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课”建设的思路与举措*

2020-11-29 16:33
科技与创新 2020年11期
关键词:金课评价课程

(北京农学院,北京 102206)

1 “金课”建设的背景

2018-06,教育部召开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 号),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

“金课”,即具有高阶性、创新型和挑战度的课。作为教育最微观、最普通的环节,课程要解决的确实教育中最根本的人才培养问题,同时作为中国大学普遍存在的短板、瓶颈、软肋,使课程成为了中国教育领域的关键问题,而课程作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解决与学生的“最后一公里”[2]。

2 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的现状和问题

为进一步梳理与总结应用型本科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促进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考核方式等提升,从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及首都发展需求出发,探索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完善学生学业考核相关制度及机制,形成学生学业多元评价模式,研究与建立学生全程化专业教育与学业辅导机制,促进教与学的深度融合互动,调研了几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对高校课程的问题进行了梳理。

2.1 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很多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讨论探究较少,总认为课时少、任务重,因此抓紧一切时间向学生传授知识,“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单调枯燥。

2.2 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教学无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而在教学任务下达后,很多教师甚至于没有仔细研究和了解过教学大纲,只是按照教学学时安排了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自己不清楚教学目标,只求大而广,缺乏精与重,也未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无法体现重点难点。有时,学生们表现出来对授课内容不关心,不爱学,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而失去了学习的目标与兴趣。

2.3 对学情重视不够,不能因材施教

教师一味地反映学生一届不如一届,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等,对学生不了解,也认为不需要了解。更多是从自己要讲什么出发,但缺乏考虑学生需要什么,怎么讲能让学生更易接受。

2.4 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分家

以“讲”为主的课堂上,教师讲教师的,学生干学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得起劲,学生在座位上看视频、自学得更起劲。学生在课堂上自学的内容,以英语或者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等考试科目为主,这说明学生们学习的目的性很强,只是教师在台上教授的内容不是他们所要学习的内容之一。

2.5 “度”把握不当,无效讨论交流泛滥

很多教师也知道要进行教法改革,在课程中增加了参与式教学,加大了课上交流、讨论的时间和力度。但是在交流、讨论以及展示等环节后,并没有及时引导、总结、评价,课堂氛围貌似活跃了,然而效率降低,课堂交流讨论目的性不强,成为了某些学生堂而皇之聊天的时间。

2.6 教学评价体系中学生评教的作用

教学评价体系中,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匆匆进行打分评教,而大部分评教结果差别不大,效果应用的体现不明显。

3 “金课”建设的思路

3.1 不改教育初心,担当育人使命

3.1.1 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导向的初心,首先要求学校和教师真正了解学生。鼓励和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的转变,以能力提升为中心培养学生。

3.1.2 呼唤教师的初心与使命

在教师发展中,要使教师增加荣誉感和使命感,把教育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而不是谋生的手段。提升作为教师的幸福感、责任感。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升育人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避免重教书、轻育人。在教学设计上,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找到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的共识,从实际问题出发,以能力培养为目的,以结果导向为产出,以目标实现为动能,教给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方法和能力。同时,鼓励和引导教师对教学的研究,重视科研与教学的认识和关系,以教学为本,以研促教,科教融合。

3.2 以创新创业为基,加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将人才培养定位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四创融合”,即专创、科创、产教及思创。例如专创融合将是双创教育思路方法融入专业教育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和共创式学习理念。通过专创融合的课程设计,落实OBE 教育理念,从课程导入、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成效检测、问题反馈等使教师从学科、专业出发,打造具有本校、院特色的专创融合“金课”。例如教师通过科创融合,将学科、专业以及相关科研成果及技术攻关融入到课堂当中,给学生们带来前所未有的科技盛宴,同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以案例分享的形式,融入到课堂当中,更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身边的科研成果”,容易产生共鸣,也容易对教师产生崇拜。例如产教融合,能够使课堂及教学内容更好地以“产出”“目标”为导向,让学生们能够明确教学内容和学习效果与工作应用、未来规划、人生发展等密切相关,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3 完善考核激励等机制

