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钢连接钢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2020-12-01 03:19孙海粟布欣王新武门亦昂
关键词:翼缘连接件型钢

孙海粟,布欣,王新武,门亦昂

(1.洛阳理工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2.河南省装配式建筑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洛阳 471023;3.河南省新型土木工程结构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 洛阳 471023;4.河南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0 引 言

梁柱节点是钢框架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节点的受力特性会影响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1-2]。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和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之后,对震害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刚性连接钢框架梁柱节点的最大缺陷是易发生脆性破坏。李峰宇等[3]、郭兵等[4]对端板连接的半刚性节点进行了试验研究,表明节点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和抗倒塌能力。A.M.Coelho等[5]通过8个不同厚度的外伸端板连接的梁柱节点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发现外伸端板厚度过大会降低节点的转动能力,且易发生脆性断裂,但可以使节点的抗弯强度和刚度增强;杨文伟等[6]对门式刚架半刚性节点连接性能进行研究,推导了半刚性连接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式。T型钢梁接节点是半刚性梁柱连接节点的一种[7-8],连接刚度较大,施工过程中不需要现场施焊,工程质量容易保证,王新武等[9-13]对T型钢连接的钢结构节点和框架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T型钢连接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本文对2个不同翼缘厚度T型钢连接的框架中柱节点模型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依据《建筑抗震试验规程》(JGJ/T101-2015)[14]分别对1∶1足尺梁柱节点模型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通过研究节点的破坏形态,分析节点的滞回性能和耗能特性,对比不同翼缘厚度的T型钢连接件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

1 试验概况

1.1 试件设计与制作

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7)[15]和《建筑抗震试验规程》(JGJ/T101-2015),设计制作了2个1∶1 T型钢连接钢框架中柱节点试验模型,即ZJ-1和ZJ-2,节点中梁、柱构件和T型钢接连件尺寸详见表1,试件全部采用热轧H型钢。

表1 试件各构件的主要参数

梁柱通过T型钢连接件和高强螺栓连接,螺栓类型为10.9级M22型螺栓,螺栓孔直径23.5 mm;共使用螺栓32个,依据《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16]采用扭矩扳手对高强螺栓施加190 kN的预紧力,节点中的构造加劲肋与梁柱焊接连接,节点模型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试件节点模型示意图

试验试件中的梁、柱均采用Q235热轧H型钢。按照《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验制备》(GB/T2975-1998)[17]从加工试件的同一批钢材中截取进行材性试验,试件的具体形状、尺寸和试验方法依据《金属拉伸实验方法》(GB/T228.1-2010)[18]进行。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试件主要材料特性

1.2 试验装置和加载方式

梁柱节点的拟静力试验加载方式主要有柱端加载和梁端加载。由于梁端加载忽略了框架结构侧移后柱子的P-Δ效应,且柱端加载更符合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因此本次试验选择柱端加载。图2为柱端加载模式,采用固定铰支座约束柱顶,在柱脚施加低周往复水平推力,梁端采用滑动铰支座进行约束。

根据图2,试验加载装置配备了2个作动器:竖直方向作动器施加轴压力,模拟柱子的竖向压力;水平方向作动器对节点的柱脚部位施加水平往复荷载。为实现梁端部和柱端部的边界约束条件,柱子顶部与竖向作动器采用球铰连接,连接柱底部采用自行设计的万向滑动球铰;梁端采用水平定向滑动支座模拟梁端边界条件。试验装置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监测试验数据和描述试验现象,将节点分为4个区,如图4所示。

图2 试件节点模型受力分析图

图3 试验现场

图4 试件分区图

试验前,先对试验节点进行预加载,检测试验装置是否能够正常运行,预加载稳定后,开始试验。首先,在柱顶部施加600 kN的轴向压力,且整个试验过程中轴向压力不变。水平加载采用荷载-位移控制方法,节点屈服前采用荷载控制加载方式,节点屈服后加载方式切换成位移控制,以屈服位移的倍数进行低周往复循环。每级荷载往复3周,持续15 min。节点发生破坏,或节点未破坏但变形过大,节点承载力降到极限承载力的85%时,试验终止。试验加载制度如图5所示。

图5 加载制度

2 试验现象和节点破坏形式分析

2.1 ZJ-1的试验现象及破坏状态

ZJ-1的屈服位移Δ=10.94 mm,此时T连接件没有明显变形,其与柱和梁连接处紧密无缝。加载到2Δ=21.88 mm时,T连接件与柱连接处未见缝隙。加载到3Δ=32.80 mm时,3区中T型件与柱翼缘相交处出现约0.5 mm的间隙。加载到4Δ=43.76 mm时,3区内T型件翼缘与柱翼缘相交处间隙进一步加大,间隙宽度为2.4 mm,如图6(a)所示。加载到6Δ=65.64 mm时,1区内T 型件翼缘被拉离柱翼缘间隙达到4.5 mm。加载到8Δ=87.52 mm,T型钢连接件发生断裂,承载力开始下降,试验终止,1区中T 型件翼缘被拉离柱翼缘间隙达到7 mm,间隙长度120 mm,如图6(b)所示。

图6 加载过程中ZJ-1的破坏形态

2.2 ZJ-2的试验现象和破坏状态

试件ZJ-2的屈服位移Δ=19.94 mm。加载到2Δ=3 988 mm时,T连接件与柱连接处未见缝隙。加载至3Δ=59.82 mm时,4区内T型件翼缘与柱翼缘相交处出现细微间隙,宽0.1 mm。加载至4Δ=79.76 mm时,4区的缝隙进一步增大至0.6 mm,如图7(a)所示。加载至6Δ=119.64 mm时,4区内T 型件翼缘与柱翼缘间隙达1.65 mm。加载至8Δ=159.52 mm时,承载力开始下降,降至峰值荷载的85%,试验终止,此时,4区内T型件翼缘与柱翼缘间隙为2.43 mm,见图7(b)。

