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0-12-04 10:40邱宝琴孙永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26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住院病情

邱宝琴 孙永超

(1、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福建厦门361022;2、厦门市海沧区妇幼保健院,福建厦门361026)

急性心肌梗死为心血管科多发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狭窄或者闭塞造成心肌供血中断而引发,临床症状表现为心衰、胸骨后疼痛以及濒死感等,病发突然且进展迅速,患者面临的残疾风险及死亡风险均较高,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抑制病情进展、保障其生命安全,而急诊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对救治效果可产生直接影响[1]。本次研究将对比和观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救治效果,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78例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标准:根据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确诊病情;所选患者无听力障碍或者语言表达障碍并自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或者认知功能障碍者;并发全身免疫性疾病者[2]。所纳入对象经系统随机化法分成两组,参照组(n=39)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54.56±6.09)岁,梗死部位如下:下后壁及广泛前壁14例、前间壁15例、高侧壁10例,试验组(n=39)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29-82岁,平均年龄(53.57±5.32)岁,下后壁及广泛前壁12例、前间壁16例、高侧壁11例。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死部位、年龄等基本资料存在可比性,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为参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急诊护理流程,首先由医生评估患者病情,护理人员遵医嘱进行急救护理,对患者加强心电监护、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路,为患者提供血常规检查、吸氧支持等。试验组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体措施如下:

(1)成立急诊护理小组。科室护士长负责挑选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资历较高且具有较强责任意识和观念的成员组成急诊护理小组,通过小组讨论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等形式开启头脑风暴,汇总和分析急诊护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和优化措施,不断完善急诊护理流程,推动救治过程顺利推进,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采用首次接诊责任制及等级责任制,根据科室实际情况以及护理工作量、工作任务等拟定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路径,确保各个环节无缝衔接。

(2)对小组成员加强培训。护士长负责定期邀请急诊科及心脏科专家等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培训,内容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理论知识、模拟培训、急救技能等,培训后进行考核,鼓励和督促小组成员及时根据考核结果查漏补缺,弥补理论知识短板,提高操作技能水平[3]。

(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①优化院前抢救流程。急诊科接到急诊电话后必须迅速出诊,时间应控制在5min内,出诊人员必须明确自身职责并做好本职工作,如准备急救药品、调试仪器设备等,确保到达事发现场后各项急救工作可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到达现场后立即为患者提供吸氧,有助于使其疼痛症状得到缓解,严密监控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并遵医嘱为患者用药。转运过程中确保患者保持平卧位,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影响其正常呼吸。评估患者心肌疼痛等级并做好除颤、气管插管等救治措施,临床医生应于转运途中初步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急诊科待命医生以便提前做好救治准备[4]。②优化急诊接诊流程。入院后立即进行病情评估(<5min),尽快明确病情以便进行分诊治疗,为患者提供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等检查,病情确诊后立即进入下一步急救流程。③优化介入手术流程。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做好过敏试验以及备皮等工作,为按着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稳定其情绪,避免其恐惧感、焦虑感影响救治效果,坚定其战胜疾病的信念[5]。④优化信息传递流程。保持信息传递畅通,确保交接工作过程中信息无误,医护人员必须准确及时记录有关救治以及用药的关键性信息,以便医护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救治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及病情控制效果。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急救效率,包括记录两组患者分诊评估用时、静脉采血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以及救治时间,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2)统计两组栓塞、心室壁瘤以及心绞痛等常见并发症以及死亡情况,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以率表示正态分布计数资料,以±s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应用χ2、t检验符合正态性检验及方差数据资料,应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急救效率及住院时间

试验组急救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比较两组急救效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试验组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参照组低(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比较两组急救效率及住院时间(±s)

表1 比较两组急救效率及住院时间(±s)

组别参照组(n=39)试验组(n=39)t值P值分诊评估用时(min)3.42±0.59 1.08±0.62 3.291<0.05静脉采血时间(min)8.64±2.09 4.25±1.76 5.237<0.05急诊室停留时间(min)12.24±1.09 7.57±0.96 6.013<0.05救治时间(min)58.52±4.59 40.26±4.47 7.382<0.05住院时间(d)13.02±5.04 10.13±4.98 3.204<0.05

表2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初期死亡率较高,提高救治效率、保证救治效果,能够为患者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提供重要保障。心律失常为心肌梗死患者重要致死原因,但是常规急救护理模式为护理人员遵医嘱准备各项救治工作,护理目标不明确,护理流程较为混乱,而且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及水平等也存在较大差异,难以保证护理质量和救治效率,无法及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病情控制措施。

此次研究中,试验组急救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确保医护人员分工明确,可推动转运、急诊以及救治过程,顺利进行,能够显著缩短救治时间,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可大大提高救治成功率[6]。

综上所述,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显著提高救治效率,可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住院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