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技术”课程优化措施的若干思考

2020-11-30 03:00张宏钦
无线互联科技 2020年20期
关键词:数据库技术案例知识点

陈 涵,张宏钦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0 引言

近年来,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带来了持久动力,和信息处理相关的数据库课程早已在各大高校普遍开设,对于高职类计算机专业而言,“数据库技术”课程为其他课程学习与运用奠定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1 高职院校“数据库技术”课程改革现状

根据国家要求,高职学生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过硬的专业技能。很多高职院校以此为标准,对课程都进行相应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3方面。教学内容方面主要以“项例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基于资源库的“线上线下”组合模式;而教学评价方式主要采用“过程性”+“期末”加权考核形式。这3个方面的改革,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但课程改革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以下给出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若干思考。

2 关于加强推进“数据库技术”课程优化的思考

2.1 牢固把握市场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给出学生学习课程应达到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指明学生素质发展方向,是规定课程性质、目标、实施内容、建议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建立应该遵循市场对人才的需求[1],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专业负责人每年要求对市场进行调研一次,课程组负责人每学期要求和企业方进行面对面沟通两次,课程组教师每学期要求参加课程会议若干次,以及时把握市场动态。此外教师应多参加科研项目、学术会议,及时更新自己专业知识,基于敏锐的观察力,及时调整课程标准,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学生。

2.2 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2.2.1 留心观察生活,收集课程素材

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将“数据库技术”课程开设在大一下学期,在这一学期里,大多数的学生没有多少编程经验,对数据库的理解更是懵懂状态。其实,数据库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课程,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会涉及相关内容:如浏览网页,网页上有很大一部分数据被存储在数据库中;注册信息时,数据实际上被提交至数据库中;数据的一致性可以对应库中主外键关系或用存储过程、触发器实现等等[2],这就给这门课的任课教师提供了良好的课程素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先抛出知识点的运用场景,再引出理论知识,最后让学生实践操作。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目标性更明确,主动性也会大大提高。所以,任课教师应重视日常生活中与数据库课程息息相关的素材收集,并将其整理归纳,引入课堂。

2.2.2 整顿教学资源,量身定制课程教学内容

信息化教育已经来临,当下很多的高校都建有自己的专业群和课程资源库,也有不少教材是慕课版教材,提供二维码供学生自学。在这个信息充沛的社会中,学生只要想学,相关资源是取之不尽的,但有针对性、高效的学习资源却相对较少,而且学生时间和精力有限,课程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定制相关的课程资源,尽量做到资源高效、精辟,基础与扩展性并存,特别应重视课程易错知识点和试题库建设,制作或遴选优秀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高效学习。

2.3 重视教学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3.1 多案例驱动,分层次教学

数据库课程大多数教材都采用“项目化案例”组织教材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一个案例贯穿始终的“一案到底”教学方法,虽然可以让学生清晰理解掌握知识点之间衔接关系,但高职教育中,数据库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一个案例难免无法更好覆盖全部知识点,或无法更好体现其用途,因此建议教师采用多个案例贯穿始终教学。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与学案例分离”的方式教学,即教师课堂上采用一个数据库案例,学生在掌握技能后,课下即转入另一个教学案例同步操作,以达到在理解课堂内容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对于课程的重难点,如库查询操作,可以为学生准备另外的数据库案例进行专项练习,对于部分能力强,吃不饱的学生,还可以再给其他的案例进行相关练习。总之,教师可以收集多个课程案例,在教学上采用“多案例切换,针对不同学生有针对性教学”的方法,既保证了班级大部分同学的学习需求,也兼顾到了分层次教学。

2.3.2 充分利用资源库平台,保障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学习的主动性比较欠缺,但对新事物的接收并不本科学校的学生差,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建设课程资源库,并将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1)课前为学生推送预习视频,讲解PPT,并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试题。(2)课上据学生课前测试确定每个知识点讲解程度,以操作实践为主,精准定位难点,易错点,反复演练,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点。(3)课后利用平台布置作业,分阶段开展在线测试。合理利用好资源库教学平台,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迹可循,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2.3.3 分小组实践,加强师生合作

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较多的情况下,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内,教师既要讲解理论知识,又要带领学生实践操作,要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跟上教师步伐,完成实践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充分发挥学生间优缺互补特点,让学生带动学生学习,再在一定制度的监督下,形成良性循环,确保每位同学不掉队[3]。按学生“性别、态度、能力”等因素搭配分组,每组认定一名质量监督员与2~3质量管理员,质量管理员选择态度端正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主要负责监督组内成员项目完成情况并给予实时评分;质量管理员则多由成绩较好,接收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由他们一对一帮扶解决组内成员出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和各小组负责人交流,组建群,对这些学生进行提前和专门性指导,在保证这些优秀学生理解和掌握技能的基础上,再由他们帮扶班级其他学生,这样课堂上既减轻了教师教学压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2.3.4 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解答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也越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动机。每学期开始,教师可以加入任课班级群,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一方面也可以获得和学生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如果学生有问题向教师提问,教师应及时给予适当引导或必要解答,当学生得到教师的反馈时,他们会产生较高满足与存在感,从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

2.4 多样化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评价学生成绩

数据库教学优化中,采用了项目化分小组教学方法 和“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模式,这就要求课程考核方式应注重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课程考核定为:过程性考核×60%+期末考核×40%。其过程性考核采用纵横结合的评价机制,纵向评价参照学生线上学习记录:主要包含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参与,课后作业,在线测试的得分情况;横向则主要以每小组质量反馈员反馈成绩为主。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机制,全面科学地考查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取得的学习成果。

2.5 有关“数据库技术”后续课程的思考

2.5.1 重视课程设计建设,合理规划课程设计内容

数据库作用在于其强大的后台数据管理能力,高职类计算机专业学生想要真正掌握这门技术,做好数据库课程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课程设计内容应包含“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应用”3个部分,第一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数据库设计几大步骤,并要求学生根据项目需求分析设计出数据库物理模型;第二部分生成数据库,装入数据并对库进行管理;第三部分利用学生现在学习的某门专业语言如java或python语言,调用数据库中数据[4]。经过这3个部分的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明白学习数据库课程真正目的意义。所以,合理规划数据库设计课程非常重要。

2.5.2 引入非关系型数据库

针对目前大数据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情况,未来数据库课程优化中应逐步引入非关系型数据库内容,以更好地适应数据日益激增的社会需求,满足人们更快更好地分析挖掘数据。

3 结语

信息化社会不断前进,信息量急剧增加,信息化形式也在不断演变,加上每年生源质量和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绝不能故步自封,应在现有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勇于尝试探索,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数据库技术案例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数据库技术在云计算背景下的应用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