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艳菊
摘 要:职业教育下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给予了更高的支持,高职院校舞蹈教育蕴含较为丰富的肢体语言与精神力量,能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文章以此为基础对高职舞蹈教育工作展开探讨。
关键词:舞蹈教育;高职院校;综合素质;学生教育
舞蹈课程中鲜明的音乐、有趣的艺术活动等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在学前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见中职舞蹈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学生教育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在中职教育中占有重要教学地位。但是从我国现阶段实际教育情况看,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无论学校还是教师都缺乏对舞蹈教育的重视程度,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
1 舞蹈教育对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作用
舞蹈作为一种审美艺术,将激情与智慧融为一体的肢体语言,它将化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给人一种视觉上和心灵上的极品享受。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始终以审美为核心,启发青少年学生调动各自的审美经验,积极投身审美体验,深入进行审美感知,勇于进行审美创造、展现。舞蹈艺术教育通常大多以某一舞蹈艺术作品为媒介,通过激发受教者即青少年的审美情感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心理和创造美的天性,而舞蹈艺术正是通过典型化、概括化的人体动作语言,表现着人类的理想、追求和信念。对于青少年借助舞蹈艺术能够获得健康、活泼、向上的旺盛生命力;并且可以看到充实、高雅、丰富的人生,启迪着我们青少年对于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激励着他们不断焕发出超越自我的坚强决心。他们通过学习舞蹈艺术与个人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可以学会运用艺术表达和交流情感,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能力,从而达到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操的效果。除此之外,还能够通过舞蹈交际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从而优化人际关系,使个性的自由发展同集体或他人的意愿、利益保持某种协调。
2 目前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
2.1 舞蹈教育与其他类教育之间出现严重脱节现象
目前我国高校舞蹈教育与其他类教育之间出现了严重脱节现象,学校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却忽视了增加学生的舞蹈人文素养、舞蹈鉴赏能力的训练。而传统民间舞蹈艺术中包含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当学校忽视了对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扬时,必然难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欣赏水平,没有达到既定的舞蹈教育目标。
2.2 理论与实践结合方式以及科学性有待加强
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学生到舞者甚至舞蹈艺术家的成长过程,但由于学生的惰性、师资综合素质不够、实践平台有限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舞蹈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训练课程的教学安排不够科学,甚至脱节。在舞蹈理论课程教学上,一般包括舞蹈理论概念知识的教学以及舞蹈作品欣赏教学两方面内容,对于舞蹈专业学生而言,理论知识的教学相对深入,舞蹈作品的欣赏与讲解更加注重深层次内容。但实际来看,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突出表现在知识掌握不牢固、未能成体系化。在舞蹈实践训练课程上,基本的舞蹈形体练习是基础,教师也十分重视此类实践训练,因为良好的基础是展开其他舞蹈学习、编创和表演的基础。尽管舞蹈教师有着前沿意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到学生惰性、教学时数、平台限制等因素的制约,舞蹈形体训练开展不理想,拔高训练更是少之又少,从而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专业性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此外,校内所搭建的实践表演平台有限,对社会资源的利用和争取力度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拓展路径[1]。
2.3 考试与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考试与评价是舞蹈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试和评价能够直观地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激励措施。然而,当前的舞蹈学科的考试和评价机制有待完善,考试形式单一,缺乏创造力,对于学生素质的呈现不够。评价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更多,并没有把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纳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进来,对于学生的影响就会下降。同时,考试与评价更多侧重于结果,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关注不够,对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评价也不足,存在一刀切的问题。
3 舞蹈教育下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
3.1 丰富教学方法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受到了学校的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在新环境下,舞蹈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用新媒体,创新教学内容和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视频等,构建“微课”舞蹈教学。通过微课,教师可以事先将舞蹈中相对复杂动作进行分解,并录制成视频,让学生观看,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极大地帮助学生掌握了动作细节,方便在课后反复观看。此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设备,借助其直观、形象的特点,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将一些复杂动作,如翻转、旋转等动作进行慢放或者回放,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帮助学生通过观看动作慢动作,在大脑中构建连贯动作的思维,这对舞蹈教师讲解难点和重点舞蹈动作具有重要帮助。教师也可以实施“翻转课堂”,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发挥,利用多媒体优势,在丰富舞蹈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印象,从而有效提升舞蹈教学的质量[2]。
3.2 与多学科的融会贯通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拓宽音乐的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各学科的课程资源共享能为舞蹈教学带来丰富的源头活水,艺术素质教育下的舞蹈教學的课例设计和具体教学可以借助舞蹈的形式与多学科进行对话交流,通过交叉吸收和跨领域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点,不仅丰富了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收获了除舞蹈以外的其他领域的知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舞蹈、感受舞蹈艺术。但需要注意的是:舞蹈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必须科学、合理,不能过于牵强,其内容必须围绕舞蹈以及相关内容展开,融合过程要以“舞蹈”为载体,不能喧宾夺主,偏离舞蹈艺术的主旨。这种融合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表现,舞蹈与多学科的碰撞,有利于丰富舞蹈课程内容,从而发现创新点,提升协调各学科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3]。
3.3 创建良好的民间舞蹈艺术教学环境
高校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民间舞蹈艺术教学环境,有利于实现对传统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并且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民间舞蹈的热情和兴趣。例如:高校可以在教室内构建相应的民间舞蹈艺术文化墙,在走廊中增设有关民间舞蹈艺术的宣传栏,并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民间舞蹈艺术作品照片。与此同时,建立独立的民间舞蹈艺术展览场所,保证相关的教学设施更加健全,并进一步改进和整合现有的相关舞蹈教学资源,使得更多的学生感受到传统民间舞蹈艺术的魅力与价值,有助于学生系统了解与掌握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与有关内容。
4 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教育作为现代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院校需要正确面对存在的问题,积极改革创新,从而推动中职舞蹈教育全面发展,从多方面提升职业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汝琳.论翻转课堂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9,39(18):151+159.
[2]王晓丹.浅析研究性学习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36):193–194.
[3]杨芮,孙汉明.试论舞蹈教学中情感表现力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9(26):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