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值得纪念的一场伟大战争

2020-12-03 05:08齐德学
军事历史 2020年5期
关键词: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朝鲜

★齐德学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值得骄傲、值得大书特书、值得纪念的一场伟大战争。自195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直至现在,70年来,历届中共中央对这场战争都是大为肯定、高度褒扬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将这场战争称为“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国内学术界的绝大多数学者,对这场战争也是大为肯定、高度褒扬的。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的个别学者则对这场战争极力抹黑、诋毁,甚至全盘否定。这是近几十年来国内意识形态领域里,有人抹黑、诋毁、否定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的一个方面。值此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周年之际,很有必要谈谈以下几个问题:一、抗美援朝的出兵决策;二、抗美援朝战争取得的伟大胜利;三、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五、抗美援朝战争的主要启示。

一、抗美援朝的出兵决策

抗美援朝战争不是中国人民要打的,而是美国当局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战争。中共中央的抗美援朝出兵决策是1950年10月上旬被迫作出的。那么,这个决策是在什么情况下作出的,为什么决策出兵,出兵要达到什么样的战略目标?

(一)决策出兵的背景情况

第一个情况:当时中国的中心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没有进行一场战争的计划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接收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百废待举的烂摊子。到1950年5月,全国除了大陆的西藏和沿海台湾等少数岛屿外,其他地区已全部解放。这时中共中央将主要精力转用于恢复国民经济。6月6日至9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定全党全国的中心任务是,从1950年算起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争取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会议对恢复国民经济工作作了部署。

根据会议精神和部署,人民解放军的任务是:(一)以一部分部队准备进军台湾和西藏,解放全部国土。进军台湾的作战准备由华东军区第9 兵团具体担负,进军西藏的准备由西南军区第18 军担负。(二)剿灭土匪,安定地方秩序。主要是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地区的匪患还相当严重。(三)除继续作战和担负勤务的部队外,其他部队担负一定生产任务,参加国家经济建设。1949年12月5日,中央军委下发了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四)加强教育工作,提高部队文化水平。1950年8月1日,中央军委下发了在部队中实行文化教育的指示,从1951年1月1日开始部队教育以学习文化为主,用三年时间提高干部战士文化水平。(五)整编和复员工作。此时军队已达550 万人,决定在1950年内复员150 万人,这个复员工作已经开始。也就是说,人民解放军除了继续完成解放战争的任务和剿匪作战外,并没有进行其他战争的计划,更没有进行其他战争的准备。

第二个情况:中国的安全已受到严重威胁

这里需介绍一下朝鲜问题的由来和朝鲜战争的爆发。朝鲜半岛本来是一个国家,1905年被日本占领,1910年被日本吞并。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和苏联将朝鲜以北纬38 度线为界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南方由美军占领和接受日军投降,北方由苏军占领和接受日军投降。美国和苏联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反法西斯的共同利益,临时结成了同盟。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共同利益消失,美苏两国在国际事务上迅速由战争期间的同盟变为尖锐对立的斗争对手。对于如何建立和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统一的朝鲜政府,美国和苏联主张完全对立。于是,南方在美国控制下,于1948年8月15日成立了大韩民国政府,总统李承晚。北方在苏联支持下,于同年9月9日,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首相金日成。朝鲜南北两个政府互相对立,互不承认,并都宣布代表整个朝鲜。在北方政府的一再呼吁下,1948年下半年和1949年上半年,苏联军队和美国军队先后撤出朝鲜。此后,美苏两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对立和斗争就转为朝鲜南北两个政府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南北双方都主张实现半岛的统一。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为实现统一问题爆发了大规模内战。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6月26日,美国即派出驻日本的空军和海军部队支援朝鲜南方作战。同时派海军第7 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并声明支持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美军地面部队于7月1日开始空运至朝鲜南方参加作战。8月下旬开始,美国干涉朝鲜内战的空军飞机,就不断侵入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上空,轰炸扫射中国城镇、乡村。9月中旬美军仁川登陆成功,9月底美国当局命令在朝鲜的地面部队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进攻,严重威胁了中国大陆的安全。

对于美国上述的一系列行动,中国政府和人民发出了强烈抗议和严厉警告。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警告美国当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①《周恩来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23~24页。“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美国军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②《周恩来军事文选》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66页。

然而,美国当局认为中国政府的警告只是“虚声恫吓”,中国没有力量,更没有胆量敢同美国军队进行较量,因而对中国的警告不屑一顾,一意孤行。10月7日,美军地面部队大举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进攻,将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大门口。

第三个情况:朝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10月1日晚,金日成通过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向中国提出了请求,同一天斯大林致电毛泽东,建议中国出兵援助朝鲜。同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以金日成和朴宪永联名致函毛泽东的形式,请求中国直接出兵援助,这封求援信于10月3日送达毛泽东、周恩来。信中介绍了朝鲜战争爆发以来的有关情况,信的最后提出“在目前敌人趁着我们严重的危急,不予我们时间,如要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急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第四个情况:中国国内面临各方面严重困难

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刚刚一周年,几十年的战争创伤刚刚开始治理,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没有得到任何改观,仍处于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状态。新解放区基层政权有的还未建立,有的建立了还不巩固。国民党当局残留在大陆的残兵败将与土匪、特务和反动会道门等勾结在一起,向新生的人民政权发动进攻,残害革命干部和群众,扰乱社会秩序,严重危害社会治安。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并且大部分野战军部队已担负支援国民经济恢复的工农业生产任务,缺乏作战训练。一部分干部和军民有和平厌战情绪。总之,这个时候中国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社会生活秩序都未走上正轨。

