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珊 陈香(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伴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国际交流已经成为中国高校实现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一带一路”的提出打破了中国和各国之间的交流鸿沟,构建起良好的合作交流平台。因此,基于河北省实际情况,顺应“一带一路”的发展背景,在河北高校国际交流中融入中华文化元素,是河北高校所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结合河北省的实际,分析河北高校在国际交流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北高校国际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希望能为河北高校国际交流带来有价值的参考。
“一带一路”倡议下,河北高校不断推行国际化、现代化和素质化教育发展模式。在人才培养中充分关注人才的综合素质,但是,河北一些高校在国际交流中,所涉及的交流内容和方式仍然显得有些不足。在一些实质类项目和前沿科技类项目中,其讨论的焦点仍然停留在短期利益层面,科技水平较为滞后,潜力不足。同时,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播渠道,河北省高校在开展国际交流中所涉及的内容不丰富,也会对扩散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带来影响。
在全国高校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大背景下,河北省高校在近几年的人才培养质量、模式上的确有了较大改善和收获。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河北省与发达国家培养国际人才的模式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培养方法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人才资助力度不足、管理和科研人才采用区别对待等方式。另外,培养人才的方法单一。
高校英语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才能在英语教学中找准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对接点,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和品质渗透到平时的英语教学中,使高校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今后对外传播中华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基于这一背景,河北各高校需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吸纳的方式,依靠内部严格的培养认证模式和外部严格的应聘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吸引更多具备优秀中国文化底蕴的国内外英语教师前往高校任职,并提升其报酬待遇,使这些优秀人才能够在高校实现自身的价值。
河北高校在国际交流中应不断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和国际环境中的应用价值、作用。在国际交流中,要使中华传统文化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和发展,使中华传统文化不再遥远陌生,而与时代和国际大环境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河北各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国学今用”活动,让一些传统国学理念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得到新的诠释,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展现出巨大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应制定相应的文化保障机制,建立高校中华文化保障机构,从行政上监督,保证高校顺利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从思想上帮助高校师生树立文化自信,在校园营造浓厚的中华文化氛围,从国际交流的各个环节中加入中华文化元素,从而使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并将其继续继承和发展。
高校应开辟专项课程,让学生在了解“一带一路”的倡议下,阐述自己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帮助师生建立起文化自信。同时,学校还应举办各类国学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中华文化意识和自信,不断扩散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河北各高校若想通过国际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则必须分析当前高校在国际交流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深刻剖析,以此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并且在国际人才交流过程中,彰显河北高校的开放、包容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以及与国际交流合作的诚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提升河北各高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并让中华文化在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中绽放出独有的魅力。(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北高校国际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SZ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