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坛丘小学 周 锦
“小先生制”是指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是实现普及教育的重要力量,“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体现了这一特点。吴江区大力推进课堂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在这一改革背景下,结合我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困难,寻突破口,解放师生,让儿童“活”出应有的色彩,获得更好的生命成长,“小先生制”便是一种更适合的尝试。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知识的“接受者”与“传授者”之间进行体验,找到“小先生”的角色体验感,激发参与热情,寻找适合的切入点,为人人争做、学做“小先生”营造氛围。
基于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需要,对有创新思维和组织能力的学生,教师及时推荐“创新型小先生”。比如:在玩“大渔网”游戏的时候,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我让学生来创新游戏玩法。鼓励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增加捕鱼手的人数,让鱼儿更有挑战性”“在鱼池边上画一个圈,跑累的‘鱼’可以短暂休息、加以保护”“捕到的鱼存放在自己的筐里”“可以与‘冰冻爆炸’游戏相结合”……老师推荐贡献智慧的同学担任“小先生”,带领大家尝试新玩法,鼓励学生重新命名游戏,打上自己的烙印,让游戏成为孩子专属的“私人定制”。基于对某一教学单元的需要,教师举荐动作优秀、技术技能强的学生担任“技术型小先生”。比如:在学习队列队形(三面转法、横队、纵队走等)练习时,推荐动作优秀的“小先生”担任技术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此外,基于对教学秩序维护、课堂安全管理、场地器材布置、裁判组织、活动策划等需要,老师举荐适合的学生担任“管理型小先生”,让学生体验更多的角色。
“三人行,必有我师。”鼓励学生善于发现自己身边的“小先生”,并大方举荐。
比如:在学习双脚交换跳绳时,刚开始有很多学生掌握技术困难,我让学生自主推荐“小先生”,自主选择“小先生”,组成学习团队,在课上、课后勤加练习,提前完成教学任务。再比如:在推选大课间领操员的时候,有的孩子明明动作很优美,但是因胆怯等原因,不敢担此重任,而通过伙伴推荐,把他推向舞台中央,并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他也能欣然接受。
伙伴举荐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辨别能力、举荐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学会欣赏伙伴、接纳伙伴,让更多有能力的“小先生”被发现,被信任。被推荐的“小先生”认识到自己必须具备一定的运动特长,与同伙伴友好相处,在同学中渐渐树起威信。
教师创造机会,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自荐,并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知道敢于自荐是自信、有胆识、敢于担当、乐于分享的表现。在《三字经》课间操单元教学开始前一周,我告知学生,这套操的组织教学将聘请多个“小先生”来完成。我将视频发给学生,鼓励学生先尝试自学,也可以寻求他人帮助,找到自己最擅长的动作环节。在开展单元教学时,“小先生们”踊跃报名,在接受全班同学的考核后,每节动作产生了“小先生”,他们一丝不苟地示范,讲解,或羞涩、或老练。此刻,老师好似成了“旁观者”,有更多的精力去观察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及时纠错指导,把控课堂。这些“小先生”足够敬业,在课后,还追着“学困生”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指导动作。就这样,《三字经》课间操比预计少用了两课时,而且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动作掌握效果比同年级其他班级好很多。
同样的方法在篮球、足球、前滚翻和后滚翻等单元教学中尝试,也取得了高质量的效果,让学得快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吃得好”,也能让学习慢的学生“吃得饱”。
“小先生制”这一教学创新的尝试,让学生从原先被动的“学”到积极主动的“教”,从老师叫我学到我要认真学的转变,给了学生更自由、更大的空间,这对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激发挑战心理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也为伙伴之间构建“学习共同体”奠定了基础。
