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画像石研究的已有成果与研究面向拓展思考

2020-12-02 05:54张雨梦中国矿业大学
黄河之声 2020年2期
关键词:百戏画像石乐舞

◎张雨梦 (中国矿业大学)

一、已有成果

目前对于汉画像石的研究可以说是较为丰富的。众多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出发,涉及多个学科知识,较为细致地对汉画像石进行研究。

学者对汉画像石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从汉画像石出发,分析其所记录、描述的内容,从而对其间包含的乐舞百戏进行定义与分类;另一方面研究汉代乐舞百戏,会从讨论一种音乐现象、一种艺术形式开始,其间利用汉画像石所记载的信息来印证这些现象和观点。

(一)专著

1、针对汉画像石的论述

信立祥所著的《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对汉画像石进行了综合论述,涵盖题材、内容、历史背景、构图方法、思想文化、艺术价值等方面,并结合考古学等多学科方法进行了描述。

李荣有的《汉画像的音乐学研究》,较为系统地研究汉画像音乐资料的书籍,书中考证了全国范围内出土的汉画像石中所出现的各种乐器,对音乐表演、乐舞百戏等作了全面的收录和整理。

2、针对汉画像石中乐舞的研究

萧亢达的《汉代乐舞百戏艺术研宄》,对汉代画像石中有关乐舞百戏的图像资料进行研宄,且搜集大量汉画像石资料作为理论支撑。

季伟的《汉代乐舞百戏概论》—书对汉代的雅乐、民间俗乐、舞蹈、百戏、器乐等都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二)会议文献

汉画像石会议结束后,有一些优秀的会议成果以文集的形式出版。如韩玉祥先生主编的《汉画学术文集》、郑先兴先生主编的《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等。

(三)图集

中国画像石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写的《中国画像石全集》,图册按地区分类,详细收录了我国各地区出土的画像石图像资料。

金维诺,信立祥等主编的《中国美术全集·画像石画像砖》(三册)搜集了山东、河南、江苏、四川等多个地区的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图像资料,与《中国画像石全集》互为补充,图片资料丰富。

(四)硕博论文

1、对汉乐舞画像石的综合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卫雪怡的文《汉画像石中的乐舞研究》借助文化学、美术学等其它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中主要的乐器、舞蹈、大摊等着重论述。

2、某区域内汉乐舞画像石的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杜蕾的《山东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研究》,文章首先较为全面的收集了山东汉画像石乐舞图像资料,对乐舞画像进行分类、整理与总结归纳。

南京艺术学院李莉的《徐州汉画像石之乐舞百戏图像研宄》—文不仅涉及到西域文化和楚文化对汉代乐舞百戏的影响,并且按照功能的不同把乐舞百戏分成三类,论述了徐州地区乐舞百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期刊论文

1、乐舞类型研究

张宇晓《汉画像中的长袖舞研究》从艺术表现手法、汉代长袖舞的艺术整合形式、乐舞融汇、艺术风格四个大方面对汉乐舞画像石上的长袖舞做了研究,对长袖舞研究很有价值。

王孟秋的《南阳画像石中乐舞研究》对南阳汉画像石中常见的几种乐舞形式进行了探讨,讲述了它们各自的舞蹈艺术特点。

2、汉画像石的“舞”审美解读研究

冯宇光在《从汉画像看汉代舞蹈艺术的审美内涵》一文将汉代乐舞独特的审美特征做了细致的描述,也对汉代的美学观念做了翔实的阐述。

(六)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成果

多学科交叉可以使思维更活跃,视野更开阔,从而可以对汉画像石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席彬的硕士学位论文《汉画百戏图像的特征及其在现代图形设计中的元素价值》,运用了美术学和视觉传达的理论,将汉画百戏的图像表达与现代图形设计联系了起来,分析了汉画像石中百戏图像的表现手法和文化意蕴。