第五个情况:中美两国经济力量和军队武器装备相差悬殊

中国无论经济力量还是军队武器装备,与美国都无法相比。有人用“叫花子与龙王比宝”形容中美两国的悬殊差距。中国好比“叫花子”,只有打狗棍。美国好比“龙王”,宝贝应有尽有。

经济方面,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已有175年的历史,工业发达,技术先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跃居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1950年,其国民生产总值达2848 亿美元,钢产量8772 万吨。而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年,由于近代以来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不断侵略掠夺,工业发展极为缓慢,技术水平严重落后,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不能生产汽车,更不能生产飞机大炮,经济力量十分薄弱。1950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574 亿元人民币,按当时与美元2.5∶1 的比值计算,相当于229 亿美元,仅是同期美国国民生产总产值的1/12;钢产量仅有60.6 万吨,相当于同期美国钢产量的1/144。

军队武器装备方面,美国军队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军队。美国拥有强大的海军和空军,还有原子弹。从朝鲜战争一开始就将海空军投入了作战。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军和空军还在组建过程中,尚未形成战斗力。

地面部队,美军一个师的装备即大大强于解放军一个军的装备。美军一个师装备有各种坦克140余辆、装甲车35 辆,各种火炮950 余门,各种车辆3800 余辆,无线电机1688 部、密码机145 部,每个排都配有1 部有线电话机。解放军装备最好的部队,即东北边防军(志愿军),没有坦克和装甲车,没有对空作战武器,反坦克武器也只有每个步兵营的3 具火箭筒。每个步兵军编有各种火炮520—540 门,仅相当于美军一个师火炮编制的1/2 略强,没有车辆编制,有线电话375 部,密码机68 部,不到美军一个师的1/4,有线电话最多能配备到营。

这就是当时中共中央决策出兵抗美援朝的主要背景。这种情况,比较强大的苏联都惧怕美国三分,中国出兵与美国军队作战,能打赢吗?中国的经济力量能支持与美国进行一场战争吗?这些都是实际问题。毛泽东虽在8月上旬和9月上旬都曾讲过,对朝鲜不能不帮,但真的要作出出兵决策,也是思之再三。

正是中国面临的困难太多太大,所以在10月2日下午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和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许多人有顾虑,主张不出兵或缓出兵。直到5日下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认识才达成一致,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在美军地面部队向北越过三八线的第二天,10月8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签署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

周恩来、彭德怀、聂荣臻、胡乔木都讲过,中共中央当时下决心作出这个决策是很不容易的。胡乔木回忆毛泽东时说:“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二十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是毛主席很难下决心的。一件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再一件是1946年我们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①《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92页。

(二)决策出兵的原因

在如此严重困难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为什么决策出兵抗美援朝?这当然是多种因素决定的,但决定性因素主要是以下三条:

1.直接原因:朝鲜有请求,朝鲜需要帮助

朝鲜与中国一江之隔,唇亡齿寒、户破堂危。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朝鲜几乎发挥了东北民主联军(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后方基地的作用。许多朝鲜人参加了中国革命战争。朝鲜有请求,朝鲜需要帮。如果没有朝鲜的请求,就不会有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的出兵决策,中国就不会派军队去,即便派军队,形式和规模也是另外一回事了。

2.根本原因: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这是最本质、最核心的原因。古今中外,任何国家的最高决策层,在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时,无不首先考虑维护本国的根本利益。中共中央决策出兵抗美援朝,当然也不例外。

一是维护国家主权。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同时,命令其海军第7 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侵占了中国版图,干涉中国内政,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中国当然做出强烈反应,当时除了抗议、声讨之外,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已经考虑可能要同美国打一仗。周恩来就此指出:“六月二十五日朝鲜战争爆发,给了我们新的课题:支援朝鲜人民,推迟解放台湾。”①《周恩来军事文选》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3页。

二是保卫东北地区的国防安全。美国投入朝鲜战争的空军飞机于8月27日起不断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地区城镇、乡村,地面部队准备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界推进,严重威胁中国东北地区安全。

三是维护东北地区经济建设。东北是中国解放最早的地区,东北地区的经济恢复和建设在中国具有重要地位和示范作用。新中国工业基地一半在东北,而东北工业基地一半在辽东、辽南。如果中国不出兵,让美国压至鸭绿江边,整个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无法进行正常建设。关于这一点,毛泽东和周恩来当时都讲过。1950年10月27日,毛泽东在与民主党派人士周世钊谈到朝鲜战争时说:现在美帝的侵略矛头直指我国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纵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有困难。所以,我们对朝鲜问题,如果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更凶。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我们的身上,从朝鲜一把插在我们的头上,以台湾一把插在我们的腰上,把越南一把插在我们的脚上。天下有变,它就从三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②《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1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230页。

四是维护中国社会稳定。美国出兵朝鲜后,国内各种反动势力活跃起来,活动明显猖獗。不将美国在朝鲜的气焰打下去,国内反动气焰就会更加增高,不利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稳定。

五是着眼于国家长远建设考虑。如果不出兵,与朝鲜1000 多公里的边防线就需要部署很多兵力,还要改善装备和修建机场,随时准备打,这是一笔无法计算的花费。志愿军组成后,彭德怀在师以上干部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三五年以后再打,让我们松一口气,好不好?当然好!但是三五年以后还是要打的。我们三年五年辛辛苦苦建设起来一点工业,到那时还是要被打得稀烂……我们要建设国防,建设重工业,三五年是办不好的,五年时间不能有过高的希望,短短的三五年,陆军、空军装备不可能特别改善,海军更谈不上,所以迟打不如早打的好。”③《彭德怀军事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第322页。因此,从经济以及国家长远建设上而言,迟打早打,迟早要打,迟打不如早打。