图7 加载过程中ZJ-2的破坏形态

由以上分析可知,2Δ前T型连接件的变形肉眼无法观测到,节点保持较好的弹性变形性能。3Δ后两个试件的T型连接件开始出现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对比T型件与柱翼缘的间隙发现:3Δ时ZJ-2的间隙是ZJ-1的20%,4Δ时ZJ-2的间隙是ZJ-1的25%,6Δ时ZJ-2的间隙是ZJ-1的37%,8Δ时ZJ-2的间隙是ZJ-1的35%。

3 节点抗震性能分析

3.1 节点滞回性能分析

根据节点底部加载点的荷载和位移关系得到节点试件ZJ-1和ZJ-2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如图8~9所示。从图8~9可以看出,ZJ-2滞回曲线较为饱满,从4Δ开始,滞回曲线恢复至位移0点附近,并出现轻微拟合,这是因为T型件与柱翼缘的连接处出现间隙,在接近拉力和压力的交替作用区间时,T型件与柱子之间的间隙发生交替开合,形成曲线拟合。ZJ-1的T型件与柱的间隙是ZJ-2的2.8~5倍,因此滞回曲线较为扁平。T型连接件的刚度越大,滞回性能表现的越好,消耗的能量较多。

3.2 节点骨架曲线分析

将滞回曲线上每个荷载等级正负两个方向的极值点依次相连,可得到承载能力的骨架曲线,ZJ-1和ZJ-2的骨架曲线如图10所示,承载力对比见表3。由图10可知,ZJ-1的骨架曲线在达到屈服荷载后,骨架曲线的曲率变化较平缓,承载力仍有明显的发展空间,最终极限荷载是屈服荷载的2.5~2.7倍。达到屈服荷载后,ZJ-2的骨架曲线位移增长速率明显快于荷载的增加速率,最终极限荷载是屈服荷载的1.36~1.5倍。由表2可知,ZJ-2的翼缘厚度是ZJ-1的1.33倍时,屈服承载力ZJ-2分别是ZJ-1的2.38倍(推)和2.27倍(拉)。极限承载力ZJ-2分别是ZJ-1的1.33倍(推)和1.22倍(拉),ZJ-2的屈服荷载是ZJ-1的2.3倍。

图8 ZJ-1滞回曲线

图9 ZJ-2滞回曲线

图10 骨架曲线

由此可知,T型件翼缘板厚度的增加比例与极限荷载的增加比例基本相近,但屈服承载力增加比例提高了近1.3倍。

3.3 节点延性及刚度分析

延性是指结构、构件或构件的某个截面从屈服开始到达最大承载能力,或到达后承载能力还没有明显下降期间的变形能力。延性好的结构、构件或构件的某个截面后期变形能力大,在达到屈服或最大承载能力状态后,仍能吸收一定能量,从而避免脆性破坏。因此延性是衡量结构变形能力的重要指标,由延性系数μ确定,

μ=Δu/Δy,

(1)

式中,Δu,Δy分别为结构或构件的屈服位移和极限位移。

本文采用割线刚度反映结构或试件刚度的退化规律,

(2)

式中:F+,F-分别为试件在同一滞回环点的正、负向水平荷载;Δ+,Δ-分别为试件在同一滞回环的正、负向顶点位移。

根据骨架曲线,分析2个试件正向(推)和负向(拉)的初始刚度和延性系数见表4。T型钢连接件翼缘厚度平均增加29%,ZJ-2的正向初始刚度比ZJ-1高30%,ZJ-2负向初始刚度较ZJ-1高了24%,ZJ-2的初始刚度比ZJ-1的高约27%,略低于翼缘厚度增加的比例。2个试件的延性系数均为8,说明延性系数不会随着节点初始刚度的提高发生变化。

表4 各节点刚度及延性对比

3.4 节点耗能性能分析

工程中常用等效黏滞阻尼比he反映结构的耗能能力,he越大说明结构耗能能力越好,说明结构抗震性能越好。he的计算式为

(3)

试件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ζ详见表5,等效黏滞阻尼系数ζ逐级递增。ZJ-2的初始刚度是ZJ-1的1.27倍,试验结果表明,ZJ-2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ζ是ZJ-1的2.10~1.88倍,即ZJ-2的耗能能力提高十分显著。

图11 耗能系数计算简图

表5 各节点耗能特性对比

4 结 论

(1)半刚性节点的塑性区域主要在T型钢连接件与柱翼缘的交界处,荷载持续增加的作用下,在交界处产生间隙,直至T型件转角处翼缘被拉断。

(2)T型连接件的柱侧翼缘和梁侧翼缘厚度增加后,试件的初始刚度会随之提高。

(3)在初始刚度提高的情况下,试件的屈服强度、屈服位移、极限强度、极限位移均有所增加,且增加比例大于刚度增加比例。

(4)初始刚度提高时,2个试件的延性系数不变。

(5)增大T型连接件翼缘厚度可提高ZJ-2的耗能能力。

猜你喜欢
翼缘连接件型钢
花纹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地铁车站型钢柱施工及其垂直度合格率优化
某变电站工程翼缘加宽型钢框架结构受力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制作吸管塔台
工字形薄壁梁翼缘弯曲切应力的进一步分析1)
T型钢连接梁柱半刚性节点承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冷弯薄壁拼接梁承载力研究
CJ/T493—2016给水用高性能硬聚氯乙烯管材及连接件
基于试验设计的汽车悬架轻量化设计
市场低迷 兆通型钢逆市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