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乐与百戏关系考

2022-11-05 19:11赵悦岩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艺术评鉴 2022年15期
关键词:秦汉歌舞体裁

赵悦岩 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近半个世纪以来,无论是在音乐通史性著作,还是期刊杂志中,均有笼统地将散乐、百戏视为同一物的现象,究其二者产生时间、所包含内容体裁于不同朝代有着相异之处。本文立足于历朝历代散乐与百戏的内容层面,横向探究各朝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散乐、百戏产生的时间、内容

(一)散乐产生的时间、内容

散乐,首见于《周礼·春官·宗伯下》:“旄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凡四方之以舞仕者属焉。”散乐出于周代。旄人,是周代乐官,掌教舞散乐、夷乐。汉代郑玄对上述《周礼》内容注云:“散乐,野人为乐之善者,若今黄门倡矣,自有舞。夷乐,四夷之乐,亦皆有声歌及舞。”郑玄认为散乐,若其时黄门倡乐,有声歌及舞的内容。关于旄人,《周礼》:“旄人,下士四人,舞者众寡无数。”汉郑玄注云:“旄,旄牛尾,舞者所持以指麾。”旄人下舞者众多,舞者手持旄牛尾以进行乐舞指挥。由上,周代散乐舞的属性突出。

周代散乐是否包含倡优、角抵之戏?赵维平《中国历史上的散乐与百戏》、康保成《先秦的散乐与夷乐》等均认为周代散乐包含倡优、角抵之戏。笔者对上述观点有不同看法,《史记》:“中山地薄人众……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冶,多美物,为倡优。”《史记》:“秦二世在甘泉宫作乐角觝。”注云:“战国时增讲武以为戏乐相誇,角其材力以相抵斗,两两相当也。”以上文献皆记载表明周时的确有倡优、角抵之戏,但目前尚未有文献记载表明其属周代散乐的范畴。且《乐府诗集》卷五十三“杂舞一”云:“盖自周有缦乐散乐,秦汉因之增广,宴会所奏,率非雅舞。”周代散乐于秦汉内容有所增益,为舞的成分,不包含倡优、角抵之戏。

以上通过文献史料分析,笔者认为散乐始出于周,最初是一种歌舞之乐,但更强调舞的属性,到秦汉时内容有所增益。

(二)百戏产生的时间、内容

百戏于文献记载首见于汉,《汉文帝纂要》:“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技后乃有高絙、吞刀、履火、寻橦等也。”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有杂技类表演。关于百戏产生的时间,陈维昭《汉代散乐、百戏与汉代俗乐活动》一文根据秦陵所出,百戏陶俑认为百戏起于秦代。袁仲一《关于秦陵百戏俑几个问题的探讨》对百戏俑表演的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3 号俑的表演动作为扛鼎、5 号俑的表演动作为都卢寻橦。”后汉天子宴请设乐有角抵百戏表演,《后汉书》:“汉安二年立之。天子临轩……诏太常、大鸿胪与诸国侍子于广阳城门外祖会,飨赐作乐,角抵百戏。”《通典》:“后汉天子临轩设乐,舍利兽从西方来,戏于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嗽水,作雾翳日,化成黄龙,修八丈,出水游戏,辉耀日光。绳系两柱,相去数丈,二倡女对舞绳上,切肩而不倾。如是杂变,总名百戏。”对后汉百戏表演的具体场景有详细记述,内容增设杂戏(多幻术)。通过上述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的二重互证,笔者认为秦时已有百戏,至汉始出百戏相关文献记载,其最初含义为杂戏、杂技类表演,后汉增加杂戏种类(其中多幻术),体裁较为单一,多用于宴享场合。

以上,笔者认为,散乐出于周代,是一种歌舞之乐,且强调舞的属性,至秦汉内容并未改变,数目有所增加;百戏秦时已有,汉时有记载,内容为杂戏(含幻术)、杂技类表演。散乐的产生时间早于百戏,周代散乐单独发展,至秦汉散乐、百戏并行发展,二者在内容上并无交集。

