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佩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加入游戏教学方式,除了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塑造学生的团队合作大局意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和友谊,更进一步推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因此,希望诸位能够在教学中大胆尝试,不断增进对游戏教学理念的认识,打造更有趣、更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趣味;游戏教学
兴趣是学习与发展的前提要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引导,以此来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的限制,非常喜欢玩游戏。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游戏教学引入课堂中,用这种形式实现小学数学的趣味化教学。鉴于此,本文笔者就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从确定游戏教学内容目标、加强数学游戏的趣味性、借助游戏焕发学生活力、互动游戏实现教学提升四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游戏教学进行探究,期待能和各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共同学习与借鉴。
一、确定游戏教学内容目标
对于任何教学而言,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其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虽然游戏化教学方法具有多种教学优势,但教师必须认清其具有的工具性,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并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兴趣才是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在正式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的确定,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兴趣,构建课堂教学游戏,以真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数学游戏的趣味性
趣味性是游戏化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如游戏不具有游戏趣味或不符合学生的兴趣偏好,就无法发挥出游戏化教学的实际效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游戏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1)关注学生的兴趣偏好。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不能因学生的年龄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学习需求,应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拉近师生距离,以优化游戏化教学的实施效果。(2)教师应优先选取生活化的情景,创建教学游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游戏化教学模式更加生动、具体,学生可以在游戏活动中,直观地认识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抽象内容的具象化转变,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教师使用生活化的情景创建教学游戏,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游戏中收获更好的游戏学习体验。
三、借助游戏焕发学生活力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和游戏教学的组织者和创建者,在游戏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到相应的游戏活动中,并在游戲活动中观察不同学生的游戏表现,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给予其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并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整体的游戏发展进行积极的引导,以及时控制教学游戏进度,优化教学游戏的实施效果。此外,教师还应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多以肯定、鼓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游戏学习行为,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信心,鼓励学生进行学习表达和提问,在肯定学生主体话语权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主观的学习思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提高。
四、互动游戏实现教学提升
以往的家长和教师总是催促学生快学习、快写作业,别玩游戏了,殊不知游戏也能帮助学生学习与成长。游戏教学法是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一种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就要懂得灵活地运用。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大数”内容时,笔者就在课堂上进行了游戏教学。首先,笔者在卡片上写了1-100的数字,然后让学生猜猜是其中的哪一个数。由一个学生给出一个数字,由笔者告诉学生这个数和卡片上的数相比是大了,还是小了,然后再由另一个学生猜。这样逐渐地缩小数字的范围,很容易就会猜出来。这样做过实例以后,学生很喜欢玩这个游戏,也掌握了游戏的诀窍。当学生猜出来之后,笔者又在卡片上写了一个1-100万的数字,让学生来猜。如此,我们通过游戏教学,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熟练掌握了位数相同的大数的比较,感受了放缩思想的应用,进而实现了寓教于乐,是实现趣味教学的有效手段。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游戏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有比较大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反思,并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丰富游戏教学的形式,将教学任务与游戏有效结合起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逐渐具有趣味性、快乐性和参与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蔡利.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数学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156.
[2]孙丽.寓教于乐乐在学中——谈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