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问题、机遇与对策研究
——基于创新发展视角

2020-11-30 08:44:34王恒田杨晓龙
价格月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太阳能发电出口

王恒田杨晓龙、2

(1.华北电力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2206;2.东北电力电力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吉林吉林 132012)

全球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对能源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可再生能源利用和低碳经济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备受政府、企业和公众的青睐[1],在各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欧盟各国较早开启了光伏发电的商业应用,其标志是2003年德国完善了 《可再生能源法》(EEG-2004)。德国成立了阳光世界公司(Solar World AG)、旭格公司(Schüco Solar)、克朗家族公司(Krannich Solar)等企业,积极参与太阳能市场。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以无锡尚德(SunTech)的成立为起点,先后成立了江西赛维(LDK Solar)、江西晶科(JK Solar)、苏州阿特斯(CSI Solar)、晶澳太阳能(JA Solar)等企业。2011年我国尚未出台鼓励光伏发电应用政策以前,光伏产品90%的原材料从国外进口,95%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是典型的原材料和终端市场“两头在外”的行业。[2]历经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成长为产业链健全、技术领先、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朝阳性、战略性产业。2019年我国光伏组件产能为98.6GW,近70%的产品出口国外市场[3],为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和低碳经济发展做了重要贡献。笔者从我国光伏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出发,分析其出口贸易遇到的主要问题,为解决我国光伏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光伏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

(一)出口规模整体呈扩大趋势

我国光伏产业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除少部分产品在国内应用外,大部分出口到国外市场。近十年来我国出台了包括研发扶持、税收优惠、上网电价补贴等激励政策,促使太阳能光伏产业依靠技术创新,掌握了光伏发电的核心技术,具有了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Conversion Efficiency),降低了发电成本,积累了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2017-2019年出口额分别为145.27亿美元、161.10亿美元和207.80亿美元。2020年预计出口数量为90GW,出口额为250亿美元,图1显示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近5年的出口数量和出口额。

图1 2015-2019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汇总

(二)出口市场多元化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市场一定程度上是随各国光伏发电政策而形成和变迁的。欧盟各国出台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应用的政策,开启了光伏发电在欧洲的推广应用,也为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到欧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012年以前,我国光伏产品的主要市场是欧盟各国,其从我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占我国光伏产品出口贸易量的80%。

图2 2019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前十大市场(MW)

2012年以后,欧盟之外的国家和地区对光伏发电的需求迅速增加,全球光伏发电市场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我国光伏产品的贸易格局得到优化,逐步摆脱了依赖欧洲市场的局面。美国、日本、印度、巴西、越南等国对我国光伏产品的需求量快速增加,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到欧洲的比重逐渐降低。2019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目的地超过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图2为2019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前十大市场,出口市场分散程度高。

二、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贸易壁垒频现,影响出口业绩

我国光伏产品在出口贸易中频繁遭遇各国贸易歧视和贸易壁垒。美国为保护处于竞争劣势的本土光伏产业,于2011年10月对我国的光伏产业开展“双反”调查,我国的光伏产品被加征2.9%~4.73%的反补贴关税(Anti-Subsidiary)和31.14%~250%的反倾销税(Anti-Dumping),2018 年美国再度启动“201法案”“301法案”。欧盟紧随其后,于2012年9月对我国的光伏产业开展“双反”调查。在我国政府和光伏行业的共同斡旋下,最终达成了限量限价(MIP,Minimum Import Price)协议。[4]印度也效仿欧美,于2018年7月30日起对我国光伏产品征收税率为25%的临时保障措施税,税率随时间推移逐步降低。美国的“双反”措施生效后,由于被加征了较高的反倾销税,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到美国的数量及市场占有率有较大幅度下降;欧盟MIP政策生效后,我国光伏产品对欧盟的出口数量急剧萎缩,直到2018年9月欧盟取消MIP政策,对欧盟出口才出现报复性反弹;印度临时性保障措施税生效后,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到印度市场的数量从2017年的9.46GW下降到2018年的6.7GW。