“私人定制”式学习共同体即由一名“小先生”跟踪指导一名学生,集中力量一对一,让学习在课堂、课后都可以发生。这种私人定制式学习共同体角色相对固定,目标单一,操作方便,适用于学习难度大、技术掌握时间长或者个别学习能力较弱的情况。比如:在教学双脚交换跳绳的技术动作时,对学生的协调性、跳跃能力、手腕力量和灵活性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些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需要多一些时间的练习和督促,更需要伙伴的陪伴和鼓 励。这样持续的跟踪学习指导,缩短了学生技术掌握的时间提升了跳绳成绩。
“多对一”是指可以由两名或多名以上的“小先生”结对一名学生,小先生共同体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特长和技能。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小先生们”也是一个共同体,要目标一致、相互合作,各自发挥特长,对受教者进行帮扶。例如:在《幸福排舞》教学过程中,对于协调能力差、接受能力弱的学生,请“小先生们”自行选择帮扶对象,组成学习联盟。小先生们各自发挥特长,有专门负责动作示范的,有专门讲解动作要领的,还有专人观察纠错,专人观察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被帮扶的学生感受到伙伴的帮助和鼓励,更容易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加快对动作的理解,建立肌肉记忆,增强学习的自信。
领袖式学习共同体即由一位“小先生”与多名学生组建成学习共同体。要求“小先生”的个人能力比较强,是团队的灵魂人物。例如:在《投沙包》单元教学中,我让同学们研究不同的投掷方法,有想法有能力的“先生”组成自己的研究团队,着重一个方向进行创新玩,我们惊喜地看到以下变化:改变速度(出手距离)——从原地到助跑;改变方向——正面、侧向、背向、胯下等;改变姿势——站姿、跪姿、蹲着、趴着;改变方位:低投、平投、高抛;改变组织形式——在互动游戏中“你投我接”等;改变投掷物——沙包、实心球、纸球、棒子、瓶子、绳子等等,真可谓是百花齐放,创意无限。
在成果汇报中,“评委先生”和“大众评审(学生)”评选出最具“趣味性、游戏性、技术性、创新性、多样性、力量性、技巧性”等成果奖,形成了一整套班本化《投掷》单元教学创新内容,既完成了国家课程的教学,又丰富了单元内容和形式。
“衍生型”学习共同体即由多名“小先生”和多名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内部,经过技术考评过关的学生可以升级为“先生”,“先生”也会因为各种原因降为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多变性。比如:在《前滚翻》单元教学时,各学习共同体间先生的角色有:讲师、助教、安全管理、评价考核等先生角色。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让技术易学、易练、易掌握,团队群策群力,各显身手。有的学习团队提炼关键字:合、并、蹲、撑、团、压、立、展,简化动作要领;有的团队创编儿歌:一蹲二撑三低头,四蹬五推六抱紧,七伸八收九稳住,十全十美展英姿;也有的团队采用保护帮助形式,给伙伴营造安全温暖的学习氛围。在练习中,技术过关、动作优美的同学经团队考核后升级为“先生”,可团队留任或推荐到其他团队担任“小先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从天性上来说,儿童就是探索者。”好奇、探究是儿童的天性。蒙台梭利也说:“儿童是上帝的派来的密探。”儿童将真实与联想、现实与超越、个体与伙伴联结起来,这样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是快乐的、是开放的、是有效的。
仔细观察各团体的教学方式,“小先生”们使出浑身解数,花样百出,小伙伴们对新上任的“小先生”也能言听计从、服服帖帖,个个卯足了劲。有些小团队里进行了成员比赛,能当选为“小先生”的同学胜利感、自豪感溢于言表,体会到团队合作学习的幸福,也激发了儿童为团队付出的热情。有的团队之间还自行组织挑战比赛,比比哪组最厉害。学生们的集体荣誉很强,获胜的团队异常兴奋,伙伴之间更加情感交融,失利的小组也能自我反省,查找问题,期待练好本领后“卷土重来”,一雪前耻。
“教”是最好的“学”,“小先生制”让课堂组织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改变了教师的“一言堂”,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动作技术的学习,更是一种有趣的、有价值、有意义、有深度的体验式学习过程,创设出更多的可能性。最为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儿童在学习与他人相处、与团队共存的过程中,对学习、对学科、对伙伴、对教师有了更好的理解和认知。而以“小先生”为主体的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不仅解放了儿童,更是解放了教师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引导、点拨、协调学习团体的学习过程,去探寻更好的适合儿童生命成长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