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渗透的背景下,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注重提升教学质量,还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来说,由于学习的难度系数增加,所以需要面临着严峻的学习压力,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实现在各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迎合新课改提出的各项要求。与此同时,教师也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将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优势体现出来。因此,文章将围绕初中数学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了解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价值和优势,再提出促进在初中数学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一、 引言
初中时期的学生也正是培养其创新性思维的黄金时期,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应善于鼓励和指导学生,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来提升其创新性思维。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本身就具有抽象系统的特点,如果教师单凭采用传统手段进行授课,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策略,注重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主动地融入学习过程中,加强探索以及合作交流,丰富自身数学知识,形成良好数学核心素养,还要善于为学生构建创新平台,为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保障。
二、 针对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优势的探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会实现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本身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就具有抽象系统的特点,但是大多数的内容都和日常生活有着较强的联系,而教师要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各种教学案例,并设置和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开展高效学习的同时,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这一潜移默化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处理问题意识和能力,这是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数学教学工作应落实完成的教学任务,也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手段。当学生具备创新性思维时,将会主动提出问题,而对于数学问题的提出,一般都源于特定的情景当中,而情景会把学生带入日常生活中。因此,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数学学习两者存在密切的关系。
当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时,将会提升数学应用意识,所谓数学应用意识就是让学生能够利用自身掌握的数学重点知识以及数学思维,深入思考问题,处理数学难题。在传统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单纯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各种专业性知识的掌握上,忽略了数学知识点的应用。而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越来越重视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当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时,会实现把掌握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提升自身数学核心素养。
在新课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求在各科教学工作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帮学生掌握重点内容的同时,提升其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会迎合新课改提出的各项要求,我国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性的优秀人才,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也应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作主要教学工作之一,落实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改革。
三、 针对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可行性对策的探究
(一)注重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育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注重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数学教育工作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更是将掌握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提升应用能力,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所以,教师要将数学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相互联系,改变传统教学态度,通过这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掌握各位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思维形式,从而具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的知识结构优化,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学习,让学生树立继续学习数学的信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最终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要想落实在数学教学工作联系日常生活,教师需要挖掘各种丰富的素材,并创设特定教学情景,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终身学习意识以及发现的眼睛,在备课以及业余时间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情景素材,将收集到的素材分类、整理,再融入自身教学数据库中,通过这种手段来积累教学经验,促使备课更加丰富全面。教师还要加强和各课程教师的交流沟通,掌握学生的思维意识以及学习态度,落实依据班级整体学生素质,科学选取素材,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为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保障。
(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想象
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想象,实现在探究数学问题中形成良好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传统的固定型解题思路有着本质的不同,当学生形成良好的發散性思维后,会实现从各个角度来对数学问题深入探究,并进行深层次思考,从而选择最为便捷、合理的解题手段,当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后也将会提升自身创造性思维,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数学教师,要在各教学环节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设置发现性思维训练环节,训练环节的设置主要是针对某一数学知识重点来让学生能够进行多层次和深入的探究思考,在这一过程中了解问题的本质,最终提升逻辑能力以及推理能力。换一句话说就是要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教学内容来为学生提出多样性的问题,让学生针对该数学问题进行互动交流,产生思维上的碰撞,从而实现自身思维的发散。需要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时,所采用的题型一般都是为一题多解以及一题多用的。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小明的爸爸开着轿车送小明上学,在2个小时中共行驶了80千米,那么如果车辆按照当前速度继续保持行驶,4个小时之后轿车会行驶多少米?”这一试题时,再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再为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研究讨论,从而寻找解题手段,像利用方程式法、归一法以及比例算发等来处理问题,虽然这一题目的解答难度系数较低,但是教师所举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实现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而并非只是拘泥于一种解题思路,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积极地鼓励学生求新求异
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学生一般都依据教师的授课节奏进行学习,而且教师也有着自身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虽然在这一教学模式下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但是学生的思维却始终处于固化状态,不利于激发自身创造性思维。所以,在后续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求新求异,避免墨守成规,促使学生解放思维。因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学生思路具备灵活性,并对学习内容具有兴趣,确保思维发散。换一句话说,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思考各种数学问题中适当抛弃非本质以及不重要的元素,直接掌握问题的本质以及源头,实现让学生的思维直接奔向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对于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来说,都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所以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工作,落实提升其创造性思维。例如,当教师为学生提出和“圆和切线”有关的问题时,像“有两条平行直线,这两条平直线都是圆A的两条切线,而该圆A还有一条切线,并且该切线和两条平行线相交的点分别为A、B,请证明相交的角为直角”这一问题时,当学生看到这一题型后,难免会采用常规的解题思路来去解答问题,也就是利用切线定理来证明直角,而在这时教师应善于鼓励学生创新,避免墨守成规,要学会创新,科学引导学生利用辅助线进行解题,通过利用辅助线来构建菱形或者等腰三角形,最终实现证直角,通过这种手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学习重点,也将会实现学生的解题能力显著提升,确保每一位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
(四)落实树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注重和学生的树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加强交流沟通,实现增进师生感情。如果教师未能和学生形成和谐师生关系,那么很难落实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改变以往权威的形象,走入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随之学生也将会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并始终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这种手段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拜,确保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只有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怀疑,才会激发自身探索欲望,融入数学问题解决的处境中,加强反思,总结学习经验,激发自身创造性思维。
任何事物的形成都需要一定的过程,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避免过于求成。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时,思维训练是教学中难度系数最高的部分,要落实将这一内容融入数学各个教学环节中,实现在各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开阔思维,勇于创新,最终提升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四、 总结
通过上述问题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教师作为学生的领导者和辅助者,应善于在各教学环节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发挥出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利用优势,像情景教学模式、互動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等,实现在这一背景下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初中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会实现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迎合新课改提出的各项要求,所以教师要注重提升的提升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想象、积极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以及树立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显著提升初中数学整体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希振.初中数学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版,2018(10):61.
[2]周云莉.初中数学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理科考试研究,2016,23(8):11.
作者简介:
王建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康乐县附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