(二)出口产品同质化,利润下滑

我国光伏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主要的设备、原材料、生产工艺过程高度相似,加之太阳能光伏产业人才频繁流动带来的技术溢出,各企业缺乏独特的技术路线,生产的产品高度相似。据资讯链接咨询公司(PV Info link)的统计,2019年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结构构成如下:单晶硅单面玻璃背钝化(PERC)产品占比42.7%、单晶硅双面玻璃PERC产品占比8.8%、多晶硅单面玻璃产品占比25.6%、多晶硅PERC产品占比6.0%、多晶硅双面玻璃PERC产品占比5.6%,5个型号产品的出口数量,占全部出口产品的比重为88.7%,其他产品和新技术路线的占比不到12.0%。

参与出口贸易的光伏企业,由于缺乏独特的技术路线,出口的产品严重同质化。各企业为争取出口订单,在没有差异化产品支撑的情形下,只能把价格当成唯一杀手锏,对国外客户报价越来越低,个别订单甚至出现亏损。恶性竞争严重侵蚀了企业的利润,数家光伏企业已经公布了2019年的年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主要光伏企业2019年的净利率为5%~6%,而这一数字在2010高达20%以上。

(三)出口市场分散,销售管理乏力

2019年我国太阳能光伏板总产量为98.6GW,其中66.8GW出口到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目的地市场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市场的多元化,能化解市场集中度高、单一市场波动对光伏行业造成的巨大影响。市场太过分散也增加了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等相关销售管理活动的难度,拉大了与市场的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造成了从事出口贸易的光伏企业不能及时掌握终端市场客户的动态,不能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不能有效地整合目标市场的销售资源,最终与市场脱节。

(四)汇率及付款方式变化,影响收益

目前我国执行的是以供需关系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政策,汇率被允许在一定的区间范围内波动。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的结算收汇币种多为美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直接影响企业的预期收益。2019年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最低为6.6850,最高为7.0884,其波动的幅度超过6%,而光伏产品的净利率只有5%~6%,如果结售汇时机不合适,则全部净利润有被汇率波动完全侵蚀的风险;此外,付款方式随供求关系的变化发生了较大改变,在太阳能光伏产品供不应求的时代,客户可以接受的付款方式为:先付款后交货(T/T in Advance),出口企业可以在货物交运之前收到货款,没有收款风险。随着供需关系变化和竞争加剧,出口企业为争取客户,对付款方式采取逐步妥协退让策略,从T/T in Advance 发展到信用证(L/C,Letter of Credit)付款,个别企业甚至接受赊销(O/A,Open Account)的付款方式,加剧了企业回收销售货款的风险。

三、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面临的重要机遇

(一)全球可再生能源需求强劲

尽管我国光伏产品在出口贸易过程中面临诸如贸易壁垒、利润下滑、市场分散(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汇率波动和收款风险等问题,但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趋势没有改变。《巴黎气候协定》(The Paris Agreement)制定了把21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不超过2℃的目标。[5]根据《巴黎气候协定》制定的总目标,全球大部分国家做出了自主减排承诺,并根据承诺制定了具体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作出自主减排承诺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光伏发电由于建设周期相对较短,发电成本更具竞争优势,综合效益超过生物质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而受到各国的格外重视: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推出了太阳能屋顶计划(Solar Roof),并出台《低碳社会行动计划》的总纲领,以引导可再生能源发展。2012年福岛核电站事故以后,日本以42日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收购光伏电站生产的电力,以高额经济回报吸引全社会投资光伏发电事业;2010年印度推出了 “国家太阳能发展计划”(National Solar Mission),规划到2020年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达到20GW;越南于2011年颁布 《国家电力发展第七规划 (2011-2030)》,以9.35美分/千瓦·时的上网电价购买新增光伏发电系统生产的电力。全球大力倡导可再生能源这一背景,为各国的新能源发电从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发电成本的竞争优势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各级政府出台的全方位鼓励和扶持政策,促进了光伏发电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我国光伏产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推动了光伏产业技术的进步,光伏产品的光电转换效率(Conversion Efficiency)得到大幅提升,转换效率的提升带动了发电成本的下降。太阳能电池板的销售价格在2011年为人民币16元/瓦,2020年初下降到1.6元/瓦。2011年我国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FIT,Feed in Tariff)为人民币1.15元/千瓦·时,2020年已经下降到人民币0.41元/千瓦·时。南非的居民应用自己投资的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为家庭供电,静态投资回收期在5年左右,而太阳能发电设备的使用寿命是25年;埃及投资沙漠灌溉的农场主,安装一套85千瓦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投资成本仅为柴油发电18个月的柴油费用;葡萄牙2019年举行的新能源拍卖(Energy Auction)活动中,光伏发电的合约电价为1.75美分/千瓦·时;2020年1月卡塔尔通用水电公司(Kahramaa)宣布由道达尔(Total)和日本丸红(Marubeni)联合中标的800MW光伏发电站的合约电价为1.6美分/千瓦·时,再创全球新低。