通过对以上已有研究的梳理和总结可以发现,对汉代乐舞画像石的研究虽数量很多,但其实在对其分析时大都集中于区域内部的分类研究和表演类型上。因此研究还存在一些空白,笔者试图提出一些拓展思考,为研究提供新思路。

二、研究面向拓展思考

以笔者目前的学术能力,想要真正的提出一些新的拓展方向有些困难,只能尽可能的进行一些研究内容上的扩充,并且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一)汉画像石中外来因素研究

1、研究对象

汉画像石作为一种图像式的资料,我们可以从中很直观的得出一些结论。比如外来乐器的使用,也可以通过画像石体现。从这些蛛丝马迹可以推断出哪些是吸收了外来因素的乐舞表演,从而更加丰富了对汉乐舞画像石的研究。

2、拓展研究的可行性

汉代是一个包容融合的朝代,在当时确实吸收了许多外来因素,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氛围密不可分。汉武帝时期,国力增强,对外扩张,吸引周边地区派使者来汉交流。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开通,交通的便利为这种交流融合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

在汉代,百戏表演还作为一种外交活动,汉武帝曾举行盛大的百戏表演招待外国使臣,以此彰显国力的强盛。上至统治阶级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百戏,那么其在画像石中有所体现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二)汉画像石的文化学阐释

1、研究对象

汉画像石不是孤立的一块块石头,而是将其放置于汉朝这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对音乐进行多元的文化历史分析,进而达到一种文化的阐释。研究时不单单着眼于汉画像石的表面图像,而是以汉画像石为载体,更加侧重于发掘研究其背后蕴含的文化。

2、拓展研究的可行性

汉画像石中所体现的音乐行为包括人们对音乐形态的选择和音乐审美的体现。比如画像石中乐舞的某些动作与他们当时的宗教、民俗和习惯有关,音乐参与行为实际上是文化参与行为,人们的参与行为受制于各种文化行为。我们不仅要鉴赏和接受画像石自身的文本信息,也要透过石头上所刻符号的表面信息,去解读匠人们所要表现的艺术编码信息。因此汉画像石作为一种可以直观展现图像的载体,那么图像中的行为是可以被我们进行文化层面的解码的。

(三)汉画像石研究的科学性的一些思考

汉画像石的研究其实是经历了多次的编码的,从汉代匠人对乐舞百戏的理解、匠人对画像石的创作,以及现代人对画像石的解读、现代人对乐舞百戏的解读。因此许多人对于汉画像石所提供信息的科学性存疑。汉画像石确实存在着局限性。古代匠人在雕刻画像石时,确实多少会有自己主观臆断的成分,免不了会将多个时间段的场景浓缩进一幅画面的一个瞬间里,以及对于整个版面的美观考虑而不那么完全贴合实际。而且当我们对于这些汉画像石进行解读时,无论如何都不可避免我们是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解读这些信息,那么得出的信息是否能够完全符合当时现实。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汉画像石作为一种图像,相较于文字来说其实更为直观,直接向我们展示出当时的乐舞情况。当我们面对文字的时候拥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而图像反而可以限制一些我们的臆想。而且汉画像石作为古代统治阶级厚葬的必需品,工匠也并不能也不敢完全随意改写图像,应该在很大程度上是要符合当时的现实的。对汉画像石图像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比如现在一些古代题材的音乐表演的人物服饰、表演造型和乐队配置等都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结合文献可以更为准确的解释清楚汉画像石中的音乐形式,同时汉画像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汉代音乐文献资料。对于汉画像石的研究,应该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功能,在人的直觉性审美中去发现史料中鲜为人知的汉代音乐现象,真正起到“看图说史”的作用。

猜你喜欢
百戏画像石乐舞
散乐与百戏关系考
《汉代画像石题榜隶书艺术研究》评介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龟兹乐舞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汉画像石造型特质在三维动画IP角色塑造中的应用研究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论龟兹乐舞对中原乐舞的影响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