二、秦汉以后至隋散乐、百戏内容的变化更迭及二者产生交集的时间、内容

(一)秦汉以后至隋散乐内容的变化更迭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指出:“《散乐》的具体内容,依时代而不同,伸缩性极大。”秦汉以后,散乐于内容、体裁上的变化更迭是值得人们关注和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隋书》:“周时,郑译有宠于宣帝,奏征齐散乐人,并会京师为之。盖秦角抵之流者也。”北齐散乐人有秦角抵之流,说明北齐散乐内容已增加角抵。隋炀帝在朝廷宴请时有散乐的陈设,《隋书》:“及大业二年,突厥染干来朝,炀帝欲夸之,总追四方散乐,大集东都……有舍利先来,戏于场内,须臾跳跃,激水满衢……又以绳系两柱,相去十丈,遣二倡女对舞绳上……又为夏育扛鼎,取车轮石臼大甕器等,各于掌上而跳弄之……又有神鰲负山,幻人吐火,千变万化,旷古莫俦。”隋代散乐表演技艺承袭前代百戏内容,包括秦汉杂戏(幻术)、杂技类。

秦汉以后至隋,散乐不仅在内容上,更在体裁上有所扩充,北齐时增加百戏之角抵,隋时秦汉杂戏(幻术)、杂技等百戏表演已纳入到散乐范畴。

(二)秦汉以后至隋百戏内容的变化更迭

《三国志》载:“使博士马均作司南车,水转百戏。岁首建巨兽,鱼龙曼延,弄马倒骑,备如汉西京之制,筑阊阖诸门阙外罘罳。”三国时百戏表演内容承袭汉代之制,包括杂戏、杂技类表演。《隋书》:“始齐武平中,有鱼龙烂漫、俳优、硃儒、山车、巨象、拔井、种瓜、杀马、剥驴等,奇怪异端,百有余物,名为百戏。”北齐百戏的内容有所扩大,俳优侏儒、杂戏、杂技等类均属于百戏,此时百戏的含义,笔者认为是指数目繁多的奇技异戏。北周宣帝即位时,广泛召集杂技艺人增修百戏,表演日盛。《隋书》:“及宣帝即位,而广召杂伎,增修百戏。鱼龙漫衍之伎,常陈殿前,累日继夜,不知休息。好令城市少年有容貌者,妇人服而歌舞相随,引入后庭,与宫人观听。”此时百戏内容包括前代杂戏、新增俳优歌舞之类。隋代百戏承袭前代,亦有倡优表演,乐人归太常寺所辖。《北史》:“大业初,考绩连最……至是,蕴揣知帝意,奏括天下周、齐、梁、陈乐家子弟,皆为乐户。其六品已下,至于凡庶,有善音乐及倡优百戏者,皆直太常。”

秦汉以后至隋,百戏的内容和体裁也在不断扩充,除承袭前代的杂技、杂戏等,北齐时有俳优侏儒谐戏表演,北周时有俳优歌舞表演。

以上,通过对秦汉以后至隋散乐、百戏内容的纵向史料分析,可以看出散乐与百戏内容、体裁的发展演变及前后承继。倘若横向观察,不难看出这一时间段内散乐、百戏二者已然不是并行发展,而是产生了一定的交集,散乐中有百戏的表演成分。但具体散乐、百戏于何时产生交集?二者从何内容上产生交集?这些均是需要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三)散乐、百戏产生交集的时间、内容

《通典》:“(散乐)隋以前谓之百戏。”此处“以前”需要注意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有史以来的隋以前;二是指有史以来至隋的一段时间。又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秦汉以来,又有杂技,其变非一,名为百戏,亦总谓之散乐。”此“以来”同上述“以前”亦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秦汉至宋;二是指秦汉至宋的一段时间。结合上文对散乐、百戏产生时间及内容分析,笔者认为“以前”“以来”均应指第二种含义。综合上文对秦汉以后至隋散乐、百戏内容变化更迭的纵向梳理,散乐、百戏产生交集应是秦汉以后至隋以前的一段时间,但具体为何时?清·焦循《剧说》卷一引明·于慎行《谷山笔麈》:“汉有鱼龙百戏,齐梁以来,谓之散乐。”自齐梁以来散乐、百戏产生交集,将时间范围进一步缩小自齐梁至隋以前的几十年间。而明距齐梁已有千年时间,时间跨度久远,这一记载是否可信?