快速进步的技术水平和迅速下降的单位发电成本,使光伏发电已经具备了与传统燃煤机组发电和柴油发电进行成本竞争的能力,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经济回报能力、良好的环保和社会性等因素,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全球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四、我国光伏产品出口之建议和对策

我国光伏产业应以创新为依托,逐步提高技术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抓住面临的机遇。“创新”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其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The Theory of Economics Dynamics) 中率先提出,他给创新下的定义是:引入新的元素以改变或破坏原有的经济平衡,而去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生产关系,其方法包括:开发一种新产品、引进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发全新的市场、使用新的原料或以新模式对组织进行管理。[6]我们应从创新发展视角出发,综合运用多种创新方法,为解决我国光伏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一)技术创新,差异化出口产品

技术创新是提高出口导向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7]我国光伏产品出口贸易面临激烈竞争和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出口产品缺乏独特的技术路线、产品同质化严重,要改变这种局面,企业须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重视人才培养、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和先进设备引进,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加强对外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加强科研合作,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以独特的技术路线、差异化产品占领全球光伏市场。

(二)生产运营方式创新,规避贸易壁垒

我国光伏企业为应对不同国家、不同形式的贸易壁垒应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初期为应对欧盟“双反”,我国光伏产业将生产制造工厂转移到东南亚、面对美国的“201法案”和“301法案”,在美国投资建厂。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保护措施和贸易壁垒将不可避免的再现,我国光伏产业需分析各种贸易壁垒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应对之策。

(三)市场创新,开发“一带一路”国家市场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深度落地,为我国光伏产品进入沿线地区的市场提供了良好契机。在“一带一路”沿线需求潜力大、具备辐射邻国市场优势的国家,投资建设光伏产品生产工厂,是有效开拓“一带一路”沿线的市场有效举措。[8]我国光伏产业要深刻理解、密切关注并快速融入 “一带一路”倡议,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光伏发电市场。

(四)出口产品创新,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从事光伏产品生产制造和出口的企业,应对不同市场进行充分调研,根据不同市场的差异化需求生产不同的产品:如欧洲市场高转换效率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受到青睐、印度市场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更具技术可行性、南非豪登省分散居住的农民需要光伏产品和储能设备的组合、埃及从事沙漠灌溉的农场主需要光伏产品+抽水水泵+电路控制器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企业应对不同需求进行分析,生产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产品。

(五)商业模式创新,建立协同机制

商业模式创新能够为企业提供新的市场资源,培育新的增长点,进而提高企业持续竞争力和企业绩效。[9]针对商业模式创新提出4点建议:(1)国内从事光伏产品出口贸易的企业应组建行业联盟,商定合理的出口价格区间,避免恶意竞争;(2)招聘海外市场属地雇员,并依托海外市场当地合作伙伴,建立健全售后服务网络,改善客户体验、提高客户忠诚度;(3)与中央所属国有企业进行深度联合,整合优势资源,共同开发“一带一路”市场;(4)加强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银行合作,采取多币种组合收汇、远期结售汇、外汇期权等金融产品,以降低收汇和汇率波动风险。

猜你喜欢
太阳能发电出口
应用广泛的太阳能无人机
科学大众(2022年23期)2023-01-30 07:03:44
“发电”
环球时报(2022-06-15)2022-06-15 15:21:32
柠檬亦能发电?
科学大众(2021年9期)2021-07-16 07:02:50
太阳能可以这样玩
摇晃发电小圆球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学生天地(2017年11期)2017-05-17 05:50:51
数据出口
汽车纵横(2017年1期)2017-02-17 18:58:57
摩擦发电
学与玩(2017年4期)2017-02-16 07:05:40
数据—出口
汽车纵横(2016年9期)2016-10-27 12:47:01
数据 出口
汽车纵横(2016年8期)2016-09-24 15: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