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王朝时代的西藏

2020-12-01 05:20周媛上海大学
侨园 2020年11期
关键词: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吐蕃

周媛(上海大学)

吐蕃王朝可以说是西藏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这个由古代藏族建立起来的独立政权,缘何能在青藏高原持续统治两百多年?其早期渊源、建立、发展和宗教、文化的传播,都值得深入研究。笔者以吐蕃王朝的建立者——松赞干布为研究中心,分析整个吐蕃王朝的兴衰更迭。

一、吐蕃王室的渊源

(一)天降说

传说中的吐蕃王朝始祖——聂赤赞普,并不是本地雅隆人,而是来自天界的神仙。这种说法显然是崇拜天神的意识兴起后,人们虚幻出来的一种说法。但是,聂赤赞普绝非来自西藏境外的某个地方,所谓的“天界”也只能理解为古代西藏人观念中被神化了的地方。所以后世佛教史家利用这一不确定解说加入自己的内容,以为己用。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的《赞普世系》中即采用此说:“天神自天空降世,在天空降神之处上面,有天父六君之子,三兄三弟,连同赤顿祉共七人。赤顿祉之子即聂赤赞普也。来做雅地之主,降临雅域地方。当初降临神山绛多时,须弥山为之深深鞠躬致敬,树林为之奔驰迎接,泉水为之清澈迎候,石头石块均弯腰作礼,遂来做吐蕃六牦牛部之主宰也。”共历七世,他们死后皆返回天界。止贡赞普以后由于“天绳”被砍断,遂永远留在人间,再传二十余世至松赞干布。

这一说法看似充满神秘色彩而且稍嫌笼统含糊,但是,其中提到聂赤赞普初至人间时的落脚点——绛多神山,在今工布地方,看见的雅隆大地、所至之赞塘郭西均有实指,故把此说看成含蓄的“本土说”亦是可以的。

(二)波密说

波密说在本土说中更具说服力,是目前有关吐蕃王族来源说法中最为合理的一种。12世纪的藏文史书《德乌教法史》记载了一则传说,对有关聂赤赞普成为吐蕃第一位赞普的经过有一种说法是:聂赤即太郎神(本教一魔神名)而生。其母亲是波沃(今西藏波密)地方的一位名叫姆姆尊的妇女。她生有九子,最幼者叫玛聂鸟比热,长相奇特:舌大可覆面,指间有蹼连,勇猛异常,法力无边。众人厌之,决定逐其出境。波沃的佛、本二教徒乃举行驱送太郎神仪式,将其逐往吐蕃方向。适逢蕃地寻人为王,见而问之:“你为何人?”对曰:“我是波沃人。”又问:“看你指间有蹼,舌大覆面,相貌奇特,可有法力?”答日:“正因法力过人而被逐。”众人高兴,以肩舆之,迎为国王,号作“聂赤赞普”。来到雅隆河谷的聂赤赞普,修建了吐蕃历史上第一座王宫一雍布拉岗定居下来。学术界已有专家将聂赤由波密至雅隆经过的各地详为考证,认定聂赤赞普即是吐蕃人而非外来者。此说值得重视。

雅隆河谷地区自然环境优越,宜农宜牧,吐蕃部落在这里励精图治,首先发展起来。藏史记载:“父王止贡赞普在位之时,由象雄和勃律的本波传来了辛吉都本教法。王子布德贡甲在位之时,有仲和德乌教法产生,出现了天本波辛波切。在茹拉杰和他的儿子拉茹果噶当大臣时期,驯化了野牛,将河水引入水渠,将平地开垦为农田,又以木炭冶炼矿石,得到金银、铜、铁等金属,在河流上架桥。将止贡赞普的尸体运到石山上,在石山和土山连接处修建了止贡赞普和布德贡甲的陵墓。”

布德贡甲是一位历经磨难的赞普,十分重视农牧业,大臣茹拉杰父子教民开垦荒地,据说泽当镇附近的第一块地——撒拉地,即是在这一时期开垦出来的;而冶炼业为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提供了条件;家畜的饲养,有效减少了牲畜的自然死亡,使人们的衣食有了较为充分的保障。由于农牧业生产的杰出贡献,茹拉杰和拉茹果噶父子被列入吐蕃时代的“七贤臣”之中。