3.军事准备的原因:有战略预见地组建了东北边防军

朝鲜战争一爆发美国就武装介入,干涉朝鲜内战,虽然战前朝鲜没有向中国提出任何请求,且战事开始后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发展很顺利。但毛泽东、周恩来考虑到,由于美国武装干涉,朝鲜战局形势发展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虽然美国武装介入,但朝鲜人民军能一鼓作气,很快解放全朝鲜,战争很快结束,至少告一段落,美国再想援助南朝鲜李承晚集团,也需要长时间准备和调动更大兵力;另一种可能是,战争长期化,甚至战争形势出现逆转。因此中国不能没有防范准备。周恩来说:“我们设想第一种情况下组织边防军,是备而不用;在第二种设想情况下,是加重了我们的责任,并且应该很快地积极准备。”①《周恩来军事文选》第4卷,第45页。所以,在朝鲜内战爆发不到两个星期,美军地面部队进入朝鲜仅一个星期,在朝鲜人民军作战顺风顺水的情况下,中国于1950年7月7日就开始着手组建东北边防军,抽调国防机动部队第13 兵团等4 个军、3 个炮师共25.5 万余人,集中到辽宁东部和吉林东南部地区进行整训。边防军集中后,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受中央军委委托,在边防军师以上干部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将来边防军是准备出动到朝鲜去打仗,“支援朝鲜和保卫我们祖国与保卫世界和平是一致的”②高岗在东北边防军沈阳军事会议上的讲话,1950年8月13日。。边防军的全部准备都是以美军为作战对象,以朝鲜为作战地区进行的。这为中共中央决策出兵准备了必要的军事力量。

以上三个原因是中共中央决策出兵抗美援朝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缺乏这三条中的任何一条,中共中央都不会作出出兵援朝的决策,或即便出兵也不可能是这种形式和规模。除此之外还有三个因素,对出兵决策也有影响。

4.历史因素

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站在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上,出枪出钱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仍然敌视中国人民,对中国采取政治上颠覆、经济上封锁、外交上孤立、军事上包围的政策。

5.意识形态因素

朝鲜和中国同属民主阵营大家庭一员。朝鲜有难,中国有责任帮助他们。况且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唇亡齿寒,户破堂危。如果朝鲜不是中国的邻邦而仅仅与中国一样是民主阵营大家庭一员,恐怕中共中央是不会作出出兵决策的。所以中共中央决策出兵抗美援朝,有意识形态因素,但意识形态因素绝对不是决策出兵抗美援朝的主要因素或决定性因素。

6.苏联因素

一方面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中国出兵援朝有苏联作为后盾,苏联也有明确的表示。另一方面苏联在对中国出兵援朝问题上确有压力,但中共中央作出出兵决策绝对不是苏联压力的产物。在中共中央决策过程中,斯大林曾积极建议中国出兵援朝。但在中国要求其履行出动空军掩护中国志愿军作战的承诺时,他动摇了,说苏联空军尚未准备好,就是准备好了也不准备出动到朝鲜作战,只能在鸭绿江上空作战。斯大林并表示,如果没有空军掩护,中国出兵困难,也可以不出兵。当然苏联除不兑现出动空军直接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承诺外,中国要求的其他援助苏联基本满足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③《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252、253页。

历史的因素、意识形态因素、苏联因素,这三条都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决策出兵时考虑的因素,但都不是决策出兵的主要因素或决定性因素。

总之,朝鲜需要支援,中国的国防安全需要保卫。毛泽东1951年10月23日在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不要去侵犯任何国家,我们只是反对帝国主义者对于我国的侵略。大家都明白,如果不是美国军队占领我国的台湾、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打到了我国的东北边疆,中国人民是不会和美国军队作战的。但是既然美国侵略者已经向我们进攻了,我们就不能不举起反侵略的旗帜,这是完全必要的和完全正义的,全国人民都已明白这种必要性和正义性。”④《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第555页。也就是说,出兵抗美援朝,是出于维护中朝两国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考虑,所以叫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两句话八个字,非常恰当地表达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的斗争性质、斗争对象和斗争目的,是我们完整准确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核心。斗争性质是反抗美国的侵略和侵略威胁;斗争的主要对象是战场上的美国侵略军和华盛顿的美国侵略当局,而不是南朝鲜军和南朝鲜李承晚集团,更不是美国借助的招牌联合国,虽然在有些具体战役战斗中是以打南朝鲜军为主,但在军事上、政治上、外交上始终是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美军和美国当局这个主要对手,所以称为“抗美”;斗争的目的是支援朝鲜人民反抗美国侵略和保卫中国的国家安全,故而称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的总方针、总政策,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的总目的、总目标,也是中国人民为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动员、教育和国际国内宣传的中心口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既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出发点,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归宿点。“援朝”和“卫国”紧密相联,不可分割,不可偏废。

(三)抗美援朝战争的军事战略目标

出兵抗美援朝要达到什么样的军事战略目标?中共中央在决策出兵时,对志愿军参战后朝鲜战局形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志愿军作战能达到什么程度,也作了分析和预判,判断有三种可能:

第一,志愿军在苏联空军的掩护和支援下,协同朝鲜人民军作战,有可能在朝鲜境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军队,从而根本解决朝鲜问题。这种可能是建立在苏联曾承诺出动空军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基础上的。这是最理想的结果。毛泽东在1950年10月2日致斯大林但未发出的电报中讲到了这种可能。

