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成/何宜蔓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
钢琴即兴伴奏最基本的要求是拥有一定的钢琴弹奏技巧。即兴伴奏是演奏者以器乐曲、歌曲的旋律为基础进行创新和编配的过程,所以,扎实的钢琴演奏水平是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重要条件。
1、音阶、琶音、八度的基本弹奏能力练习
在音阶练习的过程中第一步是放慢速度,把每一个音都弹实,再慢慢熟悉位置和手的走向。第二步,慢慢的增加速度,在弹奏的过程中加入节拍器,首先还是要求每个音都弹奏准确,确保节拍的稳定,同时注意左右手的同步。第三步,慢慢加快速度,一定要把每颗音的颗粒性弹出来,保持稳定的节奏、左右手的协调配合。
琶音练习在钢琴演奏学习和钢琴即兴伴奏学习中的地位也同样的重要,能快速而且清晰的弹奏出琶音可以为学习钢琴即兴伴奏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琶音的练习过程中手指要求充分的扩张,每一颗音都要弹得饱满,充实,并且在弹奏的过程中声音要尽量做到均匀,不能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并且要注意控制音色。
2、24个大小调内的基本技巧练习
很多的钢琴学习者从小就开始练习各种练习曲,例如哈农,车尔尼的599,849,299,740练习曲集等。通过这些钢琴练习曲集的练习实际上是间接的熟悉24个大小调基本技巧的过程。因为只有熟悉了24个大小调的升降排列,才能使学习者对于钢琴的键盘体系有一些基本的认识,这些基本的认识也是开展即兴伴奏教学所需要的。
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演奏程度对于键盘音乐的理解程度也大不相同,在学习了大量的经典钢琴作品后,学习者对于各种键盘技巧,常用的调式音阶,都能在这些经典的作品中得到练习。当把每一个大小调的音阶都能够熟练的弹奏之后,我们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在音阶中所构成的每一级和弦的位置,以及功能和声之间连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只有在真正掌握了功能和声的连接规律之后,我们才能在即兴伴奏的实践过程中灵活的使用,安排合适的和弦来为器乐曲(或歌曲)进行有效的编配。
使用首调的概念来练习三和弦,属七和弦及其连接。在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过程中三和弦和属七和弦的运用是无处不在的,用基础的三和弦和具有不稳定性的属七和弦几乎就可以编配一些简单的艺术歌曲。
在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者们要去寻找自己所拥有的器乐曲(或歌曲)的和弦走向,只有通过兼顾更多的作品与和弦走向,我们才能快速的提高判断和弦走向的能力。在见过大量的作品之后,学习者可以尝试自己去编写带有和弦级数的乐谱进行练习,并且包含不同的调。在大多数的经典音乐作品中,作品的和声进行都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在这些经典作品中我们可以去总结常用的和弦进行走向,或者是不同改编作品中的代理和弦的使用方法。
1、伴奏织体的定义
织体(texture)是指音乐的结构形式,在音乐作品中它常常指的是音乐时空上的分布形式。织体从时间上的分布形式被称为“曲式”(music form),是一项音乐的专用术语。一部作品,不管是大型的交响套取,还是精巧的艺术小曲,都拥有自己的结构形式,但是无论是什么形式都必须存在于时间的铺展中,这就是音乐存在于时间上的形式。音乐在空间上的分布,其实更多的是借助于视觉印象中的概念,它是可以在乐谱上被直观的反映出来的。
2、根据音乐风格所进行的织体选择
在钢琴即兴伴奏中音乐的织体与风格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织体与风格选择是否合适决定了一首器乐曲(和歌曲)的艺术风格是否正确。正确的选择作品的风格,并在保留原曲风格的基础上再进行提升,却不要完全扭曲原曲的本来色彩是在音乐织体与风格选择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实际的钢琴即兴伴奏演奏中,演奏者经常会错误的选择歌曲的风格与织体,这样的结果会导致最后作品听上去不伦不类,严重的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3、常用的伴奏音型种类
常用的伴奏音型主要有三种