部落社会面貌的改变,使雅隆部落不仅能在激烈的部落纷争中生存下来,而且还不断发展,最终建立起强大的统一王朝。

二、吐蕃王朝的建立和发展

(一)松赞干布即位

松赞干布是西藏历史上伟大的人物之一,在唐代中国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松赞干布于公元617年生于今墨竹工卡县加麻囊的强巴米居林宫,父亲叫南日伦赞,母亲是蔡邦氏甄玛脱桂。其幼年是在雅隆部落不断向外扩张的战争中度过的,战争的节节胜利,给家族和部落带来了无限荣耀;同时,也不断孕育着更大的危机:被征服的部落和贵族不甘心失去的权力与财富;而雅隆部落联盟集团内部也存在各种利益上的分歧与矛盾。最终,南日伦赞被内外勾结的敌人下毒害死,使雅隆部落的命运处在风雨飘摇中,父祖辈苦心经营的统一大业随时有可能毁于一旦。

危难时刻,年仅13岁的松赞干布在娘·芒布杰尚囊、噶尔·东赞域宋、琼保·邦色苏孜等大臣的拥戴下,继父位为赞普。关于这一时期的形势,《赞普传记》说:“松赞干布赞普之时,父王所属庶民心怀怨望,母后所属庶民公开叛离,外戚如象雄(羊同)、犛牛苏毗、聂尼达布、工布、娘布等均公开叛变。父王南日伦赞被进毒遇弑而薨。”幼年即位的松赞干布,对进毒者及首恶分子采取断然措施,尽行族灭,令其绝嗣。不久,叛离的庶民复归赞普治下。首席大臣娘·芒布杰尚囊对苏毗的一切部落,不用发兵征讨,有如种羊领群,以舌枪唇剑服之,不损失户数,悉归编氓。苏毗的再次归服,使雅隆部落的根基得以稳固。

松赞干布还及时制止了一场即将发生的内部危机——琼保·邦色苏孜阴谋反叛。功高望重的后藏贵族琼保·邦色苏孜,嫉妒娘·芒布杰尚囊之功绩,屡次设计离间松赞干布与娘·芒布杰尚囊之间的关系,诬告娘·芒布杰尚囊心怀二志,又在娘·芝布杰尚囊面前散布赞普将以莫须有的罪名加之。当琼保·邦色苏孜欲实施第二步计划,设法将松赞干布诱骗到其属地予以暗杀时,被噶尔·东赞域宋侦知。阴谋暴露后,琼保·邦色苏孜自杀身亡。噶尔·东赞域宋继成为首席大臣,后藏地方从此得以安定。

(二)创制文字

吐蕃王朝建立前没有文字,藏汉文史书均有明确记载。《赞普传记》称,“吐蕃古昔并无文字,乃于此王之时出现也”。应该说,吐蕃在建立王朝以前没有文字,自松赞干布时方始创制文字的说法已是不易之论。

吐蕃统一青藏高原地区以后,境内包括了不同部落、不同民族和不同的文化类型,这给政令畅通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为了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参与当时繁荣的国际经济文化交往,必须有自己的文字。在这种形势下,创制文字成为关系全局命运的大事。

松赞干布十分重视创制文字的工作,先前曾派七名聪慧大臣前往天竺学习文字之学,因中途多阻,气候不适无功而返。接着,他又派吞米·桑布扎等人,携带大量黄金再赴天竺学习。吞米·桑布扎不负重托,拜天竺一位叫李敬的婆罗门学习文字及声明之学。