第二,在苏联不能出动空军直接支援作战的情况下,但有苏联武器装备援助,志愿军实施灵活的作战指挥,充分发挥自己在作战上的战术特长,能够在朝鲜坚持作战,能够攻打除大、中城市以外的其他地区,那么,有可能迫使美国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毛泽东在1950年10月23日致彭德怀并告高岗的电报中讲到了这种可能。到志愿军第二次战役给美国军队以沉重打击后,1950年12月3日,毛泽东在与金日成会谈时对这种可能明确指出:“敌人有可能要求停战,我们认为敌人必须承认撤出朝鲜,而首先撤至三八线以南,才能谈判停战。最好我们不仅拿下平壤,而且拿下汉城,主要的是消灭敌人,首先是全歼伪军,对促进美帝撤兵会更有力量。”①《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第388页。

第三,尽管中国军队是以志愿军名义参战,但美国仍可能对中国公开宣战,或至少以其空军轰炸中国许多大城市及工业基地,以其海军攻击中国沿海地带,并且支持台湾蒋介石军队或美蒋军队联合进攻大陆。同时,由于志愿军武器装备落后,在朝鲜不能大量歼灭美军,战争形成僵局,影响中国整个恢复和建设计划,引起国内许多人不满。这是最不利的结果。毛泽东在1950年10月2日致斯大林但未发出的电报中讲到了这种可能。

中共中央在得知苏联不准备出动空军掩护志愿军作战后,认为出现第一种情况的可能性很小,基本态度是以实现第二种可能为基点,力争第一种可能,力避第三种可能。周恩来曾明确指出,经过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使美国在朝鲜遭到严重打击和损失,使它碰得头破血流,知难而退。这种“可能性要大些,而这也是我们所要争取的。我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就是要争取这种可能的实现,我们相信自己的力量是可以争取这种可能的实现的”②《周恩来军事文选》第4卷,第109页。。在出兵决策作出后,为保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中央军委作了全面部署和准备。

二、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志愿军从1950年10月19日开始入朝,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打响,至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历时两年零九个月。战争经历两个阶段,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中旬,为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从战略上说是配合朝鲜人民军实施战略反攻阶段,从主要作战形式上说是运动战阶段。这个阶段,志愿军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一度打回到三七线,经过反复拉锯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形成了战略相持局面。志愿军彻底破灭了美国武装占领全朝鲜的战略企图,迫使美国当局调整了朝鲜战争政策(即,将美国在朝鲜终极的政治目标与当前的军事目标区分开来,其终极的政治目标就是建立所谓的统一、独立、民主的朝鲜,当前的军事目标是在三八线地区建立一条防线,寻求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朝鲜战争),放弃了武装占领全朝鲜的战略目标。

从1951年6月中旬至1953年7月27日,为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从战略上说是战略相持阶段,从主要作战形式上说是阵地战阶段。1951年7月10日停战谈判开始,从此双方都是边打边谈,双方的打都与谈紧密相联,打都是服从谈的需要。这期间敌对双方进行战役规模的作战共有6 次,这就是美方先后发动的1951年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从志愿军和人民军的角度是1951年夏季防御和秋季防御),1952年秋季志愿军和人民军发动的全线战术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金化攻势”)、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金城战役。谈判开始后1951年夏季和秋季的作战,“联合国军”是攻,志愿军和人民军是防。从1952年春起,志愿军和人民军的作战越来越主动,越战越强。1952年9月18日至10月31日的战术反击作战,志愿军和人民军选择“联合国军”营以下兵力防守的60 个阵地,进攻77 次,几乎是攻则必克,攻则必歼。而“联合国军”为进行报复发动的“金化攻势”,动用3 个多师的兵力、300 余门大炮、近200 辆坦克和3000 余架次飞机,对上甘岭志愿军各以一个连防守的两个山头发动攻击43 天,发射炮弹190 余万发,投掷炸弹5000 余枚,付出2.5 万余人的伤亡,结果寸土未得,以彻底失败而告终。此后直至朝鲜停战,“联合国军”再未动用营级规模以上的部队发动进攻。到了1953年,“联合国军”在地面战场对志愿军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志愿军发动金城战役后,当时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马克·克拉克和美方谈判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威廉·哈里逊,对停战以后李承晚政府和军队遵守停战协定作出保证,并请求志愿军和人民军方面,不要再打了,以便早点签订停战协定。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作战,打得最精彩,给美军留下印象最深刻,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有两个战役,一个是第二次战役,另一个是上甘岭战役。第二次战役,从当时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到美国军政当局的要员及美国总统杜鲁门,都认为美国很快就会在朝鲜取得彻底的军事胜利,然而大大出乎他们的预料,美军被志愿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美国一下子从胜利变成了丢脸的失败,成为美军历史上最可耻的一次失败。

整个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一直是彭德怀,后来彭德怀留在国内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由邓华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战争结束后,邓华、杨得志、杨勇先后任司令员,李志民、王平先后任政治委员。志愿军先后共出动27 个军(其中25 个军参加了作战),地面炮兵10 个师共40余个团,高射炮兵5 个师另20 余个团和数十个独立营,坦克9 个团,工兵部队15 个团,铁道兵部队10个师又1 个团,空军歼击机10 个师共21 个团、轰炸机2 个师,还有后方勤务部队等,累计达290 余万人次。美国先后任命三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第一任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因为战争失败,以他擅自发表与政府意向相反的政策性声明为由,于1951年4月11日被美国总统杜鲁门解除了一切职务,然后由马修·李奇微接替麦克阿瑟的一切职务。1952年5月,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宣布参加当年美国第34届总统竞选,辞去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总司令职务,杜鲁门任命李奇微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总司令,同时任命美军地面部队司令马克·克拉克接替李奇微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地面部队保持7 个师,先后出动共有9 个师,加上勤务保障部队和海军空军部队,美军在朝鲜最高兵力达48 万余人。

有人说,朝鲜战争起始于三八线,又停止于三八线,双方打成了平手,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就朝鲜战争而言似乎可以这样说,就抗美援朝战争而言则不是这样的。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是从鸭绿江边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回到三八线,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地区。

