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推介·明清画学“仿古”模式的思想根源与理论形态

2020-11-30 08:50蒋志琴
艺术学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人画笔墨书画

蒋志琴

结项报告(部分)

明中期以后,文人书画领域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书画作品跋文中明确出现仿古代某家笔法、拟古代某家笔意等说法。至清初,仿古成为书画家重要的学习和创作方法,作品面貌相对单一等问题也随之产生。书画仿古现象如何形成和發展,如何理解这一文化现象等问题是本项目关注的重点。目前学界多将这一现象与书法临摹、创作方法综合在一起解释,对本课题研究方向和方法有所启发。本项目成果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讨论明代书画仿古模式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主要以明代图书出版之盛和功利主义之风盛行作为切入点,探讨仿古倾向与国家文化政策、尚奇思潮之间的关联。因为图书作为一种影响阅读者精神生活的工具,在当时影响了功利主义风气和尚奇思潮,也为书画仿古方法的模式化奠定了理论和图像基础。

第二章具体讨论明清画学仿古模式的内涵、理论和图像基础。主要立足于书画文献资料和作品图像,梳理画学仿古观念形成、发展等基本脉络。尊经崇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古代经典记载了古圣先贤的智慧,蕴含他们对人类共同问题的追问、思索和回答,阅读和理解经典的过程,就是以古圣先贤充满智慧的文字为阶梯,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模仿经典中的古法,就是以古圣先贤为行为楷模。在画学领域,模仿古人的学习方法衍化为一种创作模式——画学仿古模式。主要基于以下条件:1.理论上已经基本确立了古代艺术的经典体系(理论依据);2.存在并广泛传播着大量古代经典作品图像(仿学对象);3.对古代经典理论体系和作品的高度认同(主观兴趣);4.出现以这种方法进行学习和创作的群体(模仿群体)等。画学仿古模式,是指中国文人画领域内模仿汉、唐、宋、元等古人的经典笔墨元素、造型、意境等的学习和创作方法。最大特点是程式化,核心是经典意识。它以古人笔墨元素、造型和意境等的经典化为前提,以润饰、整合、补充古代经典为方法,以展现文人画的平淡天真之境为目标。受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出版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它形成于明中期,成熟于明清之际,至今仍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第三章、第四章分析画学仿古模式形成的思想根源。以理解儒家经典的“得圣贤立言之旨”、表达儒家经典的“代圣贤立言”为视角,分析科举、文化、教育制度、思维方式等对画学仿古模式的影响。经学阐释主要有汉学、宋学两类经典阐释方法。汉学经典阐释重言语训诂、名物考订、典章稽核,有求逼真还原的思想倾向;宋学经典阐释注重心性、玄理阐发,有强烈的理性思辨倾向。虽然两者在主次轻重、切入点等方面存在差异,但终极目标都是通经致用。当这两种经学思维方式迁移至书画领域,相应地出现了追求逼真还原书画经典(如祝允明和文徵明)和重视对书画经典进行理性思辨以得其神的做法(如董其昌)。两者都具有强烈的经典意识,区别在于是以书画经典作品的笔墨元素、造型等为创作素材,还是将其奉为模仿学习的最高典范。

第五章以经典意识为线索,分析了四类画学仿古模式的理论形态。明清书画理论家立足各自的时代问题与个人兴趣,分别讨论了回归经典(祝允明和文徵明主张回归书画经典,在师今、师心等风尚中确立了取法晋唐经典的方向)、为经典辨体(董其昌对晋唐书画经典进行了体系化的梳理,指出了南宗文人画的基本创作原则和方法)、沟通经典内部资源(王原祁沿着董其昌的思路,针对当时割裂宋元传统的取法现象,通过对宋元绘画传统的分析,揭示了宋元经典的内在紧密联系),以经典为评价标准(笪重光将古代经典绘画作品中蕴含的古雅、平淡之美视为文人画的评价标准)等问题。

附录部分对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的画学仿古模式进行具体分析。与逼真模仿客观对象相比,画学仿古创作过程中,画家将古代经典作品的元素、造型等作为重要的模仿对象或创作材料的做法,本质上是将绘画视为以笔墨语言表现人的灵性之术,而非运用丹青妙色图绘天地万物的造型艺术。前者追求呈现生命的真实,后者重视模拟外在形象的真实。如何以独特的笔墨语言表达生命真实、表现人文价值,成为文人画家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历代画家对于这一问题的不断探索,一方面彰显了文人画笔墨表达的哲思性质;另一方面也促使文人画成为一种超越形式的绘画,产生了程式化、非视觉性等重要特点。

本研究的学术价值在于,从经学思维方式对艺术思维方式影响的角度,讨论明清画学理论和创作的艺术特色。在人类理解和表达自身存在方式的层面上,分析经学与文学、书学、画学的普遍共性,从中归纳出明清时期画学仿古创作模式的核心——经典意识和道统意识。古人笔墨元素的经典化、经典的体系化、以古代经典笔墨元素表达现代情感、创造新境界等,可以成为梳理中国艺术发展脉络的一条新线索,可以为解读中国传统艺术提供一个新视角。

鉴定意见(部分)

该项目对明代画学“仿古”模式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仿古”模式的内涵、理论和图像基础形成的思想渊源以及理论形态,进行跨学科、深入细致的探讨。创新之处在于梳理形神兼备模式和形离神合模式,使中国画学的创作特点和传承模式得到揭示,为认识中国画学的独特规律提供了参照。成果不足之处:对该研究的现状和已取得的成果掌握还稍有欠缺;对明清时期的理论形态阐述不够充分。

猜你喜欢
文人画笔墨书画
“文人画”里写春秋
当代画家 胡石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小小书画廓
陈洪绶木刻版画中的“文人画”研究
笔墨厨神
书画
书画
书画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