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0-12-01 10:17
现代交际 2020年22期
关键词:刊物学术期刊期刊

(现代交际杂志社 吉林 长春 130033)

学术期刊是一个国家对特定学科的科研成果进行展示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公示科研成果的作用。我国2014年确定第一批学术期刊共计5756种,2017年又确定了第二批712种。社科类学术期刊与其他文化产品不同,其不仅承载着传播文化、教育教学的功能,而且通过展示各学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可以深化某一领域的主题,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

一、学术期刊发展的困境

我国社科类学术期刊虽然每年都发表数以百万计的学术论文,但真正有科研价值、有社会影响力的并不多,被引用率也低于世界平均值。应景之作多,内容同质化非常严重,这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学术期刊面临困境的原因有很多,除自身的诸多因素之外,新媒体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自身因素影响学术期刊发展

1.受众面小,难以形成规模

社科类学术期刊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术性,因此,发行量小,大多以赠送为主,或作为与相关机构交流的样本使用;受众群体单一,以科研人员、高校教师为主。另外,学术期刊种类繁多,各高校、各科研单位、各学术机构都有自己的期刊,呈现各自为政的局面,分散出版使其难以形成规模。这种弱小、分散的特点,限制了学术期刊的发展。

2.稿件质量质量不高,影响力下降

社科类学术期刊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学术性、专业性、权威性,但近年来有些学术期刊降低了学术标准,只发内容相对稳妥的文章,力求不出差错。这使得学术期刊同质化现象严重,影响了期刊的学术水准。

3.主动性不强,服务观念落后

学术期刊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是主动性不强,基本是“坐等”文章上门,而很少“走出去”“请”文章进来。这一问题在高校学报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很多学校的学报都只是面向校内征稿,既不对外宣传,也不与外界沟通,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低头办刊”。加上一些“人情稿”“关系稿”,更拉低了稿件质量、学术质量。

(二)新媒体冲击下的学术期刊发展缓慢

传统的学术期刊一直以纸质的形式为读者和作者服务,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信息传播的途径和速度都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学术期刊因为本身理念的滞后,并没有形成有效且快速的应对模式,传播形态落后。

1.新媒体的出现,使学术期刊的地位受到挑战

传统的学术期刊一直是学术权威的象征。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信息传播的方式呈现出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征,学术期刊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一方面,传播者可以通过新媒体建立自己的平台,自由地表达学术观点、传递学术信息,这样的形式对受众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受众不再被动地通过学术期刊获得学术信息,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新媒体传播的内容。

2.与新媒体的融合不够

学术期刊虽然与新媒体有所融合,但也仅限于传播形态,还没有达到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大多数学术期刊只是把网络平台作为纸质期刊的数字化翻版,没有很好地利用语音、图像、视频等功能,更全面地展示学术成果;没有做到推陈出新,呈现不同的传播效果;也没有形成差异化的信息传播平台,以及多元化的传播形态,影响力并不深远。

3.编辑理念影响学术期刊个性化形成

由于学术期刊的办刊压力较小,编辑人员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主动性不强,在新媒体出现后,很多编辑人员未能做出快速反应,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媒体技术,甚至心生抵触情绪,使传统学术期刊迟迟不能与新媒体融合,或者融合得不好,内容更新得不及时,没有做到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也未能引起受众的关注。

4.数据库弱化了学术期刊的竞争力

学术期刊为了扩大学术传播力,往往会加入各种数据库。在数据库中,读者只要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检索到一篇篇相关论文,极大地提高了文章的传播力。但是,在这些个体文章得到展示的同时,读者很难体会到期刊的个性特色、编辑风格、策划意识。读者通过检索功能搜索到的文章,具有高度同质化的特性,难以彰显学术期刊的整体风貌和内容优势,也很难形成品牌影响力。

二、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发展策略

在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必须在坚守学术理想的前提下,改变固有的运营模式,打造专业化的编辑队伍,与手机等产品快速融合,发展数字化出版业务,提升期刊学术品质,扩大社会影响力,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一)打造专业化编辑队伍

作为一名社科类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文字功底,更要掌握较深厚的专业知识,甚至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甄选出优秀的学术作品,才能把握前沿的学术问题。