评价一场战争的胜负,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但一般地说,评价战争胜负,就是看战争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战略目标。在第一个问题中,如前文所述,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目的,就是周恩来曾明确指出的,经过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使美国在朝鲜遭到严重打击和损失,使它碰得头破血流,知难而退。这种“可能性要大些,而这也是我们所要争取的。我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就是要争取这种可能的实现,我们相信自己的力量是可以争取这种可能的实现的”①《周恩来军事文选》第4卷,第109页。。抗美援朝战争的实际结果完全达到了这一目的。因此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胜利,并且是了不起的胜利。是“叫花子”水平武器装备的军队,打败了“龙王”水平武器装备的军队,打败的是世界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美国军队。

抗美援朝战争除完全实现了预期的战略目标外,军队遭受不预的打击、战争消耗和人员伤亡,美方也远远大于志愿军方面。

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就给予美军历史最长的“王牌”部队骑兵第1 师以重创,歼灭其一个团大部。第二次战役志愿军予美军参战7 个师中的第2 师、第7 师、陆战第1 师3 个师以歼灭性打击(包括全歼美第7 师一个加强团),并予美第25 师以重创,整个战役打得痛快淋漓。虽然这次战役中,在东线作战的志愿军第9 兵团冻饿减员比较大,但那主要不是因为遭受美军打击,而主要是因为该兵团临急入朝,未及发放寒区服装,志愿军运输补给能力跟不上所致。相反,志愿军第9 兵团在这样困难情况下,却将美军陆战第1 师和步兵第7 师打得落花流水,美陆战第1 师这个美军“王牌”部队也不得不在其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撤退”的字眼。所有美国当局军政要员都认为这是美军历史上的一次惨败,一次丢脸的失败。整个战争期间全歼或大部歼灭南朝鲜军师、团建制部队更多。而志愿军除在第五次战役进攻作战结束后,主力转移准备休整过程中,第180 师为掩护主力转移,因处置不当等原因被围遭受重大损失(损失约7000 人)外,没有一个建制团以上部队遭受如此不预的打击。

美国在战争中的战费支出是400 亿美元(有的说800 多亿美元),消耗作战物资7300 余万吨。而中国支出战费62.5 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5 亿美元),是美国战费支出的1/16(或1/32),消耗作战物资560 余万吨,是美国消耗作战物资的1/13。志愿军共击毁和缴获坦克1492 辆、飞机4268 架、各种炮4037 门,而自身损失坦克9 辆、飞机231 架、各种炮4371 门。

自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在三年零一个月的朝鲜战争中,按朝中方面公布的战绩,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毙伤俘敌军109 万余人。美国官方公布美军伤亡失踪和被俘共14.2 万余人(可能未计美军编制中伤亡的南朝鲜人);韩国国防部公布南朝鲜军伤亡失踪被俘共98.84 万余人。美国和韩国官方公布的各自损失数的总和为113 万余人,大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公布的歼敌数,且不包括英、法等其他国家军队的损失。同一时期,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共伤亡、失踪和被俘62.8 万余人(人民军的损失是志愿军统计的)。按朝中方面公布的歼敌数字计算,志愿军和人民军的人员伤亡与“联合国军”的人员伤亡对比为1∶1.7。另据美国在华盛顿特区建成的“韩战老兵纪念碑”的数据显示,“联合国军”伤、亡、失踪、被俘总计2429370 人(这里所统计的“联合国军”人数应包括韩国军队在内)。如果按这个数字计算,志愿军和人民军的人员伤亡与“联合国军”的人员伤亡对比为1∶3.8。

单从志愿军的歼敌战果和自身的伤亡损失看,自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共毙伤俘敌71 万余人,而志愿军作战减员共36.6 万余人。志愿军同“联合国军”人员伤亡损失对比为1∶1.9。(2014年10月公布的经官方确认的抗美援朝烈士为197653 人,公布时明确说明,志愿军阵亡的统计数字并未增加,19 万多烈士中,还包括失踪官兵、伤后亡、病亡,支前民兵民工、支前工作人员,及停战后至志愿军撤军回国前帮助朝鲜恢复建设中牺牲病故的,还有参加朝鲜停战委员会工作牺牲和病故的等等。也就是说,烈士和阵亡是两个概念。)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抗美援朝战争都是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国内有学者,断章取义引用毛泽东的话,说毛泽东为志愿军设定了“超越现实”的战略目标,即在朝鲜境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军,而志愿军没有实现这个目标,因此抗美援朝战争没有取得胜利,所谓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心理上的”。这完全是不顾历史事实。

而美国人在评论这场战争时,只是说成功地阻止了共产主义的进攻,其海空军优势的威力得到了充分发挥,除此美国官方没有一个人认为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军事胜利。在讲到这场战争时,他们多是用“受挫失利”“苦涩”“损失”“没有获得胜利”等字眼。美国西点军校的一位教官说:对美国军人来说,如果说朝鲜战争打成了平手,那是自欺欺人。中美两军的战斗接触是在中朝边境地区展开的,单从地理上讲,始于鸭绿江而终于三八线,胜负之势是不言自明的。对美国军人来说,朝鲜战争是完完全全的军事失败,一个世界公认最强大的国家的陆海空三军联合立体作战,却没能打过一个贫穷国家装备原始的陆军,而且输的很惨。这是美国军队和美国国家永远的耻辱和疮疤。①全国征兵网转载新华网文章《西点军人:朝鲜战争败给毛泽东不丢人》,2015年2月27日。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美国人不愿提起这场战争,称朝鲜战争是“被遗忘的战争”。

