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 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体育是助力“健康中国”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人民强身健体、健全人格与品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它在新时期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和地位。医疗卫生事业关系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体医与医疗的跨界融合则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能为全民健身指导和全民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1]。2016-08,《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相继出台,明确指出加强“体医融合”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后全民健康发展的新态势;2017-03,四川省出台了《“健康四川2030”规划纲要》,主要行动纲领将围绕健康四川四大策略开展13 项健康行动[2];2017-10,十九大开启的新时代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要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在“健康中国”与“健康四川”战略下,“体医融合”迎合了国家体育战略的客观需要,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更能有效缓解健康需求与医疗供给的矛盾[3]。因此,本课题旨在深入分析四川省体育与医疗深入合作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服务供给策略,揭示四川省体育与医疗服务体系融合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建设体育与医疗联合服务平台及体育与医疗服务新路径,并针对性地提出健康四川战略下体育与医疗融合路径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四川省体育与医疗的融合服务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
“健康中国”与“健康四川”战略下,“体医融合”作为战略发展的重要途径,将进一步增强与提高体育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科学引领全民健康发展的新导向[4]。“体医融合”是体育与医疗部门的有机结合,其手段是采用双向干预治疗方法,适用于患者和广大群众,目的是提高康复效果,增强健康体质,在“运动处方师”的针对性指导下,缩短医药疗程,结合适宜性、科学性的体育健身锻炼同时进行,相互促进[5]。体育医疗手段不仅可以治疗疾病,同时还能增强身体免疫能力,提升大脑皮层的紧张度和潜在功能,恢复人体内在平衡,促进各种脏器机能修复和全身以及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还能尽可能恢复患者身体活动以及劳动能力,对全身乃至局部器官都将起到积极的康复作用。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有健身强体的理念,例如,曾国藩40 余年一直坚持“饭后日行三千步”;毛泽东则把洗冷水浴作为每天“第一课”;陆游每日长啸向天吼,活到80 摆脱疾病和医药;华佗为民造福制五禽戏。这些都深刻表明医疗不是健康的唯一,真正的健康维系需将正确的药物治疗和科学的健身理疗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此外,《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表明,在中国,脑卒中和冠心病分别位列人体死因的前一、二位,同济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沈玉芹认为,如果能进行科学系统性的心血管病康复运动,心脏病患者死亡率就可以下降20%~27%;钟南山院士也认为运动对保持身体健康起着关键作用,锻炼就像吃饭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要建立一辈子运动的观念,这样才能有比较高的生活质量;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表示,体能消耗过少,包括体育锻炼过少和日常活动的减少是慢性病发生的首要因素,他建议每周至少锻炼三次,且平均每天半小时以上。由此看出,用“体医融合”助力“健康四川”转型与发展势在必行。
四川省人口统计公报显示,四川不仅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且慢性疾病患者主要集中在中老龄阶段。其次,《2018 年四川省人群健康状况及重点疾病报告》显示,四川省每100 名18 岁及以上成人中有27人患高血压(患病率为27.31%),有10 人患糖尿病(患病率为10.29%),每10 名40 岁以上人群中,至少有2 人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病所致的死亡是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且慢病发病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防控工作仍面临着巨大挑战。所以,当下不同年龄阶段人群都应提高对“体育+医疗”健康促进功效的重视意识,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运动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通过调查与研究,发现四川省体医融合发展主要现存以下问题:四川省地域辽阔,人口基数庞大,地区经济差异大、体育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体育与医疗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体育与医疗服务水平有差距、体育与医疗资源人均享有率小、体育与医疗资源利用率不合理;四川省仍缺少专业性的运动医学专科医院和复合型运动处方人才,缺乏大数据分析的体育、医疗和监测的健康信息共享站,缺乏体医联动共享平台,缺乏科学系统性的体医指导建设体系和体医融合的政策路径保障机制;四川省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慢性疾病患病率逐年提升,而医疗服务与医疗技术水平滞后且有限,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实际体育医疗服务水平表现出明显的不足与差距。
大力创建运动医学专科医院,不仅可以从实际条件上满足人们对健康保障的迫切需求,还可以缓解中国各大医院“挂号难求”的拥堵现状,很大程度上能有效转变人们就医的理念,让人们更加重视运动健身对促进健康的积极作用。所以,加大力度培养运动处方师对于全国各地的非患者和患者预防疾病与病后康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私人订制运动处方师,有科学性地对症下药,提出针对性的个人健身指导方案,并与药物性治疗相结合,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与疗程。同时,在人们还未生病前,运动处方师可提前预估、评判和指导身体潜在的健康因素,这样对于减少居民医疗成本,促进社会、家庭健康和谐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健全“体医”融合发展体制和人才保障机制不仅能促进中国体医双向合作可持续健康发展,还能优化体医相关资源的配置与整合。通过提升体医相关体制和政策,以及对理论与技术的革新和创新性研究,加强成果与转换,推动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的资源对接;通过共建体医平台、联合攻关等形式,合力消除体育和医疗部门的传统隔阂,积极推动体育与医疗部门深化交流与合作,让国家政府政策引领,加强地区之间相关体育与医疗部门的牵头作用,加强体医定点与网点实习、交流、科研等合作,构建体制测评新模式,促进体医相关专业人才、技术、设备资源整合优化,发挥各地体育与医疗人才的作用及优势,互相补给;健全完善运动医学相关人才竞争择优机制,打造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体医学科带头人和善于解决难题的体医复合型人才,切实推动非医疗健康干预方法、路径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进一步融合。