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丽
(甘肃省庄浪县实验小学,甘肃平凉 744600)
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教师的主体作用,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教学质量及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优秀先进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这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当前落后的教学状况。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优化和完善传统的教学方式,并强化创新意识。教师要重视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避免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心理,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数学[1]。
教师应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学需求相结合,认真规划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深入探索数学知识,让学生积极自主地研究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知识,并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以学生的需要为基本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2]。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充分展现学习热情,进而强化课堂的教学成效。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讲解难度较低的问题,当学生讲解完成后,教师再对学生所讲的内容进行优化和完善,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自己讲解的数学知识,不仅能充分凸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时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差异。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有一定的区别,教师不能打击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时,教师要多引导激励学生,按照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学生不仅在学习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其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使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尽可能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较为枯燥乏味,小学生无法深入学习。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不仅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具体,还能使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比如,教师可以先引入游戏情境,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教师如果只是进行单一的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就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教学工具如火柴棒,或运用快问快答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到学习上,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深刻的记忆,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知识,而且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这也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的合理引导,使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合作探究教学方式不是对学生放任不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教师应在讲解一定知识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并利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探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进而使合作探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允许学生出现错误。最后,教师应对问题进行整体解答,分析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方式、技巧、思路等方面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究锻炼。
教师应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因为数学源于生活,也应回归生活。教师将生活内容与教学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钟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制成视频,让学生观看。利用生活实例进行数学教学,学生可以深入感受时间的存在,并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在教学中,教师不用刻意为学生讲解时间的宝贵,学生就能够感受时间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教师不应局限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上,而应深入学生的价值观、态度、情感层面,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但在传统教学形式中,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效较差。但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为了改变这一形式,小学数学教师要创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创新性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