三、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在敌我双方经济力量和军队武器装备强弱优劣极为悬殊的条件下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当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客观上看,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敌人大炮比我们多,但士气低,是铁多气少”②《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第50~51页。。美军自己也承认,他们的弱点在地面。他们的步兵离开了坦克、大炮和飞机的支援,就大大丧失战斗意志。而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人民军队,他们知道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无论多么艰难困苦,无论敌军多么强大凶狠,都压不垮这支人民军队。就是因为“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③《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769页。。从主观因素上来说,主要有五点。

(一)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高瞻远瞩的战略预见和正确的战略指导。在敌我双方经济力量和军队武器装备强弱优劣如此悬殊的条件下,之所以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高瞻远瞩的战略筹划、战略指导及志愿军总部灵活机动的作战指导,起了决定性作用。这些包括:未雨绸缪组建东北边防军;为保证战争胜利进行全面筹划和部署;根据战争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战场指导方针;扬长避短,避强击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根据自身装备特点和作战能力确定打法,抓住和利用美军作战中难以克服的弱点予以打击等。

为保证战争胜利进行全面筹划和部署,有如下这些方面:1.调整军队建设重点,原计划重点加强海军空军建设,调整为重点加强空军和陆军技术兵种建设。2.野战军全部停止担负的生产任务,并调整部队训练比例,原计划从1951年开始,全军以文化教育为首要任务,调整为以军事训练为主,军事、政治、文化教育训练时间比例为军事60%、政治30%、文化10%。军队整编的复员也于1950年底停止。3.成立了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为主任的全国防空筹备委员会,研究部署了大城市、工业基地和军事防空问题。4.在福建、广东两省各部署4 个军,以应对美蒋可能的联合登陆进攻。5.部署防空作战力量,将仅有的一个空军航空兵旅和10 余个高炮团,部署于沿海大中城市和工业基地担负防空作战任务,并请苏联派出歼击机航空兵部队帮助中国进行防空,苏联先后派出11 个航空兵师驻扎中国境内,1951年7月开始陆续回国。6.确定以东北行政区为抗美援朝战争总后方基地。7.调整财政方针,一切服从战争需要。8.加速剿匪、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步伐等等。

正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和战略指导,才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打出了美国军政当局所不预,打得美国军政当局不知所措的有利战争态势。在战场上,尽管美国的第三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将志愿军称为“乌合之众的农民军队”,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彭德怀“是一位战术专家”。

(二)尽力加强和改善志愿军武器装备,提高作战能力和水平。志愿军在战争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能不能打,能不能守,能不能保证给养的问题,这些都是因为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造成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等,始终高度重视志愿军武器装备的改善和加强,以提高志愿军在现代条件下的作战能力。从组建东北边防军开始,就从国内其他部队中抽调武器装备,以使边防军按作战编制配齐,并抽调一些炮兵(含高射炮兵)部队、汽车部队编入东北边防军。决策出兵时,又派周恩来去苏联,同苏联领导人商谈苏联空军支援作战和武器装备援助问题。出兵后,随着苏联援助的武器装备到达,则突击组建装甲兵作战部队,扩建空军和炮兵(含高炮)作战部队,还通过协商,请求苏联出动空军掩护朝鲜境内清川江以北两条铁路线的运输。组织全国各族人民开展捐献飞机大炮运动,1951年6月1日至1952年5月31日,一年时间,捐献的钱款可供购买3710 架战斗机。到1952年下半年,志愿军武器装备有了明显改善和加强,不但有坦克、飞机参战,而且火炮数量明显增多、质量明显改善,主战火炮均装备了苏式122 毫米和152 毫米口径榴弹炮,还有了“喀秋莎”火箭炮。到1953年,志愿军火炮质量虽比不上美军,但数量已超过美军(志愿军火炮14986 门,人民军4716 门,志愿军和人民军火炮合计19702 门;美军火炮10136 门,其他“联合国军”805 门,南朝鲜军5228 门,“联合国军”火炮合计16169 门①中央军委作战部:《朝鲜战争几个基本数字的初步总结》,1953年9月8日。)。武器装备的加强和改善,为志愿军作战水平和作战能力大幅提高,为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提供了重要物质保证。

(三)充分发挥志愿军广大官兵的智慧创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自始至终占有兵力优势,这本身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就是一种威慑。但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绝不仅仅是靠中国人多兵多,更不是靠“人海战术”。志愿军武器不如美军,靠的是勇敢加智慧。从第一次战役开始,志愿军就充分发动广大官兵研究防空、防炮、冬季野外露营防冻和用步兵武器打美军飞机、坦克问题,研究避敌锋芒击其弱点的战法问题。运动战期间志愿军进攻作战,采取隔离美军步兵和坦克的联系,专打步兵,组织小分队直捣敌军团营指挥所和炮兵阵地的战法;阵地战期间由防炮洞发展到坑道工事,形成真正的“铜墙铁壁”,这是志愿军广大官兵的一大创造。还有铁路抢修和运输创造了许多有效办法。在公路上,夏季架设水下桥梁,供人员和车辆通行,而美军飞机轰炸则无法找到目标;汽车司机遇美军飞机轰炸扫射时,将事先准备好的废油桶或擦车布等点燃,迷惑美军飞机等等。这些都是志愿军广大官兵的智慧创造,为保存自己,减少损失,消灭敌人都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在1953年9月讲到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时,高度赞扬了志愿军的这些群众性创造,指出:“我们的干部和战士想出了各种打仗的办法。我讲一个例子。战争的头一个月,我们的汽车损失很大。怎么办呢?除了领导想办法以外,主要是靠群众想办法。在汽车路两旁用一万多人站岗,飞机来了就打信号枪,司机听到就躲着走,或者找个地方把汽车藏起来。同时,把汽车路加宽,又修了许多新汽车路,汽车开过来开过去,畅行无阻。这样,汽车的损失就由开始时的百分之四十,减少到百分之零点几。”②《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第174页。

