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颖菲 薛蓓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是对广大青年大学生成长的一次磨炼和洗礼[1]。广大青年学生作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学习抗疫一线英雄,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本课题借助问卷星软件采取随机取样的方法,于2020年2月20日~2月29日,对苏州市的200位大学生及漕湖花园等4个社区居民进行了“关于新型冠状肺炎病毒防控期社区居民生活状况”的专题调研,在线完成问卷1236份,有效问卷1236份。同时通过微信和电话开展个人访谈58人次,结合访谈材料,得出以下调研结论。
调研显示,广大青年大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积极向上、心态平和。如图1所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参与了疫情防控工作,在“社区防疫一线”争当疫情防控引领者、宣讲者、践行者,积极传播正能量,在实践中不断磨砺成长。参与社区抗疫志愿服务这一行为,体现出大学生参与社会管理的主动意识,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大学生参加社区抗疫志愿服务为社区发展建设贡献了青春力量。他们带头学习疫情防控知识,解读有关政策措施,科学宣传疫情防护常识,同时利用自身的优势,一方面,可以帮助社区的中老年居民学习上网技能,实时了解疫情的最新数据、防御措施以及居家购物;大学生社区抗疫志愿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社区居民弱势群体给予定向帮助,如帮助居家自学的中小学生进行课程辅导,对“空巢”老人进行基本的医疗检查等。
大学生是进行过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在社区默默奉献,勇担责任,积极传播正能量,给社区居民带来抗疫必胜的信心,以一己之力影响一群人,营造了良好的社区氛围,从而促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目前大学生在社区志愿抗疫服务主要充当了严控人员进出的“守门员”,向群众宣传普及防控知识的“宣传员”,询问外来人员路径行程的“记录员”以及为隔离居民购买、配送物资上门的“送货员”的角色。这些志愿工作彰显出了新时代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在实际的志愿活动过程中,活动组织、开展效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图1 大学生主动参与防控情况(比例/%)
社区志愿服务有环保服务、维护治安、敬老助残、科普服务、医疗卫生、就业创业等内容,大学生难以真正把握志愿服务的关键[2]。抗疫工作的顺利进行也需要民意基础,这就要充分了解居民对社区管理存在问题的反映,但是大学生志愿者自身实践能力不高、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理论知识无法有效转换成实践能力,有些大学生更是无法完成照顾老人和残疾人的社区工作甚至无法与居民良好沟通等,这些无疑制约着大学社区抗疫志愿服务的开展。
1.社区志愿机制缺少公众意见。社区采取了严查隔离和公众聚会的管制等措施作为应急防护手段,这些管理手段的采用需要居民的支持和自觉行动[3]。为了解居民对当前社区采取的各项隔离防控措施的看法,收集居民对社区防疫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的意见,在形成调研报告前,开展了“关于新型冠状肺炎病毒防控期社区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活动。
表1 社区居民对于防疫各项工作重要性评价
如表1所示,根据对社区居民的调研,居民对此次社区防疫的隔离防护措施普遍认同。对于社区是否帮助亲人不在身边的居民,定期巡视照顾孤独老人、病人等的满意度为90.99%,对于小区是否为年老病弱孕人群提供及时的送医、送药帮助的满意度为90.58%,居民认为对于疫情定期巡视、送医送药服务、社区信息发布和生活用品的采购都十分必要。把调研活动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可以看出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居民对常用物资的需求与出行次数限制以及线上物流阻塞等情况的矛盾加剧问题,对流动/回流人员进入社区防控措施不信任的问题。
2.社区志愿者招募形式单一。在大学生志愿者的招募工作上,社区不够了解当代大学生服务能力与个人素养,不能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招募方式也比较单一,招募过程中没有根据具体的志愿服务内容严格筛选志愿者。
社区应完善志愿者管理的各个环节,当前大部分社区的志愿者管理工作是由社区工作人员临时进行管理的,没有专业的团队和分工[4]。社区应加强自身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从而在志愿者招募、培训、激励、督导、信息管理、组织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指导,全方位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质量。
大学生志愿者作为青年志愿者活动中最为活跃的群体,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参与社会志愿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应完善高校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平台建设,在保障大学生参与活动的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同时,规范大学生志愿者的筛选,促进志愿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
大学生志愿者在青年志愿组织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引领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大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还可以满足居民实际需要,服务社会。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一方面,高校应加强志愿服务宣传力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建立系统完善的志愿服务培训、管理、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结合自身优势或者专业特长来提升志愿服务质量,促进社区志愿服务队伍蓬勃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发挥校园文化优势,培养具有特色的志愿者团队,规范志愿服务团队管理,建设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和打造品牌志愿活动,校社合作共建,推动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的融合,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为明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的现状,专题调研了苏州市四个社区200名大学生的社区服务情况,依据调查结果分析疫情期间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分别针对大学生自身问题及社区管理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为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提供基础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