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分析

2020-11-30 08:58张静娜
考试周刊 2020年91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摘 要:基于当前的社会背景,教育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并强调对学生文化底蕴的提升。就我国传统文化来看,其中古诗文是较为特殊的文字载体,学生学习古诗文,其实就是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展开对学生们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使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可以被充分地展现出来。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古诗文教学

一、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们的传统文化教育,而在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文中包含有很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对此,语文教师在进行对学生们的传统文化教育时,还必须要重视古诗文教学,以此来充分发挥出古诗文教学对于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的结晶,有着重要的传承意义。所以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注重向学生们传递传统文化。

中学语文课本中包含有很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对于教师和初中生而言,在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掌握好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对此,语文教师应该承担其自身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让学生们能够积极接受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和古代文化。另外,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还应该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以此来有效结合语文知识和中华传统文化,使学生们可以在语文学习中充分掌握中华传统文化。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因为这关系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为此,语文教师就应该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去,以此来促使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并激发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其能够体现出我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发展特点和民族文化的变迁,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必须要掌握好中华传统文化,因为这有利于他们之后的学习和发展。

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利用文字去记录传统文化,以此来促使学生传统文化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这也有利于他们传统文化思维的形成。就学生来看,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精神层次的提升,还可以促使他们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形成良好的品格。

传统文化中包含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而其中很多知识是现代文学中所不具备的。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促使自身文化底蕴的提升,同时也可以促使他们知识视野的拓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知识文化背景和内涵。不仅如此,这也可以促使他们更加有兴趣去学习历史知识,进而促使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他们学习能力和品德修养的提升,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做出重视。

四、 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兴趣有利于学生保持持久不断地学习动力,所以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课前导入环节,致力于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来促使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的增强。如此一来,学生便可以在兴趣的引导下对古诗文中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积极探索。例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这篇文章时,教师便可以向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去秋游的经历?秋天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对自身想法进行分享。基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播放与诗文相关的视频,这样一来,学生们可以在直观的视频画面中充分地领会诗文中诗人表达的思乡之情。通过这一教学过程,教师采用课前提问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同时还可以积极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展开思考,进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去学习古诗文。

(二)掌握基础知识,扫清阅读障碍

与当前我们所使用的白话相比较,古诗文在对字、词、句的运用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对此,如果学生不具备基础的古代汉语常识,那么就很難展开顺利的古诗文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为此,在展开古诗文教学时,语文教师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们掌握好文言文中的常见字词和句式,并引导学生们在阅读中碰到不理解的字句时查阅参考资料,最终学会用白话去解释古诗文的意思。另外,语文教师还需要教导学生们合理修改或微调古诗文,以此来实现对文章内容的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习《三峡》这篇文章时,其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诗使用了合叙的修辞方式,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探究这一修辞方式,并让学生们对诗句进行拆分并翻译,如:“如果不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在午夜,就看不到月亮。”学生们领会到这句话的意思后,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们思考该句式的特点,并引导学生们感受句式中的紧密联系和文词简短的特点。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也有利于学生们认识到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并促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古诗文的趣味,进而更加愿意主动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三)品析情感,强化体验

古代诗人大多都将自己的情感蕴含在古诗词当中,或者是借助古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等,这就使得古诗词中出现了很多的名言警句。对此,语文教师在展开古诗文教学时,还需要引导学生们针对古诗文中的情感展开积极地分析,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活动来促使学生情感体验的增强。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孟子二章》时,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滴水穿石”“铁杵磨成针”等成语故事,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增强,同时,这也有利于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以此来对古诗文中各段落意思进行分析,根据学生们分析后得出的结果,教师再去展开课堂教学。如此一来,通过对古诗文含义的讲解,学生们便可以领会到诗人在面对困难时坚韧不屈的毅力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进而促使学生们对我国优秀传统美德的有效学习。结束教学之后,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节目,并引导学生们分享自己生活中存在的励志故事。不仅如此,通过对古诗文中表达的优秀传统美德的品析,学生们还可以促使自身传统文化涵养的提升,而且,在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过程中,学生们也可以促使自身情感体验的增强。

(四)立足诗眼,把握精髓

在古詩词中,诗眼是诗人表达自身真实情感的重要展现。对此,在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着重向学生们讲解诗眼,如此一来,便有利于促使学生对诗文精髓的充分掌握,进而充分感受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使至塞上》这首古诗时,应该根据诗文中诗人描写的塞外孤寂和萧条的景色来确定诗眼,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字,通过前一句诗,诗人展现出了荒凉的大漠之上只有烽火台上的狼烟陪伴自己,同时,诗中的“直”字还可以展现出诗人坚韧的性格。基于诗眼展开对诗文的分析,有利于学生们充分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孤单和思乡的情绪,不仅如此,这也有利于学生们充分地认识到汉字的独特魅力,进而促使他们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在诸多领域的情况下,教育教学中也积极使用了先进的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便是最好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学生们在丰富多样的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帮助下直观了解教学内容。对此,教师可以在古诗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这样可以极大地辅助到古诗文教学。如教师在向学生们介绍古诗文背景时,便可以利用图片来向学生们说明相关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好奇心的增强,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或者是课件来充分地介绍文章内容,这样有利于在丰富古诗文教学内容的同时促使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的集中,而且,这也可以将传统文化无形地传递给学生们,进而促使古诗文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这篇课文时,教师便可以将有关岳阳楼的图片和视频播放给学生们,当学生们看到具体的岳阳楼图片时,便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文章中讲述的内容,同时,通过视频,也有利于向学生们呈现出动态化的岳阳楼风景。

(六)深入剖析,体会古诗词内容之美

初中语文老师必须要严格按照教育大纲展开对学生的有目的的古诗文教学,同时,教师还需要在教育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带领学生们共同探究诗文创作的情形、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情感。如果不去探究古诗词中的情感,那么学生们便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古诗词。如在“明月几时有”之中,苏轼在当时仕途坎坷的状态下有感而发,苏轼的一生非常艰苦,虽有热血但是无法抒发。在写这首诗时,苏轼已经备受摧残,非常想要隐居于深山,此时,他很想归居田园,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在这首诗中,苏轼借明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此一来,学生们只有充分地了解故事背后的故事,才能够获得对古诗文含义的真正理解。对此,在教学古诗文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们展开充分地朗诵,然后再去进行对作者想法的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价值,还可以促使课堂效益的提升。另外,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美感,并促使自身价值观的正确树立。而就初中古诗词来看,其中包含有传统故事文化的精髓,其中的思想可以起到对人们生活和学习的指导作用,所以学生们学习古诗文,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成长。

五、 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师需要利用语文教学来积极向学生们渗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初中语文教学来看,其中古诗文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上有着很大的优势,这有利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对此,语文教师就需要重视展开对学生们的古诗文教学,让学生们在有效的古诗文学习中接受到传统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伍亿.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以初中古诗教学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34):99.

[2]杨红梅.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课外语文(上),2019(10):105-106.

作者简介:

张静娜,浙江省宁波市,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