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问题导学”教学实践与研究

2020-11-30 08:54石琳
中文信息 2020年10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初中生物研究

石琳

摘 要:初中生物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核心素养,学科倡导探究性学习。问题导学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进而解决问题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要在了解学生知识储备、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预设课堂,设计有层次的问题串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给予课堂提问评价已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初中生物 问题导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10-0-01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重要概念教学并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也是初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的重点内容。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一节课看似简单,然而既要完成教学内容、又要实现能力的提升,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尽如人意。因此,整合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动脑思考、动嘴表述、动手实践,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在生物核心素养培养方针的指导下,笔者通过两年时间内对初中生物“问题导学”教学进行的实践和研究。结果发现“问题导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的意识与能力。学生更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笔者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新的教学思路。

一、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问题

生物学科的教学是从初中起始年级开始的,学生的学习任务开始变得繁重起来,学生的学习、思维习惯参差不齐。初中的课程不仅要弄清“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做”还要弄清“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这就导致学生不会学生物、学不会生物进而不愿学生物。所以要想提出好问题,首先要知道学生的知识储备、心理发展水平。

以北师大版生物七上3.3《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一节为例。学生通过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来形成:“较小的细胞表面积相对较大,更易于保证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这一概念。教材中使用了构建模型的研究方法即学生制作琼脂块并浸泡于加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不同大小琼脂块渗透深度,并计算正方体相对表面积与体积比来生成概念。每次讲这部分知识,学生茫然,接受很慢。归根结底,这是由于笔者所在的地区生物学教育并不发达,而使用的北师版教材实验难度更适合小学活动课程丰富的地区。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知识储备。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笔者设置了如下問题:

1.身躯巨大的大象和小巧灵活的老鼠相比,他们身体里谁的细胞数目多?谁的细胞体积大呢?

2.在相同时间内,黄瓜块的大小与黄瓜入味程度有什么关系?(琼脂块浸泡氢氧化钠改为常见的自制黄瓜酱菜)

3.把黄瓜切成1cm、2cm、3cm的方块计算方块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4.为什么细胞要保持较小体积呢?

从宏观到微观,细化难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解决难题。

二、预设课堂问题,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条件

教师要想做好预设,首先,要不断学习,及时更新专业领域相关素材,事业和思维都要宽广。其次,要注重积累,做好日常教学反思。要处理好预设和实际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借势引导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针对意料之外的变化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不拘泥于教案,也许它将会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

2.再接再厉

一节问题导学课,问题要解决的不仅是眼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启发学生提出更多有意义的问题,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将知识延伸至课外,并通过探究独立解答问题。

3.大胆质疑

教师抛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用结论指导实践。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假设、细心求证,一旦结果与标准不符,要敢于挑战权威但必须用科学的方法阐明自己的观点,最终内化问题。

三、用问题“串”起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根据学习目标,结合教学资源精心设计问题,问题之间难度递进,能够引发连续思考,让学生乐于思考并解决问题。激励学生积极探索、积极思维,自然地获得知识,一节课上,每一部分的引入和突破都是靠问题引导。

以北师大版生物八下19.3《植物的生殖方式》一节为例:

1.导入

欣赏电影《火星救援》中的片段。

问:马克是如何解决食物问题的?土豆是靠什么繁殖的?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学习——《植物的生殖方式》

2.新授课

问:在之前我们学习了人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新生命的起点是?怎样形成的?植物能不能进行有性生殖?靠什么繁殖?种子是如何形成的呢?(教师引导学生穿线,学生互动复述)

问:杂交水稻对世界范围内消除饥饿有重要作用,杂交水稻是不是有性生殖?马克种的土豆是有性生殖吗?为什么?

四、注重课堂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如何评价至关重要。他们可能答对、答错、不完整。如果回答正确,我们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如果回答错了,也要等学生回答结束,分析学生的思维误区,不能图省事打断学生,应有针对性地指点,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有的学生的回答答非所问,这时老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点拨,把复杂的问题分解开来递进式思考回答,或是给同学们提供些知识链接,经阅读分析得出答案。如果学生依旧理解困难就要考虑是不是问题设置不合理了。

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需要符合实际教学情况;需要长时间反复实践;需要及时更新理念与时俱进。不是为了套方法而设计教学,而是为了教学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笔者还要进一步改进对“问题导学”教学的实践,真正让问题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参考文献

[1]RobertDelisle著,方彤译.问题导向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4.

[2]周萍.问题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4(31):60.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初中生物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