(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很有特色,并具有极强的思想政治鼓动性、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极强的可操作性。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给志愿军行军、作战、生活都造成极大困难,解决这些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着重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进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动员,教育官兵树立必胜信心。每次战役或战役不同阶段,志愿军党委或志愿军政治部均发出政治工作指示,或政治动员令,或告全体党员书等,主要明确战役的任务和意义,分析敌我双方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宣传各次战役的胜利,鼓舞官兵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斗志和坚定取胜的信心,号召订立歼敌计划、开展战场竞赛和战场立功,要求各级党委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基层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和干部做克服困难、英勇杀敌的模范等。二是发动广大官兵群策群力,想办法克服实际困难。政治工作配合各级首长和司令部门,组织官兵根据当时条件研究作战的具体战术,研究如何做工事、如何防空、如何对付美军坦克,研究野外露营如何防冻和如何保证部队吃上饭、如何消除疲劳的具体办法等。在第三、第四次战役时,部队粮食供应极为困难,政治工作把部队筹粮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各师、团以政治部(处)主任或本级副政治委员负责,抽调各级政治机关3/5 的干部,与后勤部门一起组织筹粮队,到朝鲜当地政府和朝鲜人民中为部队筹粮,缓解了部队的粮食困难。对于不具备条件,无法解决的问题,则提倡部队坚忍不拔,忍受艰苦,说明“忍受困难就是光荣”,“克服困难就是胜利”。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亲切、温暖,从而在残酷、艰苦的条件下,有力地巩固了部队,有力地保证了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三是开展立功运动,激励官兵战斗积极性。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荣立三等功以上的功臣达302724 人,荣立集体功的团以下单位5953 个,荣获英雄、模范光荣称号的494 人。其中特级英雄2 人,即杨根思、黄继光;一级英雄51 人。有12 人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他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第20 军第58 师第172 团第3 连连长杨根思、第15 军第45 师第135 团第2 营通信员黄继光、第15 军第45 师第135 团第7 连排长孙占元、第15 军第29 师第87 团第9 连战士邱少云、第12 军第34 师第100 团第2 连班长伍先华、第12 军第31 师第91 团第5 连战士胡修道、第12 军第35 师第104 团第4 连副排长杨春增、第67 军第199 师第595 团第1 连战士李家发、第68 军第203 师第607 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第23 军第67 师第200 团第9 连战士许家朋、铁道兵团第1 师第1 团第1 连副连长杨连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有力地保证了在敌我武器装备优劣悬殊条件下作战的胜利。

(五)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的所有战争都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战争。毛泽东一向强调:“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被迫进行的第一场战争。一则这场战争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二则可以充分发挥各级人民政权的作用动员人民群众支援战争,三则当时中国共产党不但具有极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而且在全国人民中具有极高的威望,因此也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因此,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比起历次中国革命战争,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更有条件。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也为恢复国家建设,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共中央依托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开展了广泛深入、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抗美援朝运动,包括:开展仇视、鄙视、蔑视美帝国主义为中心的抗美援朝爱国宣传教育活动,动员参军参战支前,组织慰问最可爱的人,开展订立爱国公约和增产节约运动,开展捐献飞机大炮运动等等,开创了新中国历史上人民战争的新形式,充分调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工作生产积极性,上下一致,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既有力地支援了战争,保证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又有力地保证了国民经济恢复按时完成和按计划开始了大规模经济建设。此外,还有苏联的政治支持和物资援助。

总之,正如毛泽东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经验时所说的:“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①《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第174~175页。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完全证明了这一点。也可以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美国西点军校的教官说,美国军队对朝鲜战争记忆犹新,美国军队不怕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怕的是中国军队的毛泽东化。所谓“毛泽东化”,指的就是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用一句话概括,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

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重大牺牲和代价,但是中国人民取得了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取得的第一个重大成就,无论在新中国历史上还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并且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这场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打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上真正的大国地位。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除1931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取得反法西斯侵略的胜利外,只有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掠夺的挨打受欺历史,只有任人宰割、割地赔款的屈辱历史。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无论当时的资本主义阵营还是社会主义阵营,都没有正视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新中国在那样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抗美援朝战争打胜了,极大地震动了美国,极大地震动了全世界,不但美国而且整个世界,都不得不对中国刮目相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国际威望,打出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一扫中国近代以来历史上的耻辱,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了,中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正是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在国际上软弱可欺的形象,打出了中国在世界上的真正大国地位。

(二)打出了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稳定了社会秩序。中共中央被迫决策出兵抗美援朝时,中国新解放区还有一部分基层政权没有建立,已经建立的也还不巩固。中国大陆的各种反动势力气焰十分嚣张,大肆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围攻基层人民政权,扰乱社会秩序。中共中央决策出兵抗美援朝的同时,即以最大的决心,采取断然措施,加速剿匪、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的步伐,以便为支援战争,也为恢复国内建设提供稳固的社会基础。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被并称为当时的三大运动。至1953年底,基本肃清了反革命,剿灭了匪患,完成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的新解放区全部土地改革,从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安定了社会秩序,并且和平解放西藏,中国大陆第一次真正实现了统一。中国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社会生活秩序都走上了正轨。

(三)打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和自信,打出了中国人民极大的爱国热情。从晚清到民国,中国政府软弱无能,中国人民一盘散沙,国家没有尊严,人民没有自尊和自信。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在战场上打败美国军队,国内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振奋唤醒了中国人民,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许多华人华侨纷纷回国参加建设。中国人民真正地凝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由一盘散沙聚拢成了有力的拳头。正如毛泽东所说的,“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①《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第175页。。美国陆军战史在评论朝鲜战争时说:“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已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②[美]沃尔特·G﹒赫姆斯:《美国兵在朝鲜》中译本第1卷,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565页。