吞米·桑布扎不仅勤奋好学,而且极富创造才能。他以梵文50个字母为基础,选择其中主要的30个字母,再去掉10个前后加字,确定3个字母为上加字,3个字母为下加字。另外,新创造了6个字母而形成藏文30个字母和4个元音字母。梵文兰查体字形,如天神的文字,仿此创造了藏文正楷体;梵文瓦都拉体字形,如龙的文字,仿此创造了藏文草体。此外,吞米·桑布札还随班智达拉日僧格学习五明之学,将《宝集顶经》《宝箧经》《观世音经续》等21部经典译为藏文。有的史籍还说他翻译了《般若波罗蜜多十万颂》等经典。吞米·桑布札将其创造文字的心得写成著作,这便是西藏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十颂》与《性入法》。关于此二部语法书是否系吞米·桑布扎所著,学术界还存在争论。但吞米·桑布扎为藏文的创制者是不容怀疑的。

藏文的出现是西藏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它改变了西藏文明发展的进程,使西藏历史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此后,经过赤松德赞和热巴巾等赞普时期的厘定完善,走向成熟,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

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联姻及其影响

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地区以后,开始把目光投向周围。向南扩张,促成了与尼泊尔联姻,赤尊公主出嫁松赞干布。向东北部扩张,其意图有二:一是希望与当时名震东西方的大唐王朝发生经济与文化联系;二是希望参与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丝绸之路贸易。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松赞干布遣使至唐“朝贡”。唐太宗命冯德遐回访。见唐朝使者,松赞干布大悦。听说突厥及吐谷浑皆与唐联姻,乃遣使随冯徳遐至唐,多赍金宝,奉表求婚。太宗并未答应此事。求婚使者往告赞普,“初至大国,待我甚厚,许嫁公主。会吐谷浑王人朝,有相离间,由是礼薄,遂不许嫁”。松赞干布闻之大怒,遂与羊同联合,发兵以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支,遁于青海湖以北,以避其锋,其国人畜并为吐蕃所掠。吐蕃并未善罢甘休,仍进兵攻破党项、白兰诸羌,率其众二十余万,顿于松州(今四川松潘)西境。遣使贡金帛,宣称要来迎公主,对其属部说:“若大国不嫁公主与我,即当入寇。”遂进攻松州。都督韩威轻骑偷袭,反为所败,边民大受其扰。太宗遣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还有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左武卫将军牛进达、右领军将军刘兰为行军总管,率步骑五万击之。牛进达派先锋军自松州夜袭其营,斩千余级。松赞干布大惧,大臣厌战,八人自杀,以尸相谏。遂退兵,遣使谢罪,再次请婚,太宗许之。大相禄东赞受命至长安致礼,献金五千两,自余宝玩数百件。

贞观十五年(641),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松赞干布十分重视这一大事,亲率兵至柏(扎陵湖)迎接。

文成公主入藏是西藏地方与祖国内地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吐蕃社会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据藏文史书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携带有大批佛教经典及医学、工艺等方面的书籍,随行有六百名侍者,其中包括不少工艺技术人员,从而有力推动了吐蕃文明进步。

佛教方面,文成公主带去了释迦牟尼12岁身量佛像一尊,该像至今仍被供奉于大昭寺内。公主还带去佛经360部,促成了佛教在吐蕃的兴起。据载,她还将汉地的14种寺院法规传人吐蕃,并亲自做施主,让内地入蕃僧人大寿天和尚与吐蕃僧人拉隆多吉贝负责将汉文佛经译为藏文,甚至还亲自参加译经。

文成公主对工艺技术的传播同样做出了巨大贡献。随她入蕃的不少人是工艺技术人员,因而大大改变了吐蕃技术落后的状态。文成公主亲自教当地百姓先进的种田方式,并安设水磨。茶叶和瓷器制作技术,也在文成公主入藏后传入。

以文成公主入藏为契机,松赞干布积极推进学习中原文化的进程,他派人进入长安国子监学习《诗》《书》,又请唐朝内地识文之人典其表硫,不断密切吐蕃与唐朝的关系。

唐朝对吐蕃学习中原文化与技术的热情予以积极支持。高宗即位后,授松赞干布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松赞干布遣使献金银珠宝,请置太宗灵座之前。高宗嘉之,进封资王。蕃使请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之匠,并许之。

