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命教育的缺乏造成大学生漠视生命事件频繁发生,给社会、家庭、学校带来了很多损失和伤害。积极心理学主要是分析人的本能和善良等积极美好的心理品质。在积极心理学角度下,高校应该遵守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原则,探寻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生命教育 教育研究
近些年来,大学生中产生了数次漠视自我生命、损伤他人生命的悲剧事件,这些悲剧事件给社会、学校与家庭带来很多损失和伤害。青春活力的大学生为什么会如此漠视生命和轻视生命,这个问题吸引了社会各界学者、专家广泛关注。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进行大学生生命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人格,同时为大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正向能量,教育并引领其正确地认识生命,建设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实现有意义的人生价值是十分重要的。
一、积极心理学下进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原则
(一)发展与预防相结合
积极心理学提倡使用发展性的态度来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和传统的问题修复模式教学有差别的是,积极心理学角度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重视通过激发人美好的积极品质来面对心理发展问题,推动大学生个体的全面进步。所以,各高校教育者在进行生命教育的时候,应该一直坚守发展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必须事先做好预防准备,时刻坚持发展性的态度,并对己经发生的或尚未发生的潜藏危机采取适时地干扰和防范。
(二)认识与体验相结合
积极心理学强调使用己有认识从积极的角度来面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持续探寻生命的奥义。高校在进行大学生生命教育时也应该坚守这一观念,既要领导大学生理性、科学地认识生命,并且认识生命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意义,也需要为学生提供现实体验的机会,使大学生彻底地明白生命的奥义,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情感意识。
(三)系统化教学
生命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化教学,其必须结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同时构成一个有机融合的教学系统,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集合优势,在学校中渐渐地建设起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可以创造出美好的环境氛围。在这一情况下,不管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本身都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生命教育中,来一起做好这项系统化的教学任务。
二、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教学策略
(一)体验积极情绪开展生命教育
积极情绪涵盖了感官与心灵的愉悦,但由躯体或外界带来的感官愉悦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不如心理愉悦所产生的影响深刻。当前大多数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社会生活经验较少,因此大多数均会选择由外界带来的身体愉悦,如沉迷网络、拜金主义、虚度生命等。基于此,积极心理学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探寻心灵愉悦,感受积极情绪。如通过专题讲座、积极心理选修课等活动来强化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朋辈辅导、积极心理团体辅导等形式让学生在健康、愉悦的分为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从而潜移默化的开展生命教育。
(二)进行师资力量的优化
实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师资力量的持续优化是确保大学生生命教育真正执行的根本条件。这需要我国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和高校大学生培养的根本目标之间完成有机的融合,在进行积极心理学指导的基础上,持续地对生命教育的教学模式实现完善,将现今大学生的美好心理素质和优秀人格品质等内容作为大学生培养的根本目的,以此来对学校的生命教育师资力量实现优化,重视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和责任认识等多方面的提高。并且需要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师资力量进行持续地优化,同时需要教师可以改变本身的教育观念,并强化其本身的积极心理学的意识,从而在生命教育活动中对大学生实现更加有利的指导。
(三)科学合理设计生命教育课程
高校需要科学合理的对生命教育的课程进行设计,教育课堂是大学生获取知识、进行成长的主要场所,对其实现合理科学的使用可以更加有效地推动生命教育在大学生健康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在积极心理学的角度下,我国各高校的大学生培养需要充分运用课堂本身所具有的载体作用,并对课堂教学的课程系统实现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在确保教学专门性的同时,重视理论实践之间的有机融合,从而对学生实现更加有益的指导。基于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生命教育应该依据大学生的真实心理状况对课程的内容加以完善,并且把素质教育、思政教育等多个方面和生命教育之間实现有效的融合,从而更加深刻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四)运用新媒体完善生命教育
在互联网成熟的社会背景下,运用新媒体来完善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媒体本身具有的广泛性和及时性给我国各高校的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供给了十分有益的基础条件。在各高校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中,教师可以更加充分地对新媒体进行使用,以便于使用多样化的方式开展生命教育。在信息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大学生都对互联网络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大学生生命教育也能够充分使用学生们对互联网的高度使用,将新媒体更加合理地使用到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海量资源、渠道丰富等优势来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生命教育,通过新媒体与大学生开展零距离沟通,深入地了解熟悉大学生的现实情况,从而更好的开展生命教育。
三、结语
当前大学生对于生命的漠视的现象并不少见,这给社会、学校、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将积极的心理学思想融入到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对于生命的重视程度,减少悲剧事件的发生,让大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袁艳红.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9,36(5):153-156.
[2]范梦.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新发展[J].学术交流,2013(S1):195-196.
[3]张晓伟.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生命教育路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029(009):23-25.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河南高校实证调查的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研究,,《编号:2017BJY022)。
作者简介:李朝军(1973-),男,汉族,河南淮阳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