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重怀(辽宁大学波罗的海国家研究中心)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展,如何看待与中国的关系,成为欧盟思考的现实问题。是具有合作潜力的合作伙伴,还是系统性竞争对手?这是后疫情时代,欧盟需要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新冠疫情改变了世界格局,每一个国家或组织都要做出自己的选择,欧盟也不例外。如何在后疫情时代推动中欧关系良好发展,这是摆在中国与欧盟面前的重要问题。
在中欧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始终保持积极合作的态度。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中方愿同欧方就重大问题进行交流,相信欧盟将朝着团结、稳定、开放、繁荣的方向不断前进,乐见欧方为国际和平稳定做出建设性贡献,愿同欧方加强战略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充分表达了中国对中欧合作的态度和期许,希望中国与欧盟成为维护全球和平稳定的两大力量,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繁荣的两大市场,成为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的两大文明。可以说,中方的关切也是欧盟在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后疫情时代,世界需要稳定和发展,需要解决以往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是时代对中欧关系建构提出的新要求。为了战胜疫情,推动人类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必须处理好中欧关系。
后疫情时代,和平与稳定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必要条件。只有保持和平与稳定才能高效促进全球经济快速走上恢复与发展之路。目前,影响国际局势稳定的不确定因素频频出现,严重干扰了全球抗疫合作与经济复苏。中欧双方作为拥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体,有责任,也有义务发挥自身的优势来为世界稳定做出自己的努力。
当下,疫情还在蔓延,对全球的经济复苏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解决好有效防疫与经济复苏的平衡问题是中欧合作的重要内容。中欧双方不仅要确保全球防疫的顺利进行,保证世界各国对防疫物资的需求,而且要保证国际贸易安全有序地进行,高效恢复生产和流通。既要恢复经贸链条,又要隔断病毒的传播路径,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抗疫的全面胜利。
只有维护全球的和平与稳定才能保证世界经济的全面有序复苏,必须要警惕某些利益集团试图利用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改变地缘政治格局的迷梦。在充满变化的后疫情时代中欧应该相互尊重、互相信任,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展多领域合作,努力达成共识,在深化合作与共同繁荣中发挥全球发展稳定器的作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全球合作,坚决主张通过对话来解决领土等历史遗留问题,保证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的互通互联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欧双方作为体量巨大的经济体,双方的经济合作本身就对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复苏具有重大意义。从历史上看,中欧的经济合作对全球的经济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双方的合作对于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疫情时期双方更要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全球经济的快速复苏。
后疫情时代,中欧两大经济体应当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双引擎,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深化保证全球产业供应链协调有序地恢复运转。目前,中欧间的绝大部分物流已经顺利恢复,中欧班列运行正常,这对于以出口产业为主的欧盟国家是一个复苏的利好。特别是《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签署对于双方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双边地理标志产品贸易,保障产品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这是中国与欧盟签署的第一份意义重大的双边贸易协定。它为中欧双方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奠定了基础,也为中欧双方加强政治互信开创了范例。
未来,中欧间要进一步扩大新兴产业合作,在数字产业、绿色产业等领域开展合作。在相关产业合作时要充分理解对方的关切,力争经济合作的非意识形态化。双方要保持市场的相互对等开放,承诺对与民生相关产品的商业化运营。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早日进行,促进双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近年来,逆全球化成为阻碍世界经济发展合作的一股逆流,国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思潮在某些西方国家甚嚣尘上,对世界各国的合作产生了消极影响。但是新冠疫情的出现是对这一逆流的反驳。在全球化已经深刻融入人类生活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完全与世界脱钩,回到闭关锁国的状态。人类必须共同努力合作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够实现人类的和平与共同繁荣。
中欧双方都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作为全面战略伙伴,中欧需要相互合作,共同推进多边框架下的国际合作。战胜疫情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抗疫成功必须坚持多边合作的原则。充分发挥相关国际组织的能动性,打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富有效率的对话体系,推动多边主义在全球合作中的进一步深化。
新冠疫情对以往的全球治理体系提出了挑战,人类需要对发展模式与治理体系的合理性进行全面反思。后疫情时代,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文明,完全有必要、也有能力为全球治理提供更有效率的公共产品。中欧双方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支持世卫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活动,在多边框架下推动全球经济复苏,提升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后疫情时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即将进入新时代。中欧作为人类文明的源头,需要与时俱进,关注气候、生态、公共卫生、数字化等人类发展面临的新问题。通过创新全球化的公共产品,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成为新文明建设的引领者。
从以往看,中国从来不是欧盟的破坏者,尽管在与一个联盟打交道时,采用分化的策略可以获得最大的效率,但无论是英国脱欧问题上,还是难民危机过程中,中国都是积极支持欧盟的立场。即使是由中国牵头的中国——中东欧国家“17+1”合作机制也是作为中欧关系的一个“重要补充”出现的。中国从来都希望有一个团结统一的欧盟,中国从来不是欧洲问题的催化剂,这样对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体现出了中国人民对欧洲的和合精神,以及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维护欧洲团结稳定的态度。
反之,从欧盟对华关系看,中欧关系同样是合作大于争论。多年来,中欧间贸易额不断攀升,合作领域有了质的飞跃,双方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虽然在某些领域还存在分歧,但合作与发展已经成为双方关系的主流。疫情期间,中欧经历了广泛的合作,虽然曾经有过误解,但最终形成了共识。《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签订就是当下中欧关系发展向好的明证。可以说,中欧关系虽然历经波折,但欧盟始终把对华关系视为最重要的对外关系,这也是欧盟对中欧关系不断争论、不断思考的原因所在。
要发展后疫情时代的中欧关系,我们认为中欧双方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首先,要加强沟通,增进了解。目前中欧关系中的一些问题很多源于彼此的不了解。缺乏了解就容易产生误会,产生误会就会导致冲突,最终影响合作。其次,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中欧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在自身文明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塑造了具有各自特色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它们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在中欧合作中要充分尊重彼此的选择,尊重彼此的权利。第三,要关注双方的核心利益,形成机制。在中欧关系发展中要深刻理解双方的核心利益,对其加以切实关注。通过谈判等方式,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并将其法律化、机制化,从而消除影响双方关系发展的不和谐的声音。综上所述,中欧关系发展中,“求大同,存小异”是双方形成合力的重要原则,也是实现共同繁荣的有效路径。
在《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签订之后,中欧第三十四轮投资协定谈判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我们期待它在年内的顺利落地。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有助于中欧双方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彼此关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推动后疫情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本文由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批准号19GBQY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