教学主导者变成教学辅导者。这具体体现为在讲授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机械地灌输知识。在学生内化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成为评价者;在学生讨论学习时,教师要成为组织者。这些形式表面看起来教师是减负了,实际上并非如此,教师要准备大量资料,思考如何启发学生,还要录制和设计线上教学内容,教学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部分教师认为准备一堂线上线下的教学课程要付出双倍的时间和精力,长此以往会出现疲态,不利于新模式的常态化发展。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教师应摒弃惰性思想,勇于挑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另一方面,教学模式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可以尝试让学生也成为助理讲师,也来上课,形成良好的交流学习氛围。根据美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提出的学习理论,要想更好地学习一种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想象自己要把这个知识传授给他人。因此,在课堂自主学习部分抽出一定的时间,让部分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自己设计讲授内容和形式,并公开讲课,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一定程度减轻教师的负担。除此之外,教学内容要精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讲得太多太难,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压力太大,教师负担也轻一些。教师的课堂参与度要根据学生表现出的状态进行实时调整,若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状态,教师大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实时监督即可,松弛结合,不必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考评体系的建立也很关键。不管是新的模式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考评体系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环节,笼统的打分方式已经不太适合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更看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不能简单地以一个分数替代,应该有细致的评价,重点在建议,尽量用分级制替代分数。“要突出动态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避免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要注意保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付出的努力要给予肯定,并给出相关的学习建议;对于不认真的学生,也要时刻关注,端正其学习态度,使其真正进入课程的学习②。
对分课堂与在线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整个模式的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目的是使其能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时间”提升学习的自主意识,从而保证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上应该积极打破传统思维,积极跟学生进行交流,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另外,教师要保持持久的改革意识,“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行为规范,它是根据环境不断变化和成长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可能进一步完善,也可能被时代所淘汰,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更没有适用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③。教师要时刻保持进取心,不断尝试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只有将学习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作为同等重要的教学目标,才能激发学生努力成为一个懂得如何学习的终身学习者。
注释:
①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05):5-10.
②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653-658.
③孔祥宇,许可.目前两种流行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基于SPOC式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J].教学与管理,2018(27):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