《隋书》:“周时,郑译有宠于宣帝,奏征齐散乐人,并会京师为之。盖秦角抵之流者也。”北齐散乐人,其技有秦之角抵,属百戏类,说明北齐时散乐、百戏已产生交集。《旧唐书》:“后魏、北齐,亦有《鱼龙辟邪》《鹿马仙车》《吞刀吐火》《剥车剥驴》《种瓜拔井》之戏。周宣帝征齐乐并会关中。”对周宣帝所征北齐散乐内容有详细记述,概括为杂戏、杂技类表演,亦为散乐、百戏产生交集的内容。

上述史料说明,北齐时,散乐、百戏在内容上已产生交集,概括为杂戏、杂技类表演,隋代散乐包含前代百戏内容。齐梁(479—557)与北齐(550—577)处于同一时代,笔者认为以上史料亦可视为齐梁以来散乐、百戏产生交集的旁证。

三、唐辽宋元四代散乐、百戏内容的变化更迭及其关系

(一)唐辽两代散乐、百戏内容的变化更迭及其关系

唐代是我国音乐文化大繁荣的时代,这一时期散乐的内容是否在前代基础上增加新的艺术体裁?《旧唐书》:“散乐者,历代有之,非部伍之声,俳优歌舞杂奏。汉天子临轩设乐,舍利兽从西方来,戏于殿前……如是杂变,总名百戏……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歌舞戏,有《大面》《拨头》《踏摇娘》《窟垒子》等戏……《散乐》,用横笛一,拍板一,腰鼓三。其馀杂戏,变态多端,皆不足称。《大面》出于北齐……《拨头》出西域……《踏摇娘》生于隋末……”唐代正史对散乐首先进行历史性追溯,总括为俳优歌舞杂奏,除承袭前代百戏外,还增加歌舞戏一类。同时亦有前代舞蹈纳入唐代散乐,《旧唐书》:“汉有《盘舞》,今隶《散乐》部中。”以上文献表明散乐下有百戏的表演,如杂戏(幻术)、杂技类。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认为“散乐有两种,或写象人物谑弄,或逞炫艺绝角剧。”关于人物谑弄、炫艺绝角剧,笔者认为前者指歌舞戏一类,后者为奇伎异戏百戏一类的总括。

唐代散乐、百戏二者于文献记载中常常并提,百戏记于散乐之后,关于二者的内容及关系,笔者认为,可以将唐代散乐总括为俳优歌舞杂奏,其中有百戏(杂技、杂戏幻术等奇伎异戏)、歌舞戏之类,百戏为散乐的一部分,百戏隶属于散乐范畴。

辽代散乐仍可概括为俳优歌舞杂奏,承袭前代遗声,于后晋时传入。《辽史》:“今之散乐,俳优、歌舞杂进,往往汉乐府之遗声。晋天福三年,遣刘以伶官来归,辽有散乐,盖由此矣。”关于辽代散乐有所用乐器及其杂戏的详细记载,《辽史》:“散乐……散乐器:篥、箫、笛……杂戏:自齐景公用倡优侏儒,至汉武帝设鱼龙曼延之戏,後汉有绳舞、自刳之伎,杜佑以为多幻术,皆出西域。”辽杂戏在散乐之下,内容承袭前代百戏,有汉代杂戏(幻术)、杂技等奇伎异戏。笔者认为,辽代散乐总体特征为俳优歌舞杂奏,包括杂戏幻术类(属百戏),此时百戏仍隶属于散乐。

