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叙事性文本教学的三个侧重点

2020-12-04 21:57杜朋吉江苏邳州市经济开发区戴圩中心小学
教书育人 2020年13期
关键词:叙事性人物描写林肯

杜朋吉 (江苏邳州市经济开发区戴圩中心小学)

叙事性作品指的是借助写人、记事的方法进行创作的文章,在阅读过程中要尝试探究人物形象,把握叙事过程和特点,领悟故事中蕴藏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叙事性文本的特点展开教学,促使学生深入把握叙事性作品。

一、抓住传神词语,认识人物

叙事性文本中作者常常会使用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形象。若要更好地认识作品中的人物,就要鼓励学生抓住作品中人物描写的关键性词句,品味其中的特点。若能透过词语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并体会人物的精神和思想,则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爱之链》时,学生对作品中的主人公乔依印象深刻。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抓住其中的细节描写,“当乔依帮助老妇人修车的时候,他的状态是怎样的,这样描写人物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首先找出了其中描写乔依修车的场景,发现此时的乔依十分狼狈:“他喘着粗气,清水鼻涕也流下来了,呼出的一点点热气才使脸没被冻僵。”“可是,与此对比的是老人的车子被修好了。老人满脸感激和乔依此时的狼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乔依的狼狈会不会影响他的形象呢?”学生认为:“不会,反而让人感到了乔依的无私地奉献。”这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人物描写的艺术美,虽然乔依此时的形象很丑,但是这样的人物描写却符合艺术美。

句子是最有个性,最能体现文章特点、重点的,所以要鼓励学生体会作品遣词造句的特点,获得语感,以便更好地进行阅读赏析和再创造。在指导学生把握人物细节描写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探究作者的用词,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仿写,尝试写出人物特点。

二、提炼重点部分,体会精神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抓住情节发展中的重点部分,并尝试从中挖掘出和人物精神思想有关的部分。这样学生一方面能了解作品的结构特点,另一方面也能深入挖掘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在教学《鞋匠的儿子》时,首先鼓励学生说说文章的发生、发展、结局分别是什么。学生提出:“林肯被一个参议院羞辱,这是事情的起因;林肯用自己的演讲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这是发展和高潮;最后大家被林肯所感动。”此后鼓励学生围绕其中的高潮点展开分析,说说从中能否看出林肯的精神。学生提出:“林肯用自己强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父亲的尊重,提出自己当总统无法像父亲做鞋匠一样好。最后让所有人都认识到自己的父亲是值得尊重的。”围绕重点部分进行分析,学生体会到了作品中蕴藏的精神力量。

在指导学生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首先要鼓励学生了解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其次要鼓励学生挖掘作品的高潮部分,说说剧情为何会这样发展,并思考自己若处于主人公的状态,会怎样抉择。这对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有一定的帮助。

三、联系上下内容,推敲用意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阅读作品时常常不能品味作品的深层内涵。针对这个问题,要鼓励学生尝试围绕作品的上下文加以理解,尝试推敲作品的深意。在教学中可适当地鼓励学生运用替代法、比较法进行辅助阅读,这样能促进学生展开语言的建构和应用。

在教学《三打白骨精》时,鼓励学生围绕唐僧驱赶孙悟空的描写,找出表现唐僧形象的词语,并鼓励学生思考是否能用其他词语替换,是否能颠倒顺序。学生首先依次找出了“惊、摔、不由分说、喝道、生气、无奈”等词语。此后鼓励学生思考这些词语是否符合唐僧的形象:“唐僧是一个僧人,喜怒不形于色,但是此时却惊讶得摔了下来,而且还大惊,喝问孙悟空,这是否和其形象不符合呢?”学生认为:“这样正好能体现出唐僧对孙悟空的失望,他希望孙悟空从善,但是没想到孙悟空杀了人。”学生认识到词语的使用有自己暗含的语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结合文章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理解作品的词句,促使学生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基于上下文进行积累,学生能掌握更多的词汇,在自主创作时也能让语汇更加丰富。

在指导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时,要抓住叙事性作品擅长人物描写、情节复杂多变、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组织学生展开相关的学习。促使学生把握叙事性作品的特点,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叙事性人物描写林肯
怎样构思人物描写类文章
林肯的自嘲
林肯的幽默
叙事也要人物描写
林肯航海家Nautilus加州海岸限量版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人物描写
“十七年诗歌”的叙事性分析及其诗学价值
坚守四大立场,突破叙事类文本的解读瓶颈
浅谈语文课本中不同的人物描写
亚伯拉罕·林肯:永不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