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卓源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西夏学研究领域共出版编著、专著、论文集10多部,学术论文100余篇,内容涉及宗教与艺术、政治与法律、军事与历史地理、语言文字、经济与农业、文学与文化教育、考古与文物、天文与占卜、西夏医药九个方面①。
2019年,在文献资料整理和研究、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方面都有相关著作出版。文献整理方面,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编的《俄藏黑水城文献》第29册《西夏文佛教部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11月),为该系列的第二十九部,共收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文献研究所藏西夏文藏传佛教文献约一百五十余个编号。刻本、写本皆俱,装帧形式有卷子装、蝴蝶装、册页装等,是研究西夏社会、佛教历史与传承的重要史料。佛教文献研究方面,孙颖新著《西夏文〈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对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5月),以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西夏文《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为研究对象,对该经的全部存世编号进行了系统梳理。本书通过对同一部佛经新旧两种译本的综合对勘,首次明确了西夏文献中存在通假现象,这一发现,不仅可以纠正此前对西夏文献的误读,也为正确解读西夏文献提供了必要的方法。西夏艺术研究方面,王艳云著《西夏经变画艺术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5月),对西夏时期的经变内容和形式进行对比分析,深入剖析了经变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艺术特征等。社会经济与文化方面龚书铎、刘德麟编《图说中国史——辽·西夏·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6月),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辽、西夏、金的文明史。张红艳著《北宋与西夏边境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研究》(三秦出版社,2019年9月)一书,论述了10世纪中叶至12世纪初期,北宋与西夏对峙时期,宋夏在边境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情况。与考古文物相关的著作有《西夏博物馆基本陈列》(宁夏人民出版社,2019年9月),对西夏博物馆收藏和陈列的西夏文物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今后与西夏文物相关的研究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文物资料。
2019年,西夏研究方向的论文,在西夏佛教艺术、语言文字和政治法律方面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在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文物考古、医药生物等方面也有进一步的发现。
西夏佛教研究主要涉及西夏佛经文献和黑水城出土佛经文献的考释与整理及对佛教文献研究的总结与展望。聂鸿音《普林斯顿大学藏西夏文〈法华经〉读后》(《西夏研究》2019年第2期)对《妙法莲华经》中出现的西夏动词趋向前缀连用现象进行了分析,有助于启发对西夏语法的进一步思考。麻晓芳《〈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西夏研究》2019年第1期)刊布了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инв.№4603行书写本《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为研究西夏佛教史、西夏语言、西夏文草书字形提供了一份基础语料。崔红芬《黑水城出土〈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考》(《西夏研究》2019年第1期)考证分析了《碧岩录》传入西夏的时间。张九玲《俄藏西夏文〈大宝积经〉卷九十三释读》(《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对西夏文《大宝积经》进行了录文、翻译和注释。孙伯君《西夏文〈三观九门枢钥〉考补》(《宁夏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指出该本被译为西夏文的时间应是在夏末元初。蔡莉《英藏西夏文〈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整理》(《西夏研究》2019年第2期)对该经的残页进行详细摘录和整理。