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前概念转化教学设计策略

2020-11-30 08:54郑云净
中文信息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郑云净

摘 要: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对开展化学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效转化化学前概念不仅能降低学习者的学习难度、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还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有效转化初中化学前概念。

关键词:初中化学 前概念转化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10-0-01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里已有的经验指的就是前概念。前概念又称前科学概念,相对教学时间而言,指在教师授课前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与授课内容有关的学习经验和体会。当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相近时,则对教学有促进作用。教学侧重于丰富和拓深知识结构。但如果是与科学概念相悖的前概念,那就会因为其顽固性和反复性,对教学起阻碍作用。教学侧重于打破重建,将错误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有效转化化学前概念对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了解存在于学生中的化学前概念,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地接受科学概念。

一、利用课外探究活动积累、丰富化学前概念

研究者通过研究化学前概念的成因发现:很多的化学前概念来源于生活实践。因此,在进行前概念转化的教学设计中,应注重生活体验对学生带来的影响,精心设计课外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积累经验、丰富科学知识,形成正确前概念。前概念的转化包括两个方面:一为丰富、二为重建。因此教学不应只注重前概念的重建,还应注意帮助学生形成、积累和丰富前概念。课外探究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经验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体现和发挥课外探究活动的作用。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转化化学前概念

因为前概念具有顽固性、隐蔽性和广泛性等特性,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各个教学环节发现、转化前概念并巩固生成的科学概念。例如,根据前概念的特性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活动优化教学环节;利用复习提问巩固、探查或转化前概念;利用设疑导入、媒体导入等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前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习题设计上注意习题的科学性、严谨性,帮助学生巩固正确前概念等。

三、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完成前概念的转化

1.利用实验促成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学生会根据实验现象和经验得出“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结论。此时,可增加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实验。通过剧烈燃烧的现象给学生带来认知冲击,让学生意识到其认知的局限性进而让学生得出“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科学结论。

2.利用层递式提问促成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

例如,在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后,很多学生会自行在头脑中形成“当溶质、溶剂相同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的错误认知。教学中可通过层递式提问法转化错误前概念。首先创设问题的情景:当溶质、溶剂相同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吗?然后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层层设疑。

实验完毕教师接着分步提出2个问题:(1)实验步骤2中的溶液与步骤1的溶液哪个浓度大?(2)步骤2为不饱和溶液、步骤1为饱和溶液,为什么出现了不饱和溶液比饱和溶液浓度大的情况?进而得出“只有在温度相同、溶质相同、溶剂相同的情况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的事实。层递式提问的优点在于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前概念的转化

例如,通过反复演示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微观动画解释氧化反应,使学生认识到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而非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有效转化错误前概念。通过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可重复性等优势使教学生动形象,易于让学生接受科学概念。

4.利用体验活动实现前概念的转化

例如,在转变“矿泉水干净可饮用是纯净物”这一错误前概念时可设计体验式教学活动达到转化前概念的目的。首先让学生饮用买来的矿泉水体验其干净可饮用,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矿泉水瓶上标签分析矿泉水的成分,由学生主动得出矿泉水干净而不纯净的客观事实。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可以直观地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有效转化前概念。

5.利用分组讨论实现前概念的转化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其学习水平、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也会不同,形成的前概念也不同。在教学中可利用分组讨论法,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认知与其他同学不一致,从而产生怀疑。在思辨的过程中,得以纠正。这种在讨论中构建的科学概念更易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可有效转化错误前概念。

6.利用类比联想法促进前概念的转化

例如,在讲解“有些物质溶解于水吸热导致溶液温度降低”时很多学生认为溶液温度应该升高。教师可通过类比夏天室內解暑放置冰块是利用了冰块熔化时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的道理使学生联想到物质溶解吸热同样能够使环境温度降低,从而发现问题的实质达到转化前概念的目的。

针对化学前概念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还应注意学科间、知识间的联系及教学用语的规范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减少错误前概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高峰,刘恩山.前科学概念的术语和定义的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43-45.

[2]李高峰,刘恩山.初中生生物学前科学概念的来源的研究[J],生物学通报,2010(2)37-39.

[3]吴良根.初中化学前概念的探查和相异构想的矫治策略——以“燃烧”教学内容为例[J],教育导刊,2017(6)63-66.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