(1)柱式大和弦的音型,这种织体类型所表现出的主要都是气势恢宏,庄严磅礴的艺术形象。这种伴奏音型手法简便,并且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带给人一种不断推进的,充满生机的感觉,多数用于进行曲风格、圆舞曲或者一些行进音乐之中。例如肖邦的圆舞曲中就经常使用这种柱式三和弦来作为伴奏织体,又如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四乐章中的主旋律,多处都使用了这种伴奏织体形式,表现了人民群众抵抗侵略者的决心,以及一往无前的勇气。
(2)分解和弦的音型,这种织体类型所表现出的一般是抒情婉转,委婉深情的艺术形象。这种伴奏形式是把一个柱式和弦分解成单独的音,并且依次弹出的伴奏形式。这种伴奏形式常常给人一种流动的美感,使人感觉到作品的轻柔优美,温柔细腻。抒情歌曲和艺术歌曲中经常会使用这种伴奏形式。例如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在伴奏的织体选择上就较多使用了这种分解和弦的伴奏形式,给人营造出一种静谧又带有一点忧伤的气氛。再如在肖邦的钢琴作品《第一叙事曲中》的呈示部中的第二主题,便是用分解的和弦营造出了一种柔美与深沉的意境。
(3)半分解和弦的音型,这种伴奏形式的节奏感明确,多用于表现生动活泼的形象,多用于表现欢乐的场景,或儿歌中。这种织体形式就是指和弦的低音于其他的和弦音在不同八度位置中以跳跃的形式交替出现。例如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改编曲《四小天鹅舞曲》中的伴奏形式,以跳跃活泼的节奏,生动的表现出了作品的形象。再如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KV.331的快板乐章中使用快速的半分解和弦,用欢快的节奏,表现出了轻松生动的意境。
以上所使用的三种基本的伴奏织体是在即兴伴奏中所常用的织体形式,具有较为典型的意义,也是之后深入学习即兴伴奏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的织体伴奏形式。
实践性是钢琴即兴伴奏的一大特点,很多时候在演奏中需要进行即兴的发挥,使演奏者在原本的旋律上发挥更多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基础的和声知识是学习即兴伴奏的基本条件之一,在和弦的编配过程中应该遵循功能和声的基本原则,在一些歌器乐曲(或歌曲)中按照和弦功能的主,属,下属之间的关系来进行选择。这些基本的和声连接是钢琴即兴演奏过程当中的基本语汇,只有真正掌握和熟悉了这些最基础的和声语汇,在钢琴即兴伴奏的编配过程中才能更加灵活的运用和声知识来正确的选择音乐作品的和声配置。
在进行和声练习的过程中,键盘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键盘乐器是最能直观反映24个大小调转换的器乐。而且从最初的练习之中,学习者应该遵循调性的产生规律来科学的练习每一个大小调的功能和声。
例如第一个选择的是C大调,我们在练习了本调中的和弦连接之后,从C音向上一个纯五度发展至G大调,然后继续练习G大调的音阶与和声连接。又或者是从C向下一个纯五度发展至F大调,进行F大调的音阶或和弦连接练习。这两种向上寻找升号调或者向下寻找降号调的练习方法,都能在依次的练习中练习完24个大小调。通过这种利用键盘来熟悉和声位置的练习方法,能让我们真正的熟悉每一个大小调的升降属性,在练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由简单的调再到复杂的调,直到将24个大小调都练习至纯熟,学习者将会感受到自己键盘与和声分析能力的快速进步。
首调思维在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只有在拥有了首调思维以后,才能根据旋律快速的选择出所需要运用的和弦。运用首调思维可以更加轻松的通过旋律的走向去判断出一个小节内的旋律的低音,这一小节的低音通常便是决定了整个小节的和弦性质。在初学钢琴即兴伴奏的时候其实不需要在左手上配上太多花哨的伴奏织体形式,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其实是先运用首调的思维在钢琴上进行旋律的弹奏练习,然后寻找出每个小节左手和弦的低音并且按照每小节的基础律动编配上四分音符的单音进行双手的配合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练习可以快速提升初学者对于钢琴即兴伴奏的练习兴趣,并且能够在初学者的脑海里留下简单又正确的和声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