马万梅《英藏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九残片校译研究》(《西夏研究》2019年第2期)将英藏、俄藏、国家图书馆藏本卷九的相同内容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夏神宗时期的校经原则。段玉泉《瑞典藏元刊西夏文大藏经再探讨》(《中华文化论坛》2019年第6期)推论牌记中的“当今皇帝”应为元武宗海山或是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崔红芬、文健《英藏西夏文〈无常经〉考略》(《敦煌研究》2019年第2期)对黑水城出土西夏文《无常经》和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汉文本进行了对比,指出该经典的现实意义。王荣飞、景永时《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西夏文佛经木雕版考论》(《宁夏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对黑水城出土的4块西夏文佛经木雕版进行研究。何冰琦《奥登堡的西夏佛教研究》(《宁夏大学学报》2019年第Z1期)讨论了俄国早期西夏学的研究状况。李若愚《西夏时期藏传佛教的流传》(《宁夏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讨论了在西夏统治者的推崇与弘扬下,藏传佛教在西夏的传播情况。宋坤《四十年来黑水城汉文佛教文献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西夏研究》2019年第1期)对宋、夏、金时期的佛教文献进行了研究,梳理学界的研究成果。张海娟《2011—2018年国内西夏佛教文献研究综述》(《西夏研究》2019年第2期)为我们总结了2011—2018年我国西夏佛教文献研究的丰硕成果,为西夏佛教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与艺术有关的论文主要从壁画、音乐、瓷器、石窟造像等方面探究了相关的研究成果。赵沈亭《莫高窟西夏洞窟壁画弥勒经变考》(《西夏研究》2019年第1期)首次采用净土变图像内容来阐述莫高窟西夏洞窟中弥勒经变的表现形式。赵露、唐婧《西夏仁孝时期汉乐来源考》(《西夏研究》2019年第2期)考论了仁孝时期西夏汉乐的来源、途径和对后世的影响。吴雪梅、于光健《凉州瑞像的“新时代”——凉州瑞像在西夏的流传特点分析》(《宁夏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介绍了凉州瑞像在西夏时期的一系列特点。贾维维《西夏石窟造像体系与巴哩〈成就百法〉关系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19年第10期)深入分析西夏壁画内容,并讨论了巴哩《成就百法》的内容结构等。陆文军《西夏壁画中的山水研究(上)》(《民族艺林》2019年第1期)和《西夏壁画中的山水研究(下)》(《民族艺林》2019年第2期)揭示出两宋以来的山水画风对西夏壁画的影响。沙武田《水月观音图像样式的创新与意图——瓜州西夏石窟唐僧取经图出现原因再考察》(《民族艺林》2019年第1期)说明西夏时期观音信仰崇拜的新因素之一是取经图出现在水月观音中。杨浣、段玉泉《黑水城出土版画〈释迦牟尼佛说三归依经处〉与〈释迦牟尼佛说三贤劫经之处〉的比较研究》(《西夏研究》2019年第2期)对两部经的题款、发愿文以及经首版画进行了比较研究。
戴羽《西夏“只关”考述》(《宁夏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论述了西夏“只关”单独适用和担保连用的两种情况。魏淑霞《制度史视域下的西夏监军司探析》(《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9期)揭示了在承袭中原旧有建军制度的基础上,西夏监军司的发展变化。闫强乐《西夏法律文献与法律史研究述论》(《西夏研究》2019年第2期)系统地梳理了以西夏法律史为研究对象的相关论著,为学界了解西夏法律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提供了便利。姜歆《〈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征兵制度探析》(《西夏研究》2019年第2期)分析了《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西夏的征兵制度具有明显落兵制的特点。李温《西夏的钱币制度及其立法》(《西夏研究》2019年第2期)论述了西夏钱币的铸造、流通和管理制度。保宏彪《党项—西夏割据政权政治中心的西移及其三大影响要素》(《西夏研究》2019年第2期)详细介绍了党项—西夏割据政权政治中心的西移过程,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生态、经济和军事等方面。李语、戴羽《俄藏Инв.Νо.5448号残片考补》(《西夏研究》2019年第3期)细化了《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敕禁门》中的部分内容,反映了西夏晚期因为边境敕禁物倒卖猖獗而修订律令严加惩处的事实。于光建《西夏的债权保障措施述论》(《西夏学》第十七期)论述了虽然《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制定了完备的债务保障措施,但在实际的借贷活动中,并没有完全按照法典所规定的保障措施执行,仍存在习惯法的影响因素。