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民歌教学
——声情并茂

2020-12-02 00:18
北方音乐 2020年18期
关键词:衬词扬州民歌

廉 蕾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头桥中心小学,江苏 扬州 225109)

当下,流行音乐十分受到人们的喜欢,尤其是一些青少年。走在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听到流行音乐,包括在校园里,许多少年儿童都在模仿一些明星演唱流行歌曲。对于中国新一代的孩子,音乐课上每次问道:“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优秀的民族歌曲?”知道的人却寥寥无几。“民族的即世界的。”远的不说,就自己家乡的民歌——扬州民歌,拥有千年的文化历史。如何唤醒学生的民族意识、传承民族文化,使学生接受和热爱民歌,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重任。

一、声

(一)吐字

引起学生对民歌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家乡的方言演唱歌曲,势必会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并且能够增添学生的自豪感。同时,作为民歌的独特魅力,方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项。

扬州方言特点,发音几乎没有卷舌音,声音放在舌尖上。比如在扬州民歌《杨柳青》歌词中“晨”的发音要变翘舌“chen”为平舌音“cen”;“水”的发音要变翘舌“shui”为平舌“sui”。在这首歌中,除了将翘舌音变平舌,还有些字要变音发声,比如“麦”读作“mo”;“哥”读作“guo”。加入方言的演唱,使得民歌的地方特色更加鲜明,使得学生对民歌的学唱非常感兴趣。

(二)衬词

衬词是民歌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他没有任何实际含义,确是区分各个地方民歌的一个标志,在突出地方特色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一听到“啊呀来”就知道是江西民歌。当你听到“杨柳叶子青儿㖸”等,一定也能感受到扬州民歌特有的风格。在扬州民歌中经常会出现“㖸”“这个”“那个”等衬词,这些衬词要想达到好的效果,除了发音准确、俏皮、轻巧,还要有独特的方言发音。在民歌教学中常常发现,其实很多学生因为从小开始接受普通话教育,对当地的方言很多不会说或者发音也已经不是很准确,对于一节40分钟的音乐课,如果都用来教、纠正学生对于方言的教学习也不是很实际,并且衬词在民歌中出现的部分并不是很多又反复出现,因此,将民歌中的衬词唱准,是民歌方言教学的一个方法。

(三)歌唱方法

每次学唱民歌时,当学生演唱时,总会听到学生发出嘶声力竭的声音。因为许多民歌的演唱方式以民族唱法为主,混有中国戏曲的成分,学生想要模仿唱腔,但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因此会错误地运用嗓音,提着喉咙唱出缺乏圆润、柔韧的声音,久而久之,学生会认为民歌很难唱、难听,慢慢地不喜欢学,甚至不愿张口唱。因此,找到一个好的方法,教唱一种歌唱的方法,是学生喜欢民歌,愿意演唱民歌的一种重要途径。

首先,降低喉头,喉部放松,防止学生出现白、干的高音。引导学生提颧肌,微笑着像打一个哈欠一样的发声状态。接下来是气息的问题。引导学生像闻花香一样练习气息。其次,正确的演唱姿势,对于唱好歌曲也是重要的条件。(1)身体要直立;(2)重心要稳;(3)上胸要开;(4)双肩要松;(5)面部自然;(6)精神要积极振奋。

二、情

只教会学生如何用什么样的声音去唱,怎样咬字,还远远不够,没有情感的唱是苍白的。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民歌,还要从“情”字上唤起学生对扬州民歌的热爱和自豪感,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扬州民歌独特的魅力

扬州位于长江和古运河的交汇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扬州的民歌有着“融汇南北,兼济刚柔”的特点。小调和号子充分体现了扬州民歌的“兼济刚柔”。小调婉转优美,表现出南方音乐在情感表达上的细腻,如歌曲《杨柳青》。号子,体力劳动与节奏密切的配合,以粗犷的方式体现了民歌的“刚”之美,其中高邮号子最为有名。这二者的完美结合突出了扬州民歌既有江南民歌之美,又有别于南方音乐的独特魅力。因此,扬州民歌是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歌曲体裁的不同。在演唱情绪、情感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在欣赏、理解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情绪和方法进行演唱。