课堂教学的质量,就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质量,它集中体现为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对活动的方法或方式的领会与应用程度,以及通过参与活动的收获,它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习能力的体现。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也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形成多元评教的教学评价。

3.4 不以成绩论成败,完善学生综合能力评价

不以成绩论成败,并不是说成绩不重要,但是不能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无论在哪个学程都非常需要获得认可,尤其在大学阶段,这种认可可能来自于社会、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等等。未能在成绩上获得认可的学生越发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也不一定能收获到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然而,未能从成绩上获得认可的学生有些在学生会、社团、辩论赛、专业竞赛、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中获得了认可,这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以及待人处事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大学就是这么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一个充分锻炼自我、展示才华的舞台。课堂完全可以成为这样的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从而提高对授课教师的信任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金课”建设的建议

4.1 筑牢师德师风底线,强化教师责任意识

加强贯彻和学习《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通过树身边的“四有”好教师的典型起到正能量的激励作用。不仅要筑牢底线,更要强化教师责任意识。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更要为范。教书即传授知识,教授技能,注重发展学生能力;育人即要注重学生培养,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为范”即要成为学生榜样、典范,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即所谓的“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这样的教师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效果。

4.2 基于OBE,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课程设计等方面充分运用OBE,明确希望学生取得什么样的学习结果,这些学习内容和结果的作用和意义,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取得这样的学习结果和相关的保障和激励作用,以及教育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学习成果,使学习更有目的性、目标性,使学生更具能动性,使学生充分认识所学即所需,所学即所用,并在学程中不断激励,确保学习目标的持续作用。

4.3 用双创思维,促教学能力、课堂质量双提升

双创教育中特别强调课堂的颠覆性改革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这与本次研修主题是一致的。

4.3.1 抓课堂教学改革

以双创思维为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小班化、互动式”,真正让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谈论成为常态,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师生互动,鼓励教学相长。

同时,课时量的缩减,并不意味着让学生、教师闲下来,实际上反而是让学生、教师忙起来。因此,课时的压缩更多地是要求学生珍惜课上的宝贵时间,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下的作业及利用网络和现代技术的自主学习,彻底从关注“教的目的”向“学的需要”转变,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

4.3.2 加强过程化考核

考核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学生背了多少、记了多少,而是要考学生思考了多少、领会了多少、应用了多少,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真学、真想、真领会。因此,教师要加强课程过程中、课堂上的考核,即把开课第一节到期末考试中的每次讨论、每次作业、每次展示、每次随堂情况按照一定比例折算到总成绩中,整个过程实行动态考评,加大过程考核所占比例,使学生重视每一堂课,真正做到“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

4.3.3 抓教师角色转变

在双创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成为了学习的指导者、教学的策划者、评价的参与者、资源的开发者、效果的反馈者。教师要多参与学生的课堂讨论与练习,有机会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与分享,从“一对多”向“一对一”转变[3]。

4.4 加强学程化学业辅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机制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最终也是要到社会去检验和衡量的。而在高等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业辅导不能只关注学业本身,而应该多与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挂钩,配套人才培养进程,辅佐学生的成长成才路径。例如大一年级要加强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环节的安排和管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大学四年我要达成的目标和取得的结果;大二大三年级进行学生细分,加强第二课堂、专业深化、科学研究等的氛围营造,针对不学生生人群有意识的进行分类培养;大四年级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更为明确、清晰的认识,在专、毕业实习阶段进行了分流。例如双创教育中,以“普适教育、专业教育、提升教育”的三阶段教育模式,达到“课程建设,肥沃土壤,氛围营造,种下种子,生根发芽,初显成效”。由此令每个阶段为学生设立不同的成长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加强学程化学业辅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配合,营造目标性、应用性强的课堂教育,教学相长。

4.5 加强五元评价体系建设,加大评教比例

加强学生、督导、自评、同行、学院(学科、专业)的评议,形成五元评价体系。加大学生评价所占比例,同时,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中突出教学效果评价的具体因素,例如对知识的难易程度,是否以目标、产出为导向设置课程,是否符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及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听课情况,学生参与研讨、交流等的积极度和参与度等进行进一步细化评教。

猜你喜欢
金课评价课程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体育“金课”建设的基本认知、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①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