梁颖新《浅谈西夏司法审判中的鞫谳分司》(《法制与社会》2019年第7期)探讨了西夏司法审判中的鞫谳分司制度在西夏司法审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郝振宇《西夏基层社会管理组织问题探究》(《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年第2期)讨论了西夏基层管理组织的设立和运行在稳定西夏社会秩序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与军事相关的论文主要包括军事装备、兵符制度、军事防御体系等。尤桦《西夏时期浑脱考述》(《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点明了浑脱在西夏军事制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作为制式装备之一对后世产生的影响。许伟伟《西夏边防的基层军事建置问题》(《西夏研究》2019年第1期)探讨了基层军事建置在防御、作战、贸易、使节往来、维护边地治安和日常生产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张笑峰《西夏的兵符制度》(《西夏研究》2019年第4期)通过考察西夏文文献中对于西夏兵符的记载,帮助我们了解西夏兵符的种类和管理、派遣制度。史金波《西夏文军抄账译释研究》(《军事历史研究》2019年第3期)对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军抄账进行了翻译和考释。高仁《“左厢”、“右厢”与经略司——再探西夏“边中”的高级政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9年第2期)指出从左右厢到经略司,是西夏统治者推行专制主义制度与西夏旧有部落体制相冲突并融合的结果。张多勇、马悦宁、张建香《西夏对宋构筑的铁钳左翼——金汤、白豹、后桥考察研究》(《宁夏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探讨了北宋构筑针对金汤、白豹、后桥的防御系统。
历史、地理相关的论文涉及黑水城出土文献的研究、少数民族部落、民族关系、西夏政权、对外交流、西夏历史著作等方面,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西夏时期的历史演进和地理概况。张笑峰《黑水城出土X24国公令印文考辨》(《宁夏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通过对黑水城出土X24国公令印文的考辨,认为印文中都元帅定国公为完颜承晖,枢密副使温国公为仆散端,可补正史之缺。И.Ф.波波娃著,崔红芬、文健译《宋时期的非汉族政权之西夏(982—1227)》(《西夏研究》2019年第3期)详细地论述西夏政权二百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西夏语言的发展演变、法律的制定及经济文化的发展等多个方面。王凯《西夏对域外信息的搜集》(《西夏研究》2019年第4期)分析了西夏对域外信息搜集的方式和途径,总结出其具有范围广、获取能力强、搜集方式多样等特点。王军辉、杨浣《民国时期的两部西夏史著:〈西夏纪〉与〈宋史·夏国传〉集注》(《西夏研究》2019年第3期)对戴锡章的《西夏纪》和罗福苌、罗福颐的《〈宋史·夏国传〉集注》进行述评,指出两部书都存在未充分利用西夏文材料、迁就封建正统史观等缺陷。李雪峰、艾冲《西夏与辽朝交通干线“直路”的开辟与作用》(《甘肃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通过对“直路”的深入探究,进一步讨论夏辽关系、草原丝绸之路西南线的形成与发展。杨浣、段玉泉《克夷门考》(《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指出克夷门的地望问题长期以来未解决的两点原因:一是史料有误,二是训音有误。
聂鸿音《一文双语:西夏文字的性质》(《宁夏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指出西夏文所记录的西夏语实际上是“番”和“勒尼”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王培培《西夏语“罗睺星”的来源》(《宁夏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从西夏谚语等西夏文文献中对于罗睺星的记载入手,分析了西夏文“罗睺星”的相关文献认为西夏文“罗睺星”可以分为音译和意译,从而指出罗睺星是一颗复仇之星。于业礼、张如清《西夏汉文〈杂集时用要字〉药物部再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3期)参以写本学等研究方法,从抄字和俗字角度,对《杂集时用要字》所记载的药物名称进行考辨。彭向前、杨帅《“夏译汉籍”中的断句情况考察》(《西夏研究》2019年第1期)通过考察“夏译汉籍”中的断句情况,为我们今天标点和整理古籍提供参考价值。王龙《西夏文草书〈显扬圣教论·成不思议品第十〉考补》(《西夏研究》2019年第1期)首次释读了西夏文《显扬圣教论》卷十七《成不思议品》第十,并且对西夏文草书进行了厘定、录文和校注。