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
摘 要:优良学风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受高校扩招等因素影响,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形势愈发严峻。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社会不良思想冲击,教师教学管理不严,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问题,提出注重思想引领、强化教学管理、激发学习动力、发挥骨干作用的措施,希望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风氛围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学习动力
一、引言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1]。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高校应该成为使人心静下来的地方,成为消解躁气的文化空间。教师要安心从教,学生要静心学习,通过研究学问提升境界,通过读书学习升华气质,以学养人、治心养性。然而,随着新时代高校招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及高校扩招等原因,很多學生认为大学好进了,学习可以放松了,导致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就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自己的思考。
二、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不良思想冲击较大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5后、00后,对大学学习认知不够,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一方面容易受功利化思想的影响,学生过度追逐眼前的和物质的利益,缺少脚踏实地的态度,不能做到静心从学。有些学生学习带有明显的功利性,把学习成绩与找工作联系起来,有用的就学,没用的就不学,急功近利。另一方面,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认为现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毕业生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在校期间认不认真读书在社会上没有多大区别等等。这些不良思想直接影响高校的学风建设。
(二)教师教学管理不严
高校部分教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只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热衷于搞科研、忙项目,疲于应付各种社会活动,对待教学不太上心。一些教师存在上课敷衍了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陈旧,课堂上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不关注课堂教学效果等现象,习惯于照本宣科,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有些教师上课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漠视课堂教学的管理,对于学生逃课、迟到、早退或是上课玩手机、睡觉等现象,更多的只是口头提醒,甚至有些教师不闻不问,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秩序越来越混乱,学习风气越来越不好。
(三)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动力不足是大学生中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学生认为,在中学阶段刻苦学习就是为了考入心仪的大学,而一旦进入大学,就无须再努力学习了[2]。从高中高压的学习环境中突然转变到相对“轻松”的大学学习环境中,很多学生没有迅速转换角色、适应新的环境,进入大学以后就放松自我要求,没有奋斗目标,没有学业规划,很容易陷入“我要学什么,我要怎么学,我学这些课程的作用是什么”的困惑之中。很多学生没有及时树立个人的学习目标,不知道大学该学什么,对专业课不感兴趣,而感兴趣的课又不知道怎么学;容易学的课不愿学,难学的课又学不来;公共课、基础课不重视,选修课又无所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自由散漫,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有时全凭自己的兴趣和心情,喜欢的就学,不喜欢的就不学;心情好的时候就学,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不学;教师管得严就学,教师不管就不学等等。跟高中比起来,学习很多时候都是被动接受,学习的自觉性明显不足。再加上家长的过度溺爱导致学生的依赖性较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受到网络信息时代的影响,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上课玩手机、玩游戏,甚至逃课玩游戏,这对学风建设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三、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一)注重思想引领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从根本上抓起,即从学生的思想工作上抓起[3]。高校要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引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教师要结合新形势特点,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将“要我学”的思想转变为“我要学”[4];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通过召开班会、座谈会、主题研讨会,让学生认识到青年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5]。要注意的是,高校要分阶段分步骤加强学生思想引领,低年级特别是大一新生,积极开展专业介绍、校情校史报告、学长学姐有话对你说等专业学习交流会,让学生能尽快了解专业背景、学习要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学习成效;高年级学生着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考研引导,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比赛、考研交流会、校友面对面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大学学习和规划的认识,明确自身发展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努力奋斗。
(二)强化教学管理
学风建设需要把改进教风挺在前面。高校要完善教师教学评价机制,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用制度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6]。将单纯的事后考核有效前推,加强学风建设的过程把控,积极规范教学之风、治学之风和求学之风,加强对优秀教师的评比和表彰,搭建教师交流学习平台,采取教学研讨、相互听课等方式,督促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吸引力,努力打造“金课”,让学生学有所获;同时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纪律的监督,通过调查问卷、网上评教、学生反馈等多种方式强化课堂教学的管理,要求教师负起课堂教学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高校要逐步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考勤检查、反馈制度[7],加强学生课堂考勤的检查和管理,建立健全和严格落实学校学风建设的规章制度,对违反教学管理纪律的学生,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以及时消除不良学习风气,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
(三)激发学习动力
学风建设的受众是学生,效果提升的落脚点也是学生。高校要以活动为着力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立体化的学风系列讲座体系。一方面紧紧围绕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及时关注社会上本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创造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与名企名家面对面沟通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大学的认真学习、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走上社会才能有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找到专业学习与个人兴趣的结合点,明确将学习成绩作为学生入党、学生干部选拔、评优评先、保研升学等重要参考的宣传导向,积极鼓励、默默引导,润物细无声,慢慢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发挥骨干作用
加强优良学风建设,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认真培养出一支学习成绩较好、工作能力较强、乐于奉献的学生干骨干队伍。高校要积极利用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学生骨干,积极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不断促进学风建设;同时要求学生骨干以身作则,自觉做到不逃课、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积极复习,把学习表现作为学生骨干考核的重要方面,积极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头表率作用,以实际行动不断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同学。高校还可以探索建立学生骨干“1对N”帮扶制度,根据学院和班级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学生骨干对接学习较差的同学,实行一个学生骨干负责若干个学生的学习任务,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细化日常的指导帮助,强化过程考核,注重帮扶效果,携手营造良好班风、学风。
四、结语
优良学风能营造优良的学风环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学风能够对学习者产生耳濡目染的长久影响,是我们追求学风建设的最终理想环境[8]。高校的学风建设不只是学生自己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高校应从办学实际出发,进一步重视学风建设,充分把握学风建设的规律,把学风建设贯穿于教育管理的各個环节,积极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2(15):27-29.
[2]陈玉栋.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J].高教探索,2014(4):92-96.
[3]柳丹.高校优良校风和学风培育建设机制研究[J].长江丛刊,2017(30):220.
[4]李孟栖.“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学风建设思考及路径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8):63-64.
[5]王少琨.当前高校学风建设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6):66-67.
[6]王涛.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5):76-78.
[7]叶喜民,张慧峰.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乡学院学报,2019(11):74-76.
[8]宋杨,崔梓月.高校学风建设路径探析[J].文教资料,2019(33):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