(二)宋元两代散乐、百戏内容的变化更迭及其关系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市民阶层日益崛起,促使市民音乐蓬勃发展。这一时期艺术歌曲和说唱音乐不断发展,如小唱、诸宫调等;戏剧演出大放异彩,如杂剧、院本等。总之,宋代民间艺术形式在不断地发展扩充,此时散乐、百戏的内容体裁也产生了相应变化。

宋代每上元观灯节庆时,有散乐、百戏的表演,于灯山前陈百戏,山棚上有散乐舞的表演,散乐自周以来舞的属性一直存在。《宋史·乐志》:“每上元观灯……台南设灯山,灯山前陈百戏,山棚上用散乐、女弟子舞。”《梦粱录》载:“筵会或社会,皆用融和坊新街及‘下瓦子’等处散乐家女童装末,加以弦索赚曲,祇应而巳。”宴享场合中,有散乐家女童扮末,加以伴奏乐曲,进行杂剧演出。《文献通考》“散乐百戏条”载:“散乐非部伍之正声,其来尚矣。其杂戏盖起於秦汉,有鱼龙蔓延,高ㄌ凤皇……宋朝杂乐百戏:有踏球、蹵球、踏蹻、藏挟、杂旋、弄鎗、鋺瓶、龊剑、踏索、寻橦、筋斗、拗腰、透剑门、飞弹丸、女伎百戏之类,皆隶左右军而散居。”对散乐有一个整体描述及历史追溯,其下有杂戏、杂乐百戏,杂戏内容为秦汉时的奇伎异戏,杂乐百戏内容为杂技类表演。宋代百戏表演的具体类目,《东京梦华录》 有详细记载:“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趯弄、跳索、相扑、鼓板、小唱、斗鸡、说诨话、杂扮、商谜、合笙、乔筋骨、乔相扑、浪子杂剧、叫果子、学像生、倬刀、装鬼、砑鼓、牌棒、道术之类,色色有之。至暮呈拽不尽。”除前代杂技、杂戏类表演外,宋代百戏最根本的变化是体裁上有所扩充,加入了繁荣发展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小唱、说浑话、浪子杂剧、叫果子等,分属唱曲、调笑、杂剧、口技类等表演。

由于宋代市民音乐的蓬勃发展,散乐、百戏二者均在内容、体裁上有所扩充。宋代散乐内容包括百戏、歌舞、杂剧;宋代百戏内容包括前代的杂技、杂戏,新增唱曲、调笑、杂剧、口技等表演,宋代百戏隶属于散乐之中。此时百戏的含义发生转变,笔者认为不仅是表演内容上数目繁多,同时表演体裁种类多样。

元代散乐归教坊司管辖,掌妓人乐舞、杂戏、杂技等类表演。《草木子》:“散乐则立教坊司,掌天下妓乐,有驾前承应、杂戏、飞竿、走索、踢弄、藏木等伎。”元代百戏内容包括倡优杂戏,《元史》载:“甲子,作佛事,命僧百八人及倡优百戏,导帝师游京城。”关于杂戏的具体类目,《元史》中有简要列举,其中继承前代百戏伎艺,如秦汉角抵、宋傀儡戏、幻术(藏擫撇钹)等。《元史》:“诸民间子弟,不务正业,辄于城市坊镇演唱词话,教习杂戏……诸弄禽蛇、傀儡、藏擫撇钹、倒花钱、击鱼鼓,惑人集众,以卖伪药者,禁之,违者重罪之。诸弃本逐末,习用角抵之戏,学攻刺之术者,师弟子并杖七十七。”元代百戏隶属于散乐之中。

以上,笔者认为,唐辽宋元四代百戏作为散乐技艺,均隶属于散乐,散乐、百戏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宋代为转折点,因为宋代市民音乐蓬勃发展,散乐、百戏二者均在内容、体裁上有所扩充,此时百戏的含义发生变化,不仅是指表演内容上数目繁多,同时也指表演体裁种类多样。