魏淑霞《西夏文〈大宝积经〉卷十三、十四字词句翻译问题举隅》(《西夏研究》2019年第2期)摘录、归纳了西夏文《大宝积经》卷十三、十四中的一些有特色的西夏字、词、句。吴雪梅、邵译萱《新见西夏文〈三才杂字〉残片考释》(《西夏研究》2019年第3期)指出西夏文《三才杂字》具有重要的文献版本学价值,对于研究西夏印刷科技史有重大意义。杜艳梅《西夏文草书书写规律探析》(《西夏研究》2019年第3期)从西夏文二十三个草书部件入手,对文书中的西夏文草书符号进行分析,探讨西夏文草书符号的书写结构。赵生泉《四十年来西夏文草书研究的回顾与分析》(《西夏研究》2019年第1期)回顾了西夏文草书的研究历程,大概可分为历史、文字学、书写三个方面的研究倾向。施立策著、聂鸿音译《西夏虚字考源》(《西夏研究》2019年第3期)对聂历山的遗著《唐古特语文学》中描述的六个西夏虚字进行研究,确定了西夏语的这几个虚字分别表示动词的“体”或名词的“格”。荒川慎太郎著,孟令兮、麻晓芳译《西夏语的双数后缀》(《西夏研究》2019年第4期)对西田先生引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和《妙法莲华经》中的例证进行分析和考察,提出质疑。佐藤贵保著,王玫译《西田龙雄博士的西夏语研究成果以及对历史研究的影响》(《西夏研究》2019年第4期)对西田博士西夏语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并简述其成果对西夏研究的历史贡献。
经济方面论文主要涵盖了西夏文献中的借贷契、典身契、卖奴契和黑水城出土文献与文书中的借钱契及西夏经济史所涉及的农业、手工业等几个方面。田晓霈、崔红风《俄藏Инв.Νо.5147西夏文借贷契研究》(《西夏研究》2019年第3期)首次整理了俄藏Инв.Νо.5147文书中4件西夏时期的信用借贷契,并将其结合《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与唐代敦煌契对比研究,发现西夏在契约程式和制度上对唐制多有继承。田晓霈《黑水城出土5147-1号西夏文典身契研究》(《宁夏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结合《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与敦煌典身契对比分析,发现西夏在质押类型方面吸收了唐代民间典身制度的习惯,但在收息方式上相较于敦煌契中“人物雇价,物无利头”现象,表现出“典息两立”的特点。田晓霈《俄Инв.Νо.5996-1西夏文卖奴契考释——兼论西夏奴隶阶层的等级关系与买卖制度》(《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9期)指出西夏的“使军”、“奴仆”与“官私人”在社会中的身份属性逐渐重叠,衍生出趋同的法律人格和社会地位。安北江《黑水城出土748号税制文书考释——兼论西夏“通检推排”》(《中国农史》2019年第1期)涉及西夏政府对所属税户进行编制、对租地造册板薄、定期查验等相关内容。此外,赵彦龙、张倩《西夏典当契约的性质与程式——西夏契约性质与程式研究之五》(《西夏研究》2019年第4期)和《西夏租赁契约的性质与程式——西夏契约性质与程式研究之六》(《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9期)通过借鉴西夏学专家对租赁契约的考释,依据档案学理论,对西夏租赁契约的性质、程式进行了比较全面透彻的探讨。李五奎《简论西夏瓷器文化》(《西夏研究》2019年第4期)论述了西夏瓷器所反映出的西夏地域特色和游牧民族文化。吴晓红《西夏时期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开发与管理述略》(《西夏研究》2019年第1期),探讨了西夏时期党项充分利用宁夏平原引黄灌溉的优势,农牧并举大力发展农田水利,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文化财富。
本部分主要讨论西夏时期的文学作品、墓葬文化、丧葬习俗、遗民文化、教育状况等。梁丽莎《英藏西夏文〈庄子〉残片考释》(《西夏研究》2019年第1期)指出英藏1935号西夏文残片此前定题误作“佛经”,实际内容出自《庄子·让王》篇。张彤云《西夏类书〈圣立义海〉故事新考三则》(《西夏研究》2019年第1期)考证了《圣立义海》三则故事的史料分别源自《三国志》、《云溪友议》和《王戎传》。梁松涛、李鹏飞《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宫廷诗集〉性质考》(《宁夏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对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宫廷诗集》的内容、艺术形式进行了考辨。陈瑞青《西夏〈黑水河建桥敕碑〉文体性质初探》(《西夏学》2018年第2期)中对《黑水河建桥敕碑》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探讨,指出西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内在联系与外在差异。胡蓉《元末西夏遗民诗人王翰与东南文化》(《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研究了在理学之风盛行的大背景下,元末西夏遗民诗人王翰的思想与创作。
