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陈庆跃 李耀阳 姜天柱
春种时节的上午,鄂州市刘弄村的田间一片忙碌。田头的一台插秧机旁,一位满脸黝黑的青年农民正在给30多名职工和60多位村民讲解春耕插秧机维修和保养事项。若不是熟识,你很难从那双沾满油污的手和大花脸上瞧出他工会主席的身份。他就是周胜勇,鄂州市华容区益农农机合作社的工会主席。
周胜勇是个双“年轻”工会主席,年纪轻——36岁,资历浅——任期不到3年。在成为工会主席之前,他一直跟着鄂州市“放心农资”品牌创始人、叔父周兰华在田地里摸爬滚打。2013年,临江乡黄岭村的380亩“生态示范田”创办,周胜勇带着4名职工开始铲草“啃”荒。
那段时间,周胜勇整日起早贪黑,耕田、整田、插秧,还坚持做好生态种田笔记。遇上不懂的地方,要么到网上查找,要么找内行请教。通过自学,他掌握了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叉车、汽车、挖掘机等30多台农机和运输车辆的操作方法、性能及维修技术,还带出了7名徒弟。“虽说是年轻人,他真能吃苦!”段店镇党委书记袁立志感叹道。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那片荒地变成了“绿畈”。
2016年,周胜勇带领合作社40名职工成立了4个作业组、1个技术创新小组和1个农机多功能效能保障组。几年来,仅技术创新小组就先后完成秸杆还田、万亩油菜机播机收、“中油78”芝麻标准化种植等7项国家和省级农技、农机创新项目。周胜勇从田头走出了一条又一条创新之路,赢得了职工们一致称赞。2017年,他被推选为合作社工会主席
当上职工们的“头儿”,周胜勇在田头地边耕耘得更勤奋了。他在合作社流转的18000多亩土地上推出了耕田、化肥、植保、种子、收购等“五统一”措施,解除了村民种田的后顾之忧;也为4个作业组的职工建起了庄稼医院和农资输送线,大大减轻了职工们种田的负担。“我家有20多亩种养基地,种植水稻、莲藕、棉花,还养鱼。以前,人累得受不了,去年签了‘五统一’协议后,人轻松多了,效益也增加了不少。”职工袁班新说。
周胜勇“啃”荒既用韧劲,也用巧劲。刘弄、张湾、四份、牌坊等村有600多亩江滩和低洼地,他采取江滩联片耕作、洼地划块耕种的方式,种植“生态油菜园”,实行机收机播机耕,打造成张湾油菜示范片。针对田地里荒草多的实际情况,他想方设法把荒草变成肥料,除了机械翻耕、漫水浸泡,还推广新技术,买来2000多斤有机物料腐属剂腐烂秸杆,再进行耕整。在村民们眼中,周胜勇特别细心,田里什么时候晒干,什么时候喷洒生态封闭除草生物药,直播时怎样给田里灌水等,总是说了一遍又一遍,还把技术资料送到他们手上。截至2019年,周胜勇在刘弄、四份、罗湖、牌坊等4个村托管荒地1000多亩,自家种植30多亩,还与村民李保生合作耕种“生态地”600多亩。
种田不能靠天收,要让合作社职工端起“科技饭碗”。周胜勇在合作社建立了农机农技职工培训制度,最近两年培训了32名科技“明白人”。刘弄村9组的村民周小年,前些年一直在外打工,10亩责任田成了“草地”。他加入了农机农技职工培训班后,白天在田头地边跟班学习育苗、播种等农技知识,晚上还“缠”着周胜勇学习秸杆还田机械操作和农资配送技能,成了合作社的“多面手”。他说:“我加入工会后,受到了工会组织的关怀,在周胜勇的帮助下,每年收入达到2万多元。”
这个不起眼的合作社工会里,还有一份扶贫济困的承诺书。“我们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利用合作社的机械、农技和土地等优势,带动贫困户致富,与贫困户签订服务承诺书。”周胜勇一边翻开土地流转合同,一边拿出3份帮扶承诺书。
泥矶村高家咀湾的高细新今年60多岁,家里有一位残疾儿子。他家的18亩土地流转给周胜勇后,当晚小周就送去了一份帮扶承诺书,优先吸收高细新到合作社务工,并以合作社名义每年给予一定的困难家庭经济补助。近年来,合作社工会先后4次到高细新家看望,高细新在合作社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每个月收入1800多元。“我这个贫困家庭多亏了小周拉一把,还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啊。”几年来,合作社工会先后帮扶贫困户21户32人,贫困学生7人,支助资金5000多元。
“啃”荒之路走了这么多年,周胜勇深有感触:作为一名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会主席,他要把眼光放得更远,应该在职工中开展技能之星、文明之星、奉献之星和创新之星评选活动,为村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下一步,周胜勇打算和职工们一起,利用油菜园建成油菜花观赏线,并与农家乐相连,形成田园观赏线;利用低洼湖边地段,改建精养鱼池,建设田园休闲垂钓线;利用油菜、小麦、水稻分季种植的时机,构成“田园梯田式”观赏线,让田园种养殖变得更美更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