(二)扬州民歌的价值

1.扬州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孩童牙牙学语时,就学唱各种童谣,如《数鸭蛋》,从中获得最初的知识。青少年时期,开始参与劳动,唱起栽秧号子《唱的大家劲头来》。青年时期,《绣兜兜》把男女之间的爱情描述得情真意切,直抒胸怀。过新年时,人们唱着《送麒麟》,热热闹闹地把不幸的遭遇、繁重的劳动全部送走,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从心底唱响。民歌直接表达人民的心声,反映人民的生活。民歌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产生于人民的生活之中,在人民的口中传承下去,哪里有人民、有生活,哪里就有民歌。

2.千年艺术的结晶

扬州民歌历史悠久,最远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高邮龙虬庄的先民,也就是古老的“龙虬民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渔父歌》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先秦扬州民歌的特点:淳朴、感情真挚,简单。扬州民歌发展到唐时,多为七言四句体,如《孟姜女》《八段锦》《梳妆台》等,它们都映照出唐代民歌的影子。扬州民歌真正的繁荣期要数明清时代,那时富商、文人墨客云集在扬州,歌舞小曲繁华非常,正如清人李斗所著的《扬州画舫录》中曾有记载:“小唱以琵琶,弦子,月琴,檀板合动而歌,最早有《银纽丝》《四大景》《倒板桨》《剪靛话》《吉祥草》《倒花篮》诸调,以《劈破玉》为佳。进来群尚《满江红》《湖江浪》、皆本调也。其《京舵子》《起子调》《马头调》《南京调》之类。传自四方,闻亦效之,而鲁斤燕削,迁地不能为良矣。”可见那时扬州小调丰繁之盛况,以至明清期间的扬州民歌一直流传至今。所以,我们今天所诵唱的扬州民歌可以说是历经千年杰出文学艺术的结晶,其中高邮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扬州民歌对专业音乐的影响

民歌不仅是千年文化艺术的结晶,它还为一代一代的专业音乐家源源不断地提供音乐创作的灵感和素材。早在30年代,贺绿汀在电影《马路天使》中所写的插曲《四季歌》,创作的素材就取材于扬州民歌《哭七七》。20世纪50年代中期,扬州有许多民歌被音乐家改编成声乐、器乐、电影音乐等。比如《茉莉花》《撒趟子撩在外》《困难虽有九十九》《数鸭子》等民歌。在199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歌曲晚会和第六届艺术节上,吴佳讯改编的女生小合唱《拔根芦柴花》受到观众的好评和喜爱;由戈弘改编的《板桥道情》至今被人们广泛使用和传唱。如今的扬州民歌在更为广阔的领域里传播着,正以新的姿态融入当代音乐生活,被继续传承下去。

4.走向国际的扬州民歌《茉莉花》

其实,除了扬州民歌《茉莉花》以外,我国东北、河北、山西、陕西、四川等省市也流传着具有各地特色的、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可以说,中国的《茉莉花》遍地开花。但由于扬州民歌《茉莉花》其旋律婉转优美,很生动地表现了茉莉花的特点,因此,多以扬州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为主题再现了神秘而美丽的中国,扬名中外。所以当“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这首熟悉的旋律在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响起;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响起;在宋祖英的维也纳金色大厅个人演唱会上响起,相信每个中国人无不激动万分,心中充满自豪感。这首歌不仅向全世界表现出了中国的艺术魄力,更体现出了扬州人精致优雅、仁爱和谐的生活态度。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民歌演唱方面的“咬字”“发声”的教学探究,以及在情感方面挖掘扬州民歌的深厚文化底蕴、扬州民歌对人类的价值和培养民族的自豪感进行了阐述。但真正使学生接受甚至热爱上民族音乐,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需要所有的音乐教师长期共同努力,共同探究讨论民歌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才能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宝贵的民族遗产。

猜你喜欢
衬词扬州民歌
衬词在歌曲创作中的运用
藏族古乐谱《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衬词研究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扬州绒花”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民歌中的衬词和衬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