编辑要和专家学者建立联系。从学术问题的探讨到学术素养、学术职业能力的培养,编辑都要悉心向专家学者请教,努力使自己成为有专业素养、有学术能力的优秀编辑。

另外,编辑人员要加强数字媒体素养的培养。首先,要改变现有编辑人员的思想观念,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学习新媒体知识,完成由传统纸质模式向数字模式的转换;其次,要培养编辑人员的创新意识,在内容和版式上脱离纸质期刊的束缚,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对期刊内容进行再创作,设计出能更深层次地展现学术信息的数字化产品;再次,要建立起一支新媒体运营团队,专门负责数字出版物的建设、运营和维护,为目标受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二)把好学术稿件的质量关

学术期刊是“内容为王”“质量为上”的专业性刊物,因此,必须把好学术稿件的质量关,才能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1.提高刊物质量,勇于对“关系稿”说“不”

刊物质量包括编校质量和学术水平两方面,对于编校质量,学术期刊一直非常重视,也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但是在学术水平的把握上,却不尽如人意,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关系稿”的存在。为了提高刊物质量,学术期刊首先要勇于对“关系稿”说“不”。

2.设置特色栏目,吸引优秀稿源

编辑是一门艺术,一个有特色的栏目,将会对优秀的作者产生特别的吸引力。同时,对优秀稿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稿酬从优、适当奖励等等,更会极大地调动优秀作者的积极性,从而保证稿源,保证期刊的质量。对于优秀来稿的作者,要与其保持密切联系,使之成为稿件的稳定来源,并通过他们扩大稿源范围,建立起庞大的作者群。在吸引优秀稿源方面,既有赖于职业编辑的努力,也需专家学者的参与。毕竟职业编辑在学术上有一定限制,而专家学者则知晓学术热点和前沿问题,能更好地把握选题,邀请专家学者介入出版环节,既可以保证刊物的学术质量,同时也扩展了优秀稿件的来源。

(三)加强学术信息的数字化传播

新媒体时代的学术传播,已经不能仅仅依赖传统的纸质期刊,而是应该融合多媒体形式,加强学术信息数字化传播,这是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势。

1.刊网融合,开启线上线下共同传播的模式

学术期刊在把纸质刊物的内容“搬”到互联网上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用视频、语音、图像等多种方式,更加全面地展示学术成果,吸引更多的年轻受众。也可以采取集团化的运营方式,在学术期刊内容的基础上,打造大众化的通俗易懂的配套刊物,拓展受众群体,使不同刊物既相互补充,又独具特色,形成规模化、品牌化的运营模式。

2.加强自媒体建设,实现读者和学者的实时交流

开通微信或微博等自媒体公众平台,既是提高学术信息传播速度的有效方式,也是扩大学术期刊知名度的重要保障。受众群体对于微信公众号的依赖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实体刊物,这不仅是因为获得信息的速度快,更重要的是可以实时在公众平台上进行互动,大大增加了读者与学者的交流机会。通过组织线上学术交流,不仅为作者与读者实时沟通提供平台,还可以促使有共同志趣的人结成组群,交流更为有效和便捷;也可以通过开展线下活动,有针对性地提供精准服务,既加强了编读往来,也提升了学术期刊的知名度。

3.打造自媒体独特风格,彰显学术期刊个性

首先在推送精品学术文章时,要对文章进行二次创作,如插入语音、图像或视频,给读者以更好的阅读体验。还可配以精选短小精悍、哲理性强的小品文或者学者故事,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也能走入学术大家的世界,体会学术大家的精神,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学术文章。

加强自媒体的建设,要紧紧依托于学术期刊的办刊宗旨、特色内容、传播理念和社会价值,建设并管理好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拓展期刊的知识服务功能,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加快学术成果的传播速度。

三、结语

社科类学术期刊是我国学术成果的展现平台,不管如何发展,“内容为王”的传统都不可丢弃。即使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仍然要在把握学术权威性的基础上,加快信息的数字化进程。传统的学术期刊只有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性,才能提升学术思想的传播速度,才能为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刊物学术期刊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刊物贺词
《中国外汇》数字刊物
以学术期刊为桥梁促进科研与科普结合
系列刊物介绍
期刊审稿进度表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