孙伯君《“西夏文化研究”专题》(《中华文化论坛》2019年第6期)对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献价值予以肯定。陈连龙、李颖《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西夏〈心经〉藏本研究》(《西夏研究》2019年第3期)对西夏《心经》藏本的整理与分析,有助于清晰地还原西夏《心经》的文化信息。佟建荣、崔韶华《西夏文〈高王观世音经〉底本源出考》(《西夏研究》2019年第3期)指出西夏文《高王观世音经》与敦煌本P.3920的曲折渊源,是黑水城、敦煌以及西夏腹地等丝路要地文化交流传播的反映。周泽鸿、于光建《四十年来西夏丧葬习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西夏研究》2019年第3期)深入研究了党项西夏多元丧葬文化的形成,有助于从丧葬习俗的角度去了解西夏历史文化。程爱民《从武威的西夏墓来分析西夏葬俗》(《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第2期)详细探讨和研究了西夏的各种葬俗、西夏墓葬的形制及所反映出的葬俗特点。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西夏石牌、瓷器、版画、王陵等方面。杨富学、王庆昱《党项拓跋驮布墓志及相关问题再研究》(《西夏研究》2019年第2期)通过解读拓跋驮布墓志,论证了从北周至唐玄宗开元时期,党项拓跋氏仍然居住在庆州地区的史实。李进兴《海原县西夏秋苇平遗址出土第十二副将款石牌考析》(《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认为海原县西夏秋苇平遗址出土的两块石牌,可以作为研究西夏驻将实际情况的重要实物资料。赵生泉《西夏的苏风书迹》(《中国书法报》2019年10月29日)对西夏碑的碑刻和黑水城等地发现的西夏文献中的苏轼书风遗迹展开研究。王琦《甘肃武威塔儿湾遗址出土西夏瓷器初探》(《文物天地》2019年第3期)对甘肃武威塔儿湾遗址出土的西夏瓷器进行探究,有助于了解西夏时期的瓷器文化。余斌、余雷《“以形论变”——西夏王陵形制演进探讨》(《宁夏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探讨了西夏王陵的建筑设计、建筑方位等。马晓玲《四十年来西夏文物考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西夏研究》2019年第2期)对四十年来西夏文物考古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信息。
主要涉及星命、占卜、历法的研究。靳志佳《俄藏黑水城文书5722星命内容探析》(《宁夏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对俄藏黑水城文书5722中的6种星命运势推算方法进行了讨论。赵江红《西夏文〈谨算〉星禽研究》(《西夏研究》2019年第1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俄藏Инв.Νо.5277号文书重新作了阐释,便于学界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此文书。王巍《西夏时期四柱预测与星占术合流之考论》(《西夏研究》2019年第4期)从黑水城数术文书入手,对西夏时期的星占术及四柱预测的合流进行了一些探讨。孙广文《西夏天文历日研究综述》(《西夏研究》2019年第4期)总结了西夏时期天文天象的文化源流和历史作用,揭示了西夏在天文历法文化方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贡献。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西夏医药、医方和医学著作等方面。郭明明、杜建录《〈番汉合时掌中珠〉中的“芍葵花”考》(《宁夏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考证了西夏文献中出现的“芍葵花”应为中国传统花卉——蜀葵。孙飞鹏、梁松涛《Дх19078西夏文针灸文献残片及相关问题考》(《西夏研究》2019年第4期)对河西地区流传的西夏文针灸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以往学界研究中的错误做了纠正。梁松涛《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四则治风癞疮医方考述》(《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认为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四则治风癞疮医方的性质应为西夏民间偏方,在民族中医文献中具有重要地位。王荣飞《英藏西夏文〈明堂灸经〉残叶考》(《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通过对比俄藏、英藏西夏文献,可以确定《英藏黑水城文献》中被定名为“残叶”和“医方”的两件西夏文残叶均为西夏文《名堂灸经》。
综上所述,2019年西夏学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宗教、政治、语言文字、历史等方面,所使用的文献主要以西夏文文献为主,对西夏文本佛教典籍的研究较多、世俗文献较少。
注释:
①[注]该分类参照中国国家图书馆分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