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分析

2020-11-30 08:28何双海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何双海

摘要:核心素养作为新课标实施进程中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需要全面贯彻落实到各科教学之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同样需要以此作为基础和重点,针对性地创新和优化教学策略,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科学、全面、合理引导与教育,同时加强对他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本文简单介绍了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意义,并重点从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教学方式、信息化社会责任等方面,分析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教师和学生处都未得到足够关注,甚至还有部分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占用该课程教学时间的情况,同时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成效也不尽如人意。不过在信息时代进步以及新课改实施的双重作用下,信息技术课程不受重视的现象得到了显著改善,而且不少学校也更加关注对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一、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概述

(一)内涵

所谓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简单而言即学生在相应的课程学习与锻炼中应当具备和掌握的相关品质与能力,可以被视作初中学生在信息时代进行相应课程学习的发展目的。总体而言,这些品质和能力可以被归纳为以下四点。其一,信息意识。在信息化时代,初中学生应当能够适应时代环境,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即应当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性与分析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获取相应的信息,并能对信息的积极性、价值等加以判断。其二,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较为抽象的思维,指学生基于所学知识进行实践锻炼,同时针对实际问题设计对应的处理系统,从而解决各种问题。其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数字化时代,数字资源及工具已然成为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学生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利用以实现更加高效的学习,同时对各种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创造性、创新性地完成任务,构建作品。其四,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社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模式,但是也引发了不少新的社会问题,如信息污染、信息犯罪、信息侵权、计算机病毒、信息侵略等。中学生应当具备正确、强烈的信息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信息社会做到合法、合规且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自律,主动承担对各种不良信息社会问题进行屏蔽、举报、清除、防范等责任。

(二)培养意义

核心素养培养是目前初中教育学生培育的关键所在,其从本质上而言就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变革与拓展。一方面,核心素养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旨在从单纯的知识教学向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素养培养转变,强化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与品质,推进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在信息化层面的连接,基于社会发展需求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和培育。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学中长期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同时还存在教学内容简单而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实际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而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则意味着对教学目标、理念、内容、方式、技巧、评价等的全面改善,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二、具体教学策略

(一)以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重要前提

只有学生自身具有强烈兴趣,自愿进行学习和探索,才能凸显教学有效性,才不至于出现学生过于被动而影响教学效果的情况。而在核心素养培养中,激发兴趣更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前提与基础。这是因为信息意识本身就意味着对信息的主动搜索、查找、整理和对信息进行有效判断的能力,需要学生自身具有一定的兴趣。如果学生对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缺乏兴趣的话,往往信息收集和整理意识不强,同时也难以主动学习、探索和提升,不利于他们信息技术方面的综合素养的提升。故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关键前提,并且需要更加关注学生信息意识的提升,最大限度发挥课程促进及引导学生踏进信息化时代的重要作用。

(二)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强思维能力培养是教学理念创新的重要体现,更是教学模式的重大转变,意味着信息技术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更加注重学习方法、综合素养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这种转变是十分有必要的,体现的是教学理念的革新,更加符合新课程教育的要求与特性。对信息技术课程而言,互联网、计算机、智能手机等已经遍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少初中学生也能接触大量相关内容,这无疑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对培养学生优秀思维能力所提出的新要求,了解信息化优势,全面落实基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思维能力培养工作,引导学生以思维为基础,以实践为核心,有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提升,解决各种问题。

(三)以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字化学习和创新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位学生都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同时也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包含三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为合理评估与选择常用的数字化工具与资源、合理运用数字化环境并主动参与协作学习与协同创造、有效评估多样化数字化资源与工具的价值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形成个性化作品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渐实现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渡。而要实现这一点,则必须以学生实际情况为核心,动态化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实现高效教学和准确引导。

(四)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信息化社会责任感

在强调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信息化社会责任,让学生能够在复杂混乱的信息浪潮中坚守道德底线,同时引导学生成为净化网络环境的一分子。进行信息化社会责任感培养,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污染、信息犯罪等信息社会问题,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教导他们遵守信息法律法规、遵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关注信息安全与和谐。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革命下的环境与人文问题,教育学生理性判断和正确对待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则必须从实践出发,以生活中各种常见的信息社会问题为案例,以信息技术领域的新观念、新事物作为重要素材,进行有效教学。例如在教学“网络安全”相关内容时,教师着重对网络世界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同时结合真实案例,强化学生对计算机犯罪、病毒防范、信息安全保护等的认知和了解。

三、结语

当前,为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对核心素养的内涵有深入了解,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和拓展教学方式,以更加全面、综合的方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确保学生能够有效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