四、明清散乐、百戏内容的变化更迭及其关系

明代散乐,无论是正史还是笔记小说中均记载甚少,而清代散乐文献史料中并无相关记载。目前仅能从明人笔记中窥探推测散乐的内容形态。顾起元 《客座赘语》:“南都万历以前,公侯与缙绅及富家,凡有宴会小集,多用散乐,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若大席,则用教坊打院本,乃北曲四大套者……后乃变为南唱……大会则用南戏。”明代散乐用于宴会小集中,有唱曲成分。同时结合史料前后记载,有院本、南戏的应用,此北曲亦有可能指“北曲杂剧”。笔者认为,明代散乐有唱曲的成分,亦有可能存在演剧成分。

相较散乐,明清百戏独立发展,其归钟鼓司管辖,《明史》:“钟鼓司……掌管出朝钟鼓及内乐、传奇、过锦、打稻诸杂戏。”明清百戏内容继宋代之后是否继续有所扩充?宋懋澄《九龠集》中所记,钟鼓司诸伎有:狻猊舞(即狮子舞)、掷索、垒七草、齿跳板、杂伎、金元杂剧、南戏等。蒋之翘《天启宫词》:“钟鼓司有水傀儡戏,秋收打稻戏,又有过锦戏……虽市井商匠杂耍把戏,皆可承应。”钟鼓司承应诸杂戏,上列诸伎又继承前代百戏,如杂技、狻猊舞、傀儡戏等,亦有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新加入的技艺,如金元杂剧、南戏等。清·震钧《天咫偶闻》:“余髫年时……皆有杂爨,京师俗称杂耍。其剧多鱼龙曼衍,吐火吞刀及平话、嘌唱之类。”清代百戏表演,当时俗称杂耍,有汉之杂戏、杂技,宋元平话、嘌唱等类表演。清·李声振《百戏竹枝词》中所指“百戏”范围面广,诸如戏曲声腔(弋阳腔、秦腔等)、曲艺(弹词、唱道情等)、杂技(飞刀、舞索等)、杂戏(傀儡戏)、角抵、口技、女优戏曲表演等内容。随着明清戏曲艺术的迅速发展,百戏的内容继宋代之后有极大程度地扩充。明代百戏在继承前代内容的同时,又加入发展兴盛的南戏。清代百戏继承前代百戏的内容、体裁,并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扩充,最根本的变化是百戏的含义,其已成为各种民间技艺表演类目的总称,包括技艺表演所涵盖的各种内容,如戏曲声腔、所用乐器等。以上,明清散乐的概念渐趋褪去,百戏获得独立发展。

综上,笔者认为,散乐与百戏“并非一也”。散乐出于周代,是一种歌舞之乐,更注重舞的性质,秦汉时其内容有所增广。百戏秦时已有,汉始见文献记载,秦汉百戏为杂技、杂戏(幻术)类表演,体裁较为单一,表演数目繁多。散乐、百戏于此时并行发展,二者并无交集。北齐时散乐、百戏内容上产生交集(杂技、杂戏表演)。唐辽宋元四代百戏作为散乐技艺,均隶属于散乐之中,散乐、百戏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宋代为转折点,散乐、百戏二者均在内容、体裁上有所扩充,同时百戏的含义发生变化,不仅指表演内容上数目繁多,同时指表演体裁种类多样。明清散乐的概念渐趋褪去,百戏在内容、体裁上不断发展扩充,而后成为各种民间技艺表演类目的总称。

猜你喜欢
秦汉歌舞体裁
谈如何有效提高歌舞导演的创作能力
茫然的体裁
歌舞欢庆“三月三”
春蜂
看大唐歌舞
阴阳刑德与秦汉秩序认知的形成
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姓氏问题释析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体裁好
秦汉秘祝源流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