文成公主入藏后,吐蕃与唐朝之间的朝贡贸易有长足的发展。尽管唐蕃关系在后来有所反复,但吐蕃一直在寻求与唐朝开展贸易的机会,这种贸易以输入唐朝丝绸和输出吐蕃土特产品为主要内容,它在吐蕃王朝的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比重。此外,文成公主入藏后,大大加深了吐蕃与中原两地人民之间的感情,为后世西藏地方纳入中央王朝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吐蕃王朝的经济

(一)吐蕃和唐朝互市

对以畜牧业经济为主的吐蕃王朝来说,贸易占据突出位置,而吐蕃的贸易活动主要在唐蕃之间进行。

唐蕃之间的贸易以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所谓朝贡贸易,由身兼政治、经济两种使命的使者来完成。在唐蕃交往的近两百年间,这类使者不受战争或和平的条件限制,双方友好时使者往来频繁。吐蕃使者带往唐朝的物品主要是金银制品和青藏高原特有的东西。

唐蕃双方的另一种贸易是在边界地区的互市贸易,即当时双方曾约定有固定的贸易地点。

唐蕃贸易除了丝绸织物外,茶叶是互市传入吐蕃的重要物品。藏文史书记载,松赞干布时期,即已存在包括经营汉地茶叶之茶商在内的“五商贾”。传入吐蕃的饮茶之风很快兴起,成为高原吐蕃人不能缺少的饮料。到中唐以后,吐蕃人已十分精通茶道了。有关茶叶贸易无疑加深了两地人民之间的兄弟友情。

(二)吐蕃王朝和丝绸之路

吐蕃王朝时期,与周边地区存在众多联系和发生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在这一时期,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正处在繁荣时期,参与这种文化联系与交流,直接关系到吐蕃王朝的兴衰乃至存亡。吐蕃向外扩张,即包含积极参与东西方丝路文化交流的用意。当吐蕃控制河西陇右及天山南部地区后,实际上也已控制了东西方经济文化联系的丝绸之路。“安史之乱”后,吐蕃成为丝绸之路上的甘、青、新等地区的主要控制者。

在吐蕃不断参与周边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和丝绸之路贸易的过程中,增进了自身的活力,事实上已形成了青藏地区繁荣的贸易通道。由于丝绸贸易所占有的特殊地位,以及它所具有的特殊内涵,我们可以称之为“吐蕃丝绸之路”。

吐蕃丝绸之路是在青藏高原地区部落邦国原有的经贸联系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出输石、朱砂、麝香、牦牛、骏马、蜀马,尤多盐,恒将盐向天竺兴贩,其利数倍”。这是此前已存在的“食盐之路”。盛产于藏东、川西等地的麝香,源源运往西亚等地,人们称之为“麝香之路”。唐蕃之间密切的丝绸贸易和茶叶贸易已如上文所论,在拉萨大、小昭寺之间还出现了专营丝绸的市场,其中包括从事丝绸贸易的克什米尔人。吐蕃王朝建立后,这种往来联系更加密切,贸易活动更趋繁荣,丝路贸易充实了吐蕃王朝的经济基础,转而又刺激了吐蕃向外扩张、参与贸易或掠夺财富的欲望。同时,也激活了吐蕃本土的市场。

藏文史书记载,在松赞干布时,吐蕃有八个市场,从而形成与唐朝、门巴、印度、尼泊尔等地进行贸易的网络,给吐蕃的经济和文化注入了巨大活力。

参与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增加了吐蕃的经济实力,密切了吐蕃与周边各地人民,尤其是唐朝汉族人民之间的联系,掌握了先进经验与文化成果,也提高了吐蕃的地位与影响。

吐蕃王朝对于西藏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是西藏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因文成公主进藏,带动了西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丝绸之路的繁荣昌盛,并为藏传佛教传播走出了意义非凡的一步。时至今日,巍峨耸立的布达拉宫和庄严的大昭寺依旧见证着岁月时光的流逝,从而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无价之宝。

猜你喜欢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吐蕃
吐蕃王权研究海外学术史钩沉①
虚实相通:从松赞干布的“賨王”封号看中国古代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心胸
唐德宗时期唐蕃关系探析
吐蕃金银器知见录
布达拉宫是为文成公主而建的吗
西北民族大学原创歌剧《文成公主》创作背景及剧情介绍
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