(四)打出了国家建设发展的长期和平环境。抗美援朝战争虽付出了巨大的物力消耗,但由于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生产建设积极性,从而按时完成了原定的国民经济恢复计划,取得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第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更为重要的是,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使中国取得了进行和平建设的环境。

(五)打出了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可喜局面和强固了国防。抗美援朝战争的实践,使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人充分认识到,没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则难以打赢现代化的战争。当时,解放军和志愿军的许多高级将领都深有感触地表示,无论如何,就是“当了裤子也要买飞机”,以改善志愿军和解放军的武器装备。抗美援朝现代战争实践的刺激,使解放军和志愿军武器装备在这场战争期间就有了突破性地改善,特别是空军建设迅速发展起来。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将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作为建设的重点。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大大缩小了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此外,从抗美援朝战争一开始,中央军委就在广东、福建沿海作了防范美国和台湾国民党军联合登陆进攻的军事部署,从上海到安东的整个海岸线选择要点部署了水雷和海岸炮兵。从1952年下半年起,在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勘察部署海岸国防工事,1954年起开始动工构筑。从而彻底改变了旧中国有海无防的局面。

(六)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打疼了不可一世的美国军队和美国当局,极大地教训了美国的霸权主义。美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跃成为资本主义最强国,到处称霸。但在朝鲜战场上却吃了败仗,碰得头破血流。这场战争是美国自独立战争以来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胜利班师的战争。毛泽东说:“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三十三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①《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第175页。这对中国具有“恐美病”的人是极大的教育,对亚洲和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极大的鼓舞。美国当局从朝鲜战争中充分认识到,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中国人民是有力量的,对朝鲜战争的教训记忆犹新。

(七)打出了抗美援朝精神。江泽民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从志愿军角度归纳了如下精神,即:“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这也就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种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 周年座谈会上,当时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讲话,重申了这五条精神。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写的《抗美援朝战争史》,从战场上志愿军作战和国内抗美援朝运动相结合,以及中共中央决策层与全国广大军民相结合的角度,将抗美援朝精神概括为如下四点:一是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二是上下一致,同心协力,团结对敌的精神。三是高度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民族精神。四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民族精神,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直至现在仍被广为传颂。

五、抗美援朝战争的主要启示

(一)贫穷就会受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教训,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给中国人民的启示。中国近代史上受欺挨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贫穷落后。霸权主义者是不讲公理的,欺软怕硬,看重的只是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之所以气势汹汹,不可一世,到处插手干涉别国内政,到处侵略扩张,除了帝国主义的本性决定其必然如此外,关键的因素就是它具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具有侵略扩张的强大物质基础,具有威慑力量。如果中国当时不是那样的烂摊子,而是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基础和相当规模的经济力量;如果志愿军当时武器装备水平不是相当落后,而是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化基础,尤其是具有一支相当规模的海军和空军,装备水平与美军相当或接近,那么美国当局对中国一再发出的警告,也就不敢置之不理而一意孤行了。即便其一意孤行,那么志愿军在战场上作战有后方强大经济力量为基础,发挥人民军队的优势和特长,加上有一定现代化基础的武器装备,则完全可以取得更大的胜利,甚至完全可能在朝鲜境内歼灭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地面部队,或将其彻底赶出朝鲜。中国的国防战略方针一向是“积极防御”,中国不去侵犯任何国家,但中国也不容许任何别国来侵犯。然而,只有搞好中国的经济建设,增强经济实力,搞好军队现代化建设,增强军队现代作战能力,中国的国家安全才更有保证。

(二)对于帝国主义的战争挑衅不能示弱,必须坚决予以回击,妥协退让只能换来帝国主义者更大的贪心和自己国家的更大屈辱。这同样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教训,也是抗美援朝战争告诉中国人民的经验。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是由于清王朝上层政府的腐败、软弱无能,一再妥协退让所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1931年迅速占领东北全境,1937年以后迅速占领大半个中国,是由于蒋介石国民党上层政府违背民意,实行不抵抗政策和消极抵抗政策的结果。美国侵朝,将战火烧到中国大门口,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共中央,代表中国人民的决心和意志,勇敢地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教训了侵略者,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最大利益,重振了中华民族的雄威,令整个世界对中国都不得不刮目相看。

(三)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弱国能够打败强国,武器装备落后也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堪称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在现代战争史上树立了弱国打败强国,以劣势武器装备打败优势装备强敌的光辉典范。这里的关键是灵活正确的战略指导。强胜弱败是战争的客观规律,弱国打败强国,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强敌仍然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战略指导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增强经济力量,千方百计加强和改善军队武器装备,同时调动各方面因素和力量,同仇敌忾,团结对敌,以民族凝聚力的强大,弥补经济力量的弱小;变武器装备整体劣势为局部优势,充分发挥政治优势,以顽强的战斗意志,弥补武器装备的劣势;并灵活利用政治、外交上的策略手段,使战争中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利于己,不利于敌,从而获得战争中的有利形势。

总之,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之战,是世界现代史上穷国弱国打败富国强国的典范之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光辉篇章。抗美援朝战争表明,毛泽东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伟大的,中国人民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永远值得纪念的一场伟大战争。

猜你喜欢
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朝鲜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一封志愿军战士的“表情包”家书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
抗美援朝战争与东北地区“百日建厂”运动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领悟新教材
用鲜血浇铸的战地日记——追记志愿军张子